立足生活,创设平台——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初探

2010-08-15 00:42:55黄碧珍
文教资料 2010年10期
关键词:习作想象生活化

黄碧珍

(罗源县松山中心小学,福建 罗源 350600)

所谓“生活化习作”,就是习作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习作必须是关注生活的,也必然是反映生活的。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小学生缺少广泛接触丰富多彩的生活的机会,再加上不会观察生活,不会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写作时无话可说、胡编乱造,习作脱离生活。那么,如何让小学生习作走向生活化呢?

一、广泛阅读经典,创设“知识平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积累有重要意义。阅读可以促进学生正确地认识生活,得到间接的生活经验,从中汲取习作的材料。因此想要让学生认识生活,表达生活中的真、善、美,必须借助于广泛阅读。小学生首先应向书本学习,书本是教学生写作的最好老师,学生应背诵教材中好的诗句、经典段落。学生阅读还要向课外书籍进军,不能只局限于看作文书和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学生阅读时,除了背诵好诗佳句外,还可以搜集优美文段摘抄下来,积累语言。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设一个《摘抄本》,把平时在阅读中读的好词名句摘抄在本子上,然后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再次扩充词汇,达到积累的目的,为日后的写作做好最充分的准备。这是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基础,也是前提。

二、留心观察生活,创设“发现平台”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尤其在孩子的眼睛里,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他们比成年人更容易被生活陶醉。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中的需要。这是小学生作文教学“生活化”的保证。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向学生灌输“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因势利导,让他们留心观察生活。比如:2009年上半年我乡进行道路大整修,堵车现象时有发生,住得比较远的学生不免常迟到,我便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堵车时的情况,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写下来。有过类似经历的学生写出了《等车记》、《今天我迟到了》、《堵车百态》等,不仅真实地写出了堵车时的场面,而且把着急上班、上学的人们的精神、语言、心理描写得活灵活现。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尚处于萌芽阶段,往往缺乏主动观察与发现的能力,生活中的很多亮点就这样流水般悄悄溜走。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素材,指导学生及时撷取生活中的浪花,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无拘无束地写下来。此时习作,自会水到渠成。平时我教学生随时记日记、写随笔的方法,可长可短,只要及时记录下自己眼中的世界,心中的感想即可,然后定期开展“日记擂台”、“随笔乐园”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体验学习乐趣,互相开启观察之门,培养了一批善于观察生活的小能手,习作素材自然越来越广泛、自由、有深度。

三、快乐参与活动,创设“实践平台”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的内容源于生活实践,没有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与用心体会,就不会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对于生活,单单引导进行观察和认识还不够,我们还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一是游览大自然“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花草树木、日出日落、山和田园、蔬菜瓜果……并尽可能地让学生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让学生有物可写,借景(物)抒情。二是剪辑“社会生活”:引导学生走进社会,记录社会见闻、热点透视,让学生有感而发。如双休日调查当地环保,写些感受等。三是锁定“家庭生活”:引导学生立足家庭,品味家庭生活的情趣,感受家庭成员的亲情,让学生有情可抒。四是扫描“学校生活”:让学生的“慧眼”捕捉校园动态或多彩的生活并“忘情而作”,有感而发。如节日组织拔河比赛,教师节制作小贺卡……比如,2009年下半年我校组织了一次实践劳动,孩子们第一次离开家长过集体生活,既新鲜又兴奋,全身心投入到了这种实践活动中,同学关系空前融洽。回来后,我抓住这一契机,先不谈习作,而用整整一节课让他们畅谈下乡一周中难忘的人和事。孩子们没有“要写作文”的心理负担,畅所欲言,七嘴八舌争先恐后抢着发言。在学生兴犹未尽之时,我趁热打铁鼓励他们自由选材、自由表达,把这些难忘的人和事记录下来,作为小学阶段校园生活中一段美好的回忆。学生兴致很高,写得很开心,习作内容空前丰富,体裁各异,达到了百花齐放的喜人场面,连最怕作文的学生也写得妙趣横生。此外,我还针对学生爱玩、求新、求异的特点,经常开展一些趣味游戏或体育活动,让他们自主选择项目,自己策划,自己主持。如学生组织模仿《幸运52》中的“幸运搭档”游戏。我提醒他们注意观察大家在活动时的各种表现(神情、动作、语言、心理等)与场上的气氛,而后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挥笔写下活动过程中最难忘或最有趣的一个小片段,这样,学生往往能一挥而就,而且效果总是出奇的好。

