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世红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6)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世界上许多专家、学者关注并研究的一种严重的、病因未明的、广泛性身心发展障碍性的疾病。我于2007年—2009年在特殊学校针对自闭症儿童进行了音乐治疗实训的专题研究,发现自闭症儿童的音乐文化心理认同感,会受到不同社会环境、地区、家庭和日常监护人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因此,自闭症儿童音乐治疗方案的制定值得音乐治疗师去探究。本文是自闭症儿童音乐治疗方案探讨的续篇。
语言能力是人类智力结构中最重要的基本能力之一,是人类在未来成长过程中许多能力得以发展的前提条件,它是人类进行交流和学习不可或缺的基本工具。自闭症儿童语言发育的迟缓,也是造成其认知水平低于同龄人的原因之一。因此,在音乐治疗时应重视和加强自闭症儿童语言发展的训练。
要发展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能力,就不可忽视听觉的训练。大部分自闭症儿童的听觉能力要低于正常儿童,但是听觉系统却没有问题,只是自闭症儿童没有聆听外部声息的意识和习惯。这时,治疗师可通过听辨音高的训练对自闭症儿童的听觉注意、听觉识别、听觉理解、听觉选择等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培养自闭症儿童听觉器官的聆听意识和习惯,从而提高自闭症儿童接受和分辨外界声音的能力。
训练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需解决的问题是听的问题,继而是发音的控制力,最后是字、词、句的使用,上述是提高自闭症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因素。
问题与方法:第一阶段,治疗师可利用适合自闭症儿童音域的旋律类打击乐器(木琴、音砖、棒中钟、彩色音钟等)、钢琴、人声等使自闭症儿童做音高对应活动。治疗师“制造”出一个单音,如患儿不说话,可让患儿用乐器仿效去弹、敲,打出相同的音,逐步过渡到唱、唱奏同步等活动。患儿有语言,能够接受指令,可要求他(她)用人声去模唱后再奏出,直到唱奏同步。当自闭症儿童能基本模唱出单音音高时,就可进入下一阶段音程的训练。音程以选用协和音程为原则,起初,治疗师奏、唱出一个大三旋律音程,患儿则仿奏、仿唱,直到唱奏同步,能分辨出两音的高或低。治疗师弹奏大三旋律音程时,应在患儿说话音域内,以最能说清楚的那个音为准,向上构置大三旋律音程,如基准音是b,则可在b—b1间练习,过后可选说不清楚的那个音为准,向上构置大三旋律音程进行练习。当患儿有点理解能力时可加入语言进行认知训练。
歌曲接唱训练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平衡与否,可直接影响其认知能力、沟通能力、交往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此方法目的在将歌唱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口语式的沟通学习,适用于自闭症儿童沟通障碍。歌曲以自闭症儿童熟悉的歌为主,如《小头爸爸》。施行步骤如下:
步骤一:治疗师唱完整的全曲(含歌词)二至三次,同时,随乐而动影响或带着他们动。
步骤二:治疗师唱每一段乐句(含歌词),但该乐句的最后一音不唱,静待自闭症儿童发出声音接唱最后一字/词,即便不清楚,也算自闭症儿童自主性的接唱,如:治疗师唱 “妹妹背著洋娃 (停顿)”,自闭症儿童以最后一字“娃”或“m”等其他声音出现接唱时,治疗师均以口语立即给予鼓励,并继续第二乐句。
步骤三:第二步骤接唱率达百分之八十后,可进行第三步骤,即治疗师唱第一乐句时,留下该乐句最后一名词不唱,让自闭症儿童接唱。如,治疗师唱“妹妹背著(停顿)”。自闭症儿童以“洋娃娃”、“mmm”(节奏音)等其他音接唱,治疗师均以口语立即给予鼓励,并继续下一乐句。
步骤四:方法同前,这时治疗师只唱起头音,如“妹妹”,其余动词、名词皆留给自闭症儿童接唱。
步骤五:如果自闭症儿童接唱全曲达百分之八十后,此阶段治疗师则以纯粹念该曲歌词的方式,让自闭症儿童接念。方法细则,仍与步骤一、二、三、四相同,由接念—个字,再长至接念整段乐句歌词。
步骤六:治疗师自行创作简单的儿诗,一开始以四至六句长度为宜。教学方式同接唱(念)教法步骤一样。最好是以与自闭症儿童日常生活、上课规则有关的内容,创作有节奏性的念法。
