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青
(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随着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及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现代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日益突出,并显现出多元化趋势。单一外语专业知识和基础技能型人才正显现出对市场的不适应。这就要求学生在外语交际应用能力方面需要大幅度的提高。目前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翻译教学的问题。针对当前的英语教学现状,把翻译教学融入到英语常规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及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至关重要。
英语教学中包含了听说读写译五大技能。然而,从当前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来看,由于英语课时有限,不可能单独开设翻译课,所以教师无暇顾及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大多数英语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强调采用全英授课。全英教学法强调学生的操练,目的是为学生创设一个英语交际环境,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他们用英语思考的习惯。这种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营造了学习英语的环境,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能力,但在教学中却忽视了翻译教学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对翻译重视不够,以为只要能看懂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去认真地按翻译方法和技巧进行翻译,结果翻译时思维混乱,语句不通,直至走上工作岗位后无法胜任相关的工作,连简单的名片或公司名称都无法下手翻译。
不重视翻译教学是因为人们普遍认为,只要懂点外语,加上一本词典就能够做翻译了。这种错误的观点导致一些懂点外语的人信心十足地抱着词典上阵,结果就出现了把“街道妇女”翻译成:street women(娼妓),把“国家二级企业”翻译成:state second-class enterprise(国家二流企业)等笑话和错误。
目前大多数英语教材里,并没有把翻译真正地纳入五项技能之一:英语课本上没有相关的翻译理论和技巧知识,更没有针对某项翻译技巧的专项训练,使翻译教学成为教师英语教学中无足重轻的一个部分,老师只是在讲课后翻译练习时,针对课文中出现的某个词或短语进行简单的翻译,类似于汉语教学中的造句练习,其目的是检验外语水平,而不是提高翻译技巧。因为教师很少进行翻译技巧的讲解,所以学生根本无法正确认识到翻译的魅力及其重要性,结果普遍造成翻译能力差的局面。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内容忠实地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是促进各国间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交流的重要手段。然而,翻译还涉及一般语言教学不能仔细研究的领域:各种企事业单位所需要的翻译方法与翻译技巧训练。传统的翻译方法主要是以词、短语和句子为单位的语言转换,提倡忠实于原文,一字一句地照译。可这样训练出来的人才过去不能,现在和将来更加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可以根据委托者的意愿、条件、译文用途、读者背景等方面的因素制定翻译策略(全译,编译,节译,改写),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理解原文,还要能够准确地表达出原文,这样才能起到翻译的作用,达到交流的目的。这其中准确地理解原文是翻译的前提,只有准确地理解了原文,才能准确地表达出来。而英语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训练对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英语水平,增强英语、汉语的表达能力既起了一箭双雕的作用,又会使翻译基本功大大提高。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适时融入翻译教学,把翻译的基本理论知识,翻译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巧讲授给学生,通过翻译训练,使学生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运用能力得到大大提高,有利于巩固和加强学生的语法知识,扩大词汇量,提高写作水平及汉英两种语言的运用能力,可以在未来的工作中将一种文化环境里产生的作品移植到另一种文化环境里,进行跨文化的传播活动,而且可以借助词典翻译有关的英语业务资料,促进中西文化、技术的交流,从而振兴我国经济、文化、技术的发展。
因此,将翻译教学融入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特别是我国成功加入WTO以后,要求我们的从业人员既要有较高的技能水平,还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在对外交流与合作、在学习借鉴国外科技信息和成果方面、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外语的工具性和应用性功能越来越突出,而其中翻译对于两种语言文化的融合、交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19世纪起,翻译教学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就开始广泛的应用,并长期占据统治地位。长期以来,一些学者、教师在调查和研究当前的英语教学法的基础上,对翻译教学法作了一定的研究,基本达成共识:在英语教学中合理进行翻译教学,可促进英语教学的发展,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技能。
在英语教学中适当地讲授一些翻译基本理论知识得到广大教学工作者的认同。适当地讲授翻译理论,可以减少实践的盲目性、因循性,提高科学性、功效性。例如,可以给学生简单地讲授一些翻译史,翻译的标准,翻译的过程,译者应具备的素养等等,使学生懂得怎样忠实于原文,翻译应该“忠实”到哪一步,通过讲授“直译”和“意译”的区别,可以让学生懂得翻译的常用方法,在关心语言层面技术处理的同时,既保持原语形式,不让其意义失真,进行直译,又可以根据语言不同的文化内涵和表达形式,在形式成为翻译障碍时,进行意译。要让学生了解英汉两种语言属不同语言体系,语言现象错综复杂,但双向翻译仍有规律可循。在讲授翻译理论时,既要考虑教育目的,又要照顾学生的知识结构现状,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翻译技巧和翻译方法是把翻译原理在概括、指导后具体化、条理化、实施化,是利用技术、艺术手段科学地解决翻译中出现的问题。有人把翻译比作一门艺术,好比画画,先抓住事物的轮廓,然后用画笔把它表现出来。所以翻译一个句子,一篇文章时,总要先尽可能掌握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风格,再运用翻译技巧用另一种语言把它们表现出来。表达是翻译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而翻译技巧则是准确表达的前提。例如:
What he told me was only half-truth.