四、尽情展开想象,创设“联想平台”

学生有了生活体验,并不等于他们在每次习作训练中都会获取和选择恰切、典型的材料,他们还会感到“没啥写”。其中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认识生活和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叶老曾说过:“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写……”这里的“思”和“感”,就是对客观生活的认识和思考。《新课标》提出:“要激发学生想象,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富于幻想是孩子的天性,在他们的脑子里总是充满了对世界、对未来、对一切事物的奇思妙想,我们要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异想天开”。当然,这里的“想”不是无中生有、凭空捏造,它是以学生的知识积累与生活积累为基础的合理想象。教师除了平时应引导孩子们留心观察生活,广泛阅读文学作品和科普作品外,还充分结合有关课文的教学发挥学生想象,抓住时机激发学生的灵感,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安排想象作文训练。比如:学完《凡卡》、《穷人》等课文后我让学生进行续写。对于一些课文中省略的片段,让学生进行补白。更多的是让学生写自己的幻想生活,写自己的梦、自己的未来、未来的事物等,还用编写童话故事、科幻故事,听音乐想象故事,图形、文字组合故事等形式进行训练。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快乐地飞翔在作文天地里。事实证明,创设想象平台将带给孩子们思想飞翔的快乐。生活不但是习作的源泉,而且是想象的凭借。根据一个简单的生活情节,往往可以想象出一个形象生动的故事来。生活也是学生童话故事的源头活水,教师应鼓励学生将身边的事,有意义的活动编写童话故事,奉献给大家,学生会受到启发,得到教育。在生活化习作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用科学的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也可以给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合理科学想象,写成科幻作文,鼓励学生探索大千世界的奥秘。

五、引导关心时事,创设“思考平台”

众所周知,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作文教学还应多指导学生关心时事,拓宽视野,培养学生对人生、对国家大事的一些关注与思考,在此基础上进行习作训练。小学生写这类作文难度较大,因为它远离我们,不是亲眼所见,所以往往不是泛泛而谈,就是套话、大话、空话连篇。如何引导学生对热门时事进行关注并产生思考呢?首先得让学生多留心时事报道、新闻评论,对有关事件有感性的了解,然后结合身边的人或事进行描述,写出切身感受,写出自己的思考,文章就能感染人,就算成功了。如汶川大地震,除了那里的当事人,谁都没有经历这一事件。但我们进行了捐款活动,亲身经历了五月十九日至二十一日“全国哀悼日”。我就引导学生写自己学校、班级的捐款活动,写自己父母亲人、亲戚朋友如何关注灾区,如何参与到关心灾区、捐款捐物之中,写细、写活,写出切身感受。我还拟了《坚强》、《感动》、《致灾区小朋友的一封信》三个题目,让学生选择练习。通过此类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六、获得品尝成功,创设“共享平台”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我们只有不断为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愉悦,才能帮助学生树立起写好作文的信心。正如叶老所说的,“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心理学研究表明,无论是谁,都有一种渴望别人认同自己劳动成果的心理。因此,作文教学中应尽量创造让孩子们进行自我展示的机会和空间,让他们的作文多得到些认同,少一些挫败感,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欢乐。首先在习作批改中应尽量挖掘“亮点”,多一些肯定成功的赞美语与亲切的指导语,让学生在关爱的批语中提高认识,明白写法。其次,让学生学会寻找自己作文中的“亮点”。作文写完后让学生自己先评,或用词造句,或段落安排,或开头结尾要求找出一两处(学困生)、两三处(中等生)或三处以上(优秀生)令自己最满意的地方,并写上为什么。学生通过反复阅读,一词一句去寻找自己习作的“亮点”,反复思考、品尝自己的得意之处,并且改回不足之处,这样,学生不仅得到了自我评价的快乐,还养成了认真修改的好习惯。最后,在讲评课上,让学生把自己习作中的“亮点”在小组或班级中进行交流、展示、共享。这种展示与共享不仅可以获得老师和同学的激励,而且可以获得成功的满足和快乐,提高习作的兴趣。我还把一些有特色的习作及时推荐给班级黑板报、学校学习园地、广播站以及一些报刊杂志,进一步燃起学生习作的热情。

总之,作文要立足于学生生活,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生活、习作中的亮点,做习作资源的开发者,多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多创设一些生活化习作平台,让学生自主写作真正“活”起来。

猜你喜欢
习作想象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快乐的想象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38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34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中国化妆品(2018年6期)2018-07-09 03:12:42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读者(2017年15期)2017-07-14 19:59:34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