此方法结合音高、节奏及手势,可对改善自闭症儿童说话没有抑扬顿挫或说话流畅性差有很好的效果。如自闭症儿童说话短促、断断续续、结巴、平音均适合此种方法。在用此方法之前,必须先找到自闭症儿童说话声音的实际音高,再依其结巴、断断续续……的字词作节奏、音高的练习。如,自闭症儿童说话声音的音高大部分无中央C上方的D音出现,而只会说几个短促的音(如最多讲三个字“老师好”),可用改变旋律音调法去训练,如“老师好”的旋律变化为:练习之后可将字增加为“老师你好”,旋律变化为:,然后再看自闭症儿童进步情形增加不同的字进行节奏、音高、长短的训练。当自闭症儿童不能理解时,治疗师可用手势的高低来帮助自闭症儿童理解说话声调的变化和长短。
语言与声音(音乐)是相辅相成的学习沟通工具,适合自闭症儿童能力的音乐性活动或音乐治疗中使用的方法,是可以改善和提高自闭症儿童语言沟通能力的。
促进自闭症儿童身体协调能力可用音乐律动法。音乐律动治疗时,可在现场用录音机播放音乐,治疗师带领自闭症儿童做随乐治疗活动;或采用一位治疗师现场演奏,另一位治疗师带领自闭症儿童做随乐治疗活动。在自闭症儿童所处的环境中演奏音乐,是自闭症儿童比较喜欢的音乐治疗形式。因为,现场演奏音乐可提供一种视觉的冲击力和随时配合另一位治疗师的治疗活动。音乐律动法可提供一种释放的、无威胁的自我表现的场合,有助于抵消自闭症儿童禁闭的机制和一些强迫性观念。
步骤一:治疗师现场演奏音乐一遍,另一位治疗师观察患儿当日的情绪和此时对音乐的反应,第二遍治疗师随音乐动,患儿感受音乐自发动。
步骤二:治疗师随音乐双手对拍节奏,示意患儿跟学,当患儿哼唱与手配合能跟上音乐的速度并能记住时,治疗师可与患儿采用对拍的形式。
步骤三:患儿与治疗师对拍出现主动行为时,可加入脚的内容(音乐律动步骤亦可从脚开始);初,治疗师拉其晃动时,两脚需先后随身体的倾斜单脚支撑,另一脚离地不宜高或离开原来位置就行,随着兴奋点的调试治疗师可轻推或轻拉患儿向前或向后运动,当患儿能够跟随治疗师做以上动作时,就可进入下一步。
步骤四:让其手脚配合跟随治疗师做以上动作,当其能记住步骤三的动作、方位,就可加入治疗师与患儿对拍、旋转互动的内容。
步骤五:如果患儿在上述互动中有自主表现时,就可进入治疗师随患儿动,适时提醒完成动作,或治疗师学习患儿创作的动作与之互动。
提示:
1.对于触、碰不抵制的自闭症儿童可按此做。
2.对于触、碰抵制的自闭症儿童可由其它方法介入,直至对于触、碰不抵制,并能随乐、随师做律动。
3.音乐的体验,可能会使自闭症儿童变得着迷。着迷会造成自闭症儿童转为内向,不理会周围的环境,心不在焉地凝视,着魔似地摇晃或哼哼。这时的音乐成了患儿逃脱现实的工具、一种独处的方法和保护措施,这时的音乐体验反而成了一种制约,治疗师必须对此行为进行对抗,把患儿的这种音乐体验转向感性意识积极的情境中。
特殊儿童的情绪问题可通过音乐力度的训练来改观。力度是指音乐中音的强弱程度,即音乐中的强、弱、渐强、渐弱等来调整问题情绪。由于自闭症儿童在情绪控制上弱于一般人,因此,在音乐治疗中治疗师大都首选鼓来纠正自闭症儿童的情绪问题。鼓上力度的训练对改善自闭症儿童的情绪问题已得到了证实。
除了以上对自闭症儿童的音乐治疗方法外,还有其他方法,如音乐视谱结构化教学、歌表演、奥尔夫乐器的使用、音乐提示方法等。这些方法都是设法使自闭症儿童获得一些东西,能够产生深刻感受,并能持久地有益于他。因此,在采用以上音乐治疗方法时,必须根据自闭症儿童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切不可在自闭症儿童在社交上或音乐上没有做好准备时,就匆忙设法使自闭症儿童参加音乐活动。对自闭症儿童采用个别还是集体治疗,得根据患儿的个体差异来具体定夺。不过对于普通学龄前儿童的教育原则,同样适合于自闭症儿童教育。
可用锣、钹进行动与静的训练,有利于自闭症儿童对“物与我”之间存有关系的留意,一旦患儿建立了这种物我关系的概念,他的社会接触便会开始,故训练自闭症儿童听音,可帮助其建立社会关系;还可以刺激其语言的学习与表达能力,促进他们领会听音的规则,如上个声音终止接着发出另一个声音,儿童就会懂得语言规则及人我关系。乐器不仅可作为疏解紧张的方法,而且可促进语言的学习。
经过一段时间音乐治疗的实训,自闭症儿童的行为有了明显的改变:首先是兴奋、高兴的情绪溢满面庞;对音乐专注的时间延长至3分钟以上;交流从极少数应答到少量主动语言的出现至最后能主动打招呼交流;运动协调能力也有了显著提高;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倘若有10次指令受训自闭症儿童至少有8次以上的接受或回应;文化课上注意力低下、多动等也有明显改善。两年多的实验结果表明,音乐对自闭症儿童确有比较明显的治疗效果。由于自闭症儿童的个体差异,因此,每一个方案的制定都具有挑战性,治疗师要严把自闭症儿童的重复测验、区分类型关,提高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等检验指标,使测试结果具有某种一般性和普遍性。因此,正确制订自闭症儿童音乐治疗方案,是每一个治疗师不可懈怠的工作,需要长期、深入进行研究和探讨。
[1][3]张焱.孤独症儿童音乐治疗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2):123-127.
[2]任飞.孤残儿童的音乐治疗[J].北京:中国社会福利,2006,(4):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