他告诉我的只是半真半假的东西而已。
译文中采用了减词法、增词法的翻译技巧。省略了“what”,增加了“···的东西而已”,如果不采用这个翻译技巧的话,译文会成为:什么他告诉我的是半真半假。
显然,这则译文既不能准确表达原文的意义,也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再比如:
The new major earned some appreciation by the courtesy of coming to visit the city poor.
新市长有礼貌地前来访问城市贫民,获得了他们的一些好感。
原文中“courtesy”为名词,如果按原词性翻译的话,译文就难以符合中文的表达方式,所以把它转换为副词进行翻译更加准确、地道。
翻译方法和技巧很多,常用的有词类转换法、增词法、减词法、重复法、反译法、分句合句法,被动语态的译法,定语从句的译法,状语从句的译法、长句的译法、习语的翻译等等。适当掌握翻译技巧是掌握外语的重要手段之一。
翻译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大量的实践练习。因此翻译教学最忌讳教师独霸课堂。在课堂上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可以活跃气氛,使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自觉地运用和巩固学会的翻译技巧和理论,熟能生巧。
因为大学英语基础课课时有限,无法像英语专业那样专门划出一定的学时来教授翻译。这就要求教师要利用好各种机会和条件来进行翻译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课程的设计要围绕情景和功能进行,材料的使用应该由浅入深、反复循环地进行。翻译教学可以穿插到英语课堂的任何时候,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在精读课堂中,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词汇,教师可以先给出中文翻译让大家在文章中找出它们的英文表达;对于重点词汇和短语,教师可以给出英文例句,然后让学生翻译成中文。
针对某一种翻译方法教师给出英文例句,并提供相应的翻译,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句子的共同特征,得出所用的翻译方法。之后进行一些类似句型的翻译练习,达到巩固和加强的目的。这种理解——分析——结论——实践的模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能激励学生的思维,加深印象,拓宽思路,增加翻译的熟练程度。
教师还可以挑选课文中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句子让学生练习翻译,然后对学生的翻译进行修改和讲评,介绍翻译的标准,严复的“信、达、雅”及现代翻译家推崇的“忠实与通顺”,并简单介绍相应的翻译知识和技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老师,最大限度汲取知识,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师还要布置课下翻译作业,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合作翻译,或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相互批改练习,合作完成翻译任务,进行译文赏析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翻译的乐趣,通过译文比较和讲评领悟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提高欣赏鉴别能力。
改善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要求多方努力,共同研究和探索。除了教师要充分认识翻译教学的重要性外,还要尽可能让学生明确翻译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强化学生自身对这一问题(即翻译教学的重要性)的认识,并且依据大学英语教学的客观实际情况,大学英语教学目的的多角度性、教学对象的多层次性,采用各不相同的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反复实践,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运用语言、驾驭语言的能力。
[1]陈益.浅析翻译在专科英语教学中的应用[C]//普通高等专科英语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穆雷.中国翻译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束定芳.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4]魏令查.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J].外语教学,2001(3).
[5]张美芳.外语教学如何迎接21世纪的挑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
[6]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