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芳
(扬州市邗江区头桥中心小学,江苏 扬州 225109)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家长、校长乃至社会舆论,都要求教师精批细改,教师也努力精批细改,可是作文本子多,时间不够,尽管天天忙批改,仍然是不够精、不够细;在学生方面,作文发下来之后,认真琢磨批改道理的只是少数人,多数是只看看总批和等第,批改的地方越多越懒得看。在这种批改形式下,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很自然地失去了写作的兴趣。《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互相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因此在评改作文这一问题上,语文教师必须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和教学角色,以崭新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评改文章的活动中,帮助学生建立作文互改小组,引导学生参予作文互改,教给学生学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真正独立学习的人。概括起来说,就是把作文评改的权力交给学生,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通过作文评改培养学生的能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求知精神,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下面谈谈作文互评的几个步骤。
让学生参予作文评改前,教师首先要建立起学生作文互评小组,一般由邻边的前后几个学生组建而成,一个小组应以四人为宜,每组指定一名作文程度较优者任评改组长。
学生写好了文章,教师可将文章收上来,过一两天再发给学生,进行冷处理。教师可利用冷处理的时间空档,预先把全班作文浏览一遍,掌握学生习作的大体情况了解本次作文中带有规律性、代表性的问题,预先形成若干条作文评改的指导性意见,并加以归纳整理,以备作文评改课上示范指导。
学生开始评改作文时,往往不得要领,不知如何改。此时教师要简明扼要地进行评改指导。主要内容是:将具有典范性的作文用多媒体投出来,启发学生从写作的多方面进行思考,对应写作要求予以点拨,使其明白如何评价一篇作文、怎样发现作品优点,熟悉各种修改要领,即改什么、怎么改、为什么这样改。教师通过自己的批改作示范,把批改的标准和方法交给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评改的能力,学生掌握了它,会大大促进构思与修改能力的提高。因为这些标准实际上也是写作的重点要求,学生明确了要求,学有方向,就会更好地实行自我调控,从而达到以改促写。除了评改前指导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树立作文评改的信心,激发学生评改作文的兴趣。
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在指导学生互改时,教师应注意激发兴趣,调动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性作用。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批改作文的目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好文章三分靠写,七分靠改”的道理,用文学大家修改文章的典型事例来进行激励学生,从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到“披阅五载,增删十次”的曹雪芹,使他们真正认识到修改作文真的能提高写作水平,这样学生才会饶有兴趣地投入到评改活动之中。还要有意让学生们在评改过程中尝试某种成功的喜悦,使他们意识到作文评改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情,更是自己的事情,让他们感觉到不再是被动地让别人说是论非,而是主动参予。这样他们自然就会涌发出积极向上的精神,积极参予评改的热情会空前高涨起来,极大地促进主体发展。
将搁置一两天的文章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看一看。先小声朗读改语病,即逐句地读,自己发现字、词、句、标点、意思重复等明显的错误,并及时动笔加以改正。再默读,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照批改要求,从整体入手,看看材料是否符合题意、中心是否集中、段落是否清楚、内容是否具体、结构是否完整。最后根据问题,从选材、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对文章进行一番增、删、改、调的润色。在修改时要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个性,长期这样就会形成评改的能力,从而终身受益。
“教学就是为了教学生学”。教师应该让学生互评作文,各执己见,而学生们会以小老师身份自居,以敏锐的眼光仔细认真地批改评判。学生的一篇篇作文,各有精妙之处,各有闪光之点,一篇篇习作是学生们相互学习的绝好材料。在评改过程中,学生对不同层次的作文大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反思,批改的过程也是评析欣赏的过程。一般情况下,写作素质较好者评改低下水平的作文往往是一种历练,而写作水平低下者评改较高水平的作文往往就是一种鉴赏、学习,每人多少都能领悟到一些,使语言文字的表达精益求精、日趋完善,更重要的是互评能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他们对文章的判断能力。不单单是语言方面,别人作品里面的新观点、巧思路、好手法也应该学习借鉴。教师还要让学生在互评中学会修改,学会赏析,掌握方法,帮助别人查缺补漏。评改别人的作文时,要多读几遍,首先要细读以对所评文章有个真实、深刻的第一印象,要细细阅读作文,并标出明显的错别字、病句、错误标点,记下读文时的灵感。接着要精读,这是批阅的核心、关键。本着对他人、对自己负责的精神,根据自身的水平,对照批改要求,积极思考,细心品味文章,写好眉批。然后要速读,总体把握文章,严格评分标准,写出评语。对于评语,学生大都能够认真地批写,能够把自己印象较深的一两处或一两个方面用流畅连贯的文字表达出来,而且学生往往也很关注这种同龄人的评语,有时同学的建议比教师的指正更容易被接受。最后要在尾批后署名,以增强责任意识。在评改过程中,有不明白或疑惑的地方,双方可讨论协商,让修改者与被修改者进行沟通,从而保证互评的透明度,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同桌批改之后,被批改作文还要提交评改小组做交流,进行查漏补缺,纠正失误。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在小组中再进行一次评选,评出组内的精美自然段。公认的美段由最先发现的同学起来诵读。这样无形中能扩大激励面,不仅“美段”的习作者有成就感,而且诵读“美段”的同学也有成就感。当诵到极妙处,如果有了教师的赞叹或同学们的掌声,这种荣誉感就会“升温”,“千里马”与“伯乐”之间就会形成良性互动。最后通过全班讨论评出最佳“批改小组”,并挑出修改成功的文章若干篇,由学生本人张贴在学生园地里,以示表扬。如此一来,学生在读文、评文的过程中,就能学会欣赏别人文章的优点,针对别人的文章提出宝贵的意见,促进学生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同时,他们能学会欣赏别人,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虚心接受别人的看法,使合作探究的精神在习作互评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学生精心评改后的作文,教师若是简单地把它返回到学生手中,以为结束了本次作文的所有流程,那就错了。最后一个环节“反馈心得”万万不可忽视。互评结束后,将作文本发至习作者手里,要求他们参照标准结合评语进行反思,尤其是那些被同学否定了的文字,须将原句与修改句作反复的比较,并深入思考:修改后表意是否更精确。修改得好,自当吸收;修改得不好,也不能唯评语是从;若难决高下,则可请老师帮助分析。只有习作者对别人的修改和评语进行潜心的琢磨,才能将众家之长融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信息的及时反馈过程,也是他们写作水平的提高过程。
为了全面了解、掌握学生写的、改的真实情况,教师应在课外通过浏览,对学生互评后的作文进行全面验收,把握总的写作趋势,解决学生批改不了的问题,选好典型文章,归纳共性问题,并做好批改记录,以备日后教学时指导学生有的放失。在浏览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效,对学生的打分、批语一般不宜更改,并尽可能地予以正面的肯定和鼓励。
学生作文互评是作文指导的继续和深入,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修改作文既是加工一篇值得加工的文章,又是学习写作技巧的主要机会。教师应建立学生作文互评机制,创造学生互评的条件,引导学生兴致勃勃地参加作文评改活动,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教他们学会学习,做学习的主人。总之,建立作文互评小组,引导学生参予作文评改,有利于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评改习惯的形成和评改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最终将有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