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前伸,基础后延”教学模式初探

2010-08-15 00:42:55乔丽李昊
文教资料 2010年29期
关键词:基础课专业知识专业课

乔丽李昊

(中国人民解放军徐州空军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高等院校本科生培养计划中的课程设置一般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公共基础课程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养的课程,在本科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对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关键性作用,其质量状况对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具有决定性意义[1]。专业课是学生综合运用基础课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课程,具有综合性、整合性和创造性的特点。专业课程不仅让学生牢固掌握必要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而且引导学生系统把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培养学生专业素养最为关键的环节。

一、现存问题

目前,我院学员入学前两年由学员大队统一管理,学习公共基础课程,三年级时进入各专业系进行专业课学习。这种管理和教学模式为个性陶冶和自我教育提供了有效历程,可于专业精深之前先接受通识教育,有利于建立广泛共同知识基础,养成与他人沟通意见的技能和技术[3],但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公共基础课教学导向、目的不明确。

在学员毕业时,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学员专业课成绩较好,但由于在一、二年级已有多门公共基础课程不及格,导致毕业时无法获得学位。造成这一结果的因素很多,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公共基础课教学导向、目的不明确。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军队院校升学、就业压力相对较小,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员对某些基础课程的学习缺乏驱动力和目的性。一些学员不十分清楚公共基础课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的意义,认为“学好学坏一个样”,也不完全清楚如何学习这些知识,学习比较盲目,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公共基础课建设中,对于加强学员的终身学习和主动应用知识能力培养的力度不够,过于强调纯理论知识,教学内容较为抽象、枯燥,难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些学员甚至会对某些课程和教育方法产生排斥和惧怕心理,从而进入了被动学习的状态,无法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二)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学脱节。

我院学员在一、二年级只进行公共基础课学习,三年级才进入专业系开始专业理论学习,公共基础课教学和专业课教学完全分裂开来,不利于学员的综合、全面、持续发展。一方面,学员不清楚基础课程的学习与所属专业的关系及学习的意义,容易造成学习的盲目性,对于有些“不感冒”的课程持懈怠、应付态度。另一方面,二者的学习时间间隔较长,课程体系完全割裂,不能做到有效过度和衔接,“学了后面忘了前面”。教员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部分学员已经遗忘一些基础预备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课正常的教学进度,也制约了学员专业理论研究能力和综合发展能力。

(三)公共基础课程学习阶段缺乏专业氛围。

第一,目前我院公共基础课最突出的问题是为了顾全整体,所有专业的公共课内容、要求基本相同,这有悖于学员专业技能的成长要求。公共基础课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整体教学,又要注意与各系专业的有效联系;第二,学员在一、二年级隶属学员大队统一管理,基本上不接触专业,普遍对专业、对部队仍没有具体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三年级时突然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必然十分吃力。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实际接受专业知识熏陶的时间仅有短短两年,不利于学员理解专业内涵。

二、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价值判断和任务分析

(一)公共基础课的价值和任务。

本科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与实施实质上给学员提供了一个共同的发展基础,是智性和德性培养的一种手段。公共基础课程建设旨在使学员掌握相关基本知识,培养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员的整体素质,为专业研究和形成专业技能打好基础。公共基础课程授课的立足点是通过必要的、通用的、核心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基本技能和能力的教育和培养,为专业的总体培养目标服务,为学员的军队职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服务。

(二)专业课的价值和任务。

专业教育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着眼于做事。专业课建设旨在使学员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技巧,了解专业范围、发展趋势及在作战实践中的运用,其重视学员在本专业领域创新能力的启迪与开发,重在培养学员良好的专业素质,从而适应部队对专门人才的需要。专业课程讲授的立足点是专业知识和技能或者是专业知识和技术的最新发展、深化,可与教员的科研状态结合在一起,突出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4]。

三、“基础后延,专业前伸”教学模式的构想

基础课与专业课都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内容,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我们需要正确处理好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关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对学院教育教学和课程设置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努力构建符合现代军事后勤人才培养要求、适应现代后勤院校建设需要,具有我院特色的课程体系。

