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材《庐山的云雾》教学实录及评点

2010-08-15 00:42冯文华
文教资料 2010年36期
关键词:云雾庐山黑板

冯文华

【板块一】

板书课题,导入新课,首先让学生交流对庐山云雾的整体感受,然后直奔中心,揭示出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两大特点,并融合“庐、姿、幻”三个生字的教学。

【片段回放】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生齐读课题)

师:“庐”是生字,半包围结构,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师范写,生书空)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读了很多遍课文了,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以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说说。

生:如诗如画。

师:这是你读完课文的独特感受,很好。

生:我觉得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师:书读得很认真。把这个词写到黑板上。“姿”是生字,没有把握写对,可以先看看书。(生上黑板写)

生:飘飘欲仙。

师:云雾给庐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漫步山道,你会有种似仙的感觉。

生:流连往返。

师:如果有幸去庐山游玩,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

生: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师:把这个词写到黑板上来。(生上黑板写)

生:庐山的云雾变幻无常。

师:来写这个词。(生上黑板写)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变幻无常

师:(指黑板)都写对了吗?

生:“幻”的右半部分多了一撇。

师:(边讲边修改)“幻”的右半部分是横折钩,没有撇。伸出手,我们一起来写写这个字。

师:(用红色粉笔标示重点笔画)我们不仅要把字写正确,而且要写得美观大方。“姿”下面是个“女”,横划要拉长,“幻”要写得左高右低,才好看。

师:(指板书)同学们了不起,通过课前认真地读书,表达出了自己对庐山云雾最直接的感受。课文主要写的就是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两个特点。

【点评】

以学定教,在学生充分读书,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开始本课的教学,直接而极富针对性。先谈对庐山云雾的整体感知,此时学生的感受是零散的,有对庐山的感受,有谈游客的感受,教师加以引导,点明庐山云雾的两大特点: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同时融入生字教学,将听、说、写整合成综合性实践活动,教学变得简单而有效。

【板块二】

从“千姿百态”一词入手,释义,找出庐山云雾的几种姿态;质疑,对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思考,边读句子边想象庐山云雾的姿态;板画,反馈纠正对词句的理解;朗读,读出画面和意境;背诵,寻找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片段回放】

师: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什么叫做“千姿百态”?

生:有很多种姿态。

师:从哪里看出来?

生:“千”和“百”。

师:这里的“千”和“百”不是实指一千种一百种,而是指很多种姿态。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中有几句话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找到这些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

师:一边画一边想,庐山的云雾有哪几种姿态?

生: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戴在山顶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就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生说师板书:……像……像……;……是……是……)

师:作者用上了打比方的方法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几种姿态。

师:仔细读读这几句话,看看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

生:什么叫“笼罩”?

生:什么是“弥漫”?

生:“缠绕”是什么意思?

师:同学们找出的大多是词语,我们以前曾经学过解决词语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联系上下文,今天老师再教大家一个方法,把这些词语放进句子中读一读,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师板书“想象画面”并画山峰)

师:你的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谁来画“像白色绒帽一样的云雾”?

师:哪些同学想来画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

师:“弥漫山谷的云雾”谁来画?

师:“云雾遮挡山峰”又是怎样的画面呢?(生画)

师:看一看黑板上同学画得和你刚才头脑中浮现的画面一样吗?

师:他们画得对吗?

[33][47] 李贵州:《从美国国会议案看其南海问题态度及其根源》,《当代亚太》2016年第5期,第122、126页。

生:第一幅图画得是对的,因为书上说“笼罩”在山头。

师:对,像这样像笼子一样盖在山头就叫“笼罩”(板书:笼罩)。“笼罩”是生字,上下结构,写的时候要注意“罩”的三部分要写得紧凑些,上下结构的字竖画写短了才好看。

生:云雾弥漫山谷,就是山谷里面到处都是云雾,画得是对的。

师:山谷间到处都充满着云雾,这就叫“弥漫”。

生:把整个山峰都遮挡起来了画得也是对的。

师:所以书上说像巨大的天幕,好像从天上垂下来的幕布一样。

生:那些缠绕在山间的云雾没有画出来。

师:如果老师是庐山的一座山峰,同学们是云雾,会怎样把我这座山峰缠绕住呢?(学生上台作围绕状,师板画)云雾就这样像一条条玉带缠绕在山间。

师:作者就是这样,抓住云雾姿态的特点,用准确的词语表达出来。这段话不仅用词准确,使用标点也很有讲究,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第一句话是句号,和后面的句子没有关系,所以用句号。

师:不是没有关系,而是这句话是总的来写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后面是具体的来写。还发现了什么?