(一)“基础后延”:公共基础教育应贯穿于大学教育始终。

公共基础课不应是孤立的,虽然部门独立,但教学应和各系教学相结合、配合与衔接,并且应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做到学习期间不间断。公共基础课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方面要遵循以下三方面的原则。

1.导向性与目标性

我院课程体系构建必须根据“指技合训”培养模式的增厚基础、拓宽口径的基本要求,确立适应现代化高技术战争环境的高素质军事人才目标和以提高学员的整体素质为核心的课程导向,在各专业培养目标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公共基础课程目标,使课程目标与高素质军事后勤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使学员明确相关课程设置对于自身发展的意义和作用。根据专业和学员发展需求,对公共基础课的内容或消减或强化,有效调整、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

2.持续性与深入性

地方大学采用自由选课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在学习必修课的同时,选修自己感兴趣或者有需要的课程。虽然我院尚未具备和地方课程构建完全相同的环境和体制,但可以借鉴地方大学经验,特别是在后两年专业课程的学习阶段,可提供一些学员感兴趣或是接触专业过程中需要强化和拓展的通识课程供学员自由选择辅修,从而为学员持续学习和全面发展提供一个平台。

3.衔接性与渗透性

公共基础课构建应重视处理好各类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确保学科与学科之间有序衔接和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在完成知识系统化的前提下,教学方法与教材选编必须突出培养目标的知识和技能结构要求,强调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主动配合专业教学,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渗透专业气氛。公共基础课程教员要充分认识自己所授课程对学员专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作用,寻找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的最佳结合点。在教学过程中,范文、示例、练习等都尽可能与相关专业关联,让学员在基础课学习中,受到专业熏陶,开阔专业视野,增进专业感性认识。

(二)“专业前伸”:公共基础课教学应与专业需求紧密结合。

目前,学院在专业课教学中采取了多种方式,如赴部队现地教学、邀请部队一线保障人员承担教学任务等,充分体现了“战场牵引课堂,聚焦作战保障”的教学理念,这实际上是将部队实际情况“前伸”到了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从而使专业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极大地提高了学员的第一任职能力。为了更全面、有效地引导学员专业发展方向,使之达到相当水平,我们也有必要将专业教学“前伸”到公共基础课教学阶段,在公共基础课程学习阶段营造浓厚的专业氛围,提供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渠道,从而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和应用需求对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

第一,在学员入学后,各专业系应及时对本专业学员进行专业教育,介绍专业内容、特点和发展方向,帮助学员熟悉专业和部队,从而明确学习目标和发展方向。第二,综合考虑公共基础课的基础性作用和专业课的能力培养需求,探索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有机结合。在基础课教学中,讲授到某些与相关专业关联的知识点时,可以邀请对口系部专业教员进行辅助教学或开展专题讲座,加深学员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加强专业认知。第三,学员大队可以采取定期邀请专业教员或部队一线骨干进行专业前沿讲座、专业知识座谈等,通过多种形式吸引学员接触专业、熟悉专业,培养学员的专业“优越感”和学习兴趣。第四,各专业系可以组织一、二年级学员赴部队参观、学习,开阔学员视野,加强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五,可借鉴地方大学专业课、基础课同时开设的做法,将部分专业基础课程提前到一、二年级开设,专业基础课程的提前进入可以使基础课程的学习更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实现各学科知识的有效迁移和衔接。

[1]李海芬.本科公共基础课课程主体的价值选择及行为取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

[2]孙绍霞,王千,姜广军,孙靖立,李硕.工程类独立学院公共基础课程的改革与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9.

[3]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于歆杰,陆文娟,王树民.专业基础课中的研究型教学[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

猜你喜欢
基础课专业知识专业课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时代人物(2019年29期)2019-11-25 01:35:16
传播专业知识,启迪成长智慧
风能(2017年2期)2017-05-15 01:52:42
关于音乐基础课教学与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人民音乐(2016年3期)2016-11-07 10:03:23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道德叙事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职教体系下公共基础课改革探索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