生:第一种姿态和第二种中间是一种新的标点。

师:这就是分号,前一种庐山云雾的姿态,后一种也是,中间并列,所以用上分号。

生:但两种姿态中间用的却是句号。

师:虽然都是写庐山云雾的姿态,但是前一句话和后一句话的句式发生了改变,所以中间用上了句号。(师相机板书“;”“。”)

师:这么贴切的比喻,精妙的语言,真值得我们背诵积累下来。有没有什么好方法来背诵?

生:可以多读几遍。

生:可以想象画面来背。

师:想象画面既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又可以帮助我们背诵,好方法。如果没有把握的同学,也看着我们刚才画的图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图上有四种庐山云雾的姿态(师在每一种云雾的上方标上1、2、3、4的序号)自己试着背一背。(生自由背诵)

师:谁来背?(生背)

师:我们一起看着图来背。

【点评】

中年段阅读目标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学生对课文中描述庐山云雾的几种姿态似懂非懂,其中对 “笼罩,遮挡,天幕”等词语的理解成了主要障碍,如何扫除这些障碍?教师找准契合点,教给学生“边读书边想象画面”的方法,选取“板画”这一方式,去激活潜藏在学生内心深处的兴趣感知,通过不断地点拨、指引,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获得充分和谐的整体发展。

组块教学突破了传统的线性教学模式,以读为主,读中质疑,思考释疑,其间穿插板画。板画,既是学生理解、感悟、体会的过程,又是教师反馈、检查、点拨的过程。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氛围紧张而活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疑问,提高了语文素养。

【板块三】

从“瞬息万变”一词入手,体会庐山的云雾怎么变化的。接着,让学生将“瞬息万变”和“变幻无常”进行置换比较,更进一步体会云雾变化之快、变化之多,朗读加深体验,并在此基础上背诵。

【片段回放】

师:庐山的云雾不仅千姿百态,而且瞬息万变。是怎么变的?

生:由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变成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从四蹄生风的白马变成漂浮在北冰洋上的冰山。

师:这里的“瞬息万变”可不可以换成前面的“变幻无常”?

生:不可以,“变幻无常”是指变化没有什么规律。

师:“瞬息万变”呢?“瞬息万变”和“变幻无常”都是表示变化,但完全一样吗?“瞬”指什么?

生:一瞬间,一眨眼。

师:“息”是呼吸,一眨眼一呼吸云雾已经是“万变”了,这说明庐山云雾变化非常快而且多。同样是变化,但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能互换。

师: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庐山云雾变化很快?

生:刚刚是。

生:转眼间。

生: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

师:把你的体会读出来,读出变化速度的快。(生齐读)

师:这段话写了庐山云雾的几次变化?

生:两次。

师:书上明明只写了两次,为什么却说“万变”呢?

生:因为还有很多变化,书上用省略号表示出来了。

师:透过省略号,闭上眼你一定能看到很多云雾的变化。

师:一起来背一背这段吧。(背诵略)

师:课文的第二、三段有相同的地方,发现了吗?

生:都是先写云雾的特点,再具体地去写。

师:这种结构叫做“总分”,同学们在描写其他景物的时候可以用上这样的写法,并试着用上分号。

【点评】

语文教学教什么?当然是引导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感受语言温度,揣摩语言规律,习得语言技巧,提升语言质量。在这一片段教学中,教师紧紧抓住“瞬息万变”,以点带面,形成以比较、朗读、想象为一体的训练综合体,让学生体会庐山云雾变化的快和多,充分感受庐山云雾的神奇之处。

教师不仅要关注教材说什么,而且要关注教材是怎么说的。本节课除了让学生体悟词语运用的精妙之处外,还进一步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第二、三两段在写法上的相似之处。对学生进行“段”的训练,让学生掌握这种典型性的表达形式,有助于学生练习规范的表达。

猜你喜欢
云雾庐山黑板
云雾
长在黑板上的诗
云雾是山做的梦
晓黑板
云雾缭绕宜昌城
做一次庐山客
毛泽东登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