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
(黄冈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湖北 黄冈 436100)
舞蹈“基训”是指舞蹈基本能力的训练,通过对身体各部位肌肉的能力,关节的柔软性,身体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以及跳、转、翻等各种技巧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的训练,即了解人体运动上的自然法则及其技术和理论,从而达到舞蹈表演者所必须的各项基本专业素质、能力和应有的体力。在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的舞蹈教学基训中,因为其师范性、专业学习的广泛性及其舞蹈在专业学习中的应用,所以在“基训”教学过程所要重视的问题与专业院校舞蹈“基训”有所不同,通过对舞蹈教学实践的不断摸索和总结,我认为在高师舞蹈教学“基训”中需要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在进行舞蹈教学“基训”时,有的人学得快,有的人学了很久都没掌握,这些学生总是自暴自弃地说:我们年龄大,起步晚,骨头都硬了。这样的说法并不正确,年龄大、起步晚虽然在完成难度技巧上有些问题,但不会对舞蹈的学习和表演造成障碍,主要原因是身上的束缚和心理上的顾虑太多,紧张得手足无措。因此,学生在进行舞蹈“基训”时一定要集中思想,同时理解“基训”的科学原则,让肌肉和关节从束缚中解脱出来。有些人认为“我们将来当老师又不当舞蹈演员”。事实上,高师音乐专业的舞蹈教学目的就是通过“基训”使学生解决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顾虑和束缚。解决表演上的僵硬问题,使身体动作协调有表现力,让他们逐渐认识和掌握自然法则上人体动作美的规律,具备艺术气质,并且把这种美的形象和感悟带到其它科目的表演中去。还有人认为,学声乐的不能学舞蹈,因为舞蹈的学习运动强度大,会弄坏嗓子。这是不科学的,因为舞蹈“基训”本身是根据人体运动自然法则的呼吸、动作和想象的关系建立的。这样的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声乐的学生在演唱时声情并茂,而且可以进一步提高演唱技艺。
解除了思想上的困惑,就要全身心地投入舞蹈基训的学习。然而“基训”避免不了单调和重复,带着强迫、填压的想法进行舞蹈基训的教学,学生是永远都无法体会“基训”真正的训练目的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用理论指导实践再反过来用实践的结果去检验理论,让学生清楚理解舞蹈动作的生成、发展及其表演艺术。高师的舞蹈“基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安排教学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学生因生活、学习等习惯的不同,都会形成各自特有的形态,比如长期坐着工作学习的会形成驼背,长期背沉重的书包会形成驼背、斜肩的不良习惯,还有塌腰的、撅臀的、耸肩的、挺肚的……这些对于舞蹈来讲都是忌讳的。基本站立就是先要克服这些不良形态,因为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正确的基本站立姿态,将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学习进度,没有严格的基本站立姿态的训练,以后会比别人付出更多的精力来纠正自己的姿态,势必影响动作的完成。“一门行业,一副筋骨”,在站立时,双腿内侧夹紧,提膝盖骨,收紧臀大肌,双肩放松并要稍向后向下收压,腰部挺立,呼吸均匀深长,头部保持自然的正直,双眼平视前方。基本站立还要注意的是重心力量上的分配,上下身的用力不是平均的。双腿担负着全身重量的支撑和人体的着力点,是舞蹈的基础,要多用点力,使腿如树干一样,使脚趾像树根一样有力抓地,这样才能支撑住树枝树冠自由舞动。
达到上述要求就是正确的站立姿态了,但舞蹈是由有生命活体的人来表演完成的,单靠模仿很难有实质性的领悟,一切“基训”动作都是通过外形的训练来寻求艺术的内涵和真谛,也就是要注重内在感觉,一个演员在台上,即使已经筋疲力尽甚至出现疼痛,在表演时也要脸上保持平和自然,呼吸平稳流畅,动作轻捷协调。这是一种艺德,一种涵养,而这种艺德、涵养的培养,恰恰存在于平时“基训”中对内在感觉的注重,也是一种从事艺术所具备的气质。舞姿站立是高师舞蹈“基训”教学的第一步,也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的重要内容之一。
舞蹈把杆训练是形体训练的基础,是培养正确姿态、感觉身体肌肉能力的有效手段。把杆练习一方面进行专项素质训练,另一方面使肌肉拉长,是为以后完成各种徒手动作及组合做准备的。基本动作主要选择芭蕾基本训练,并结合中国古典舞的舞姿,其训练内容主要包括扶把的各种站位、擦地、蹲、踢腿、屈伸、划圈、压腿、击打、身体的弯曲与波浪、移重心、平衡与控制、转体、跳跃等。借助把杆进行慢动作及分解动作的练习,不仅能培养规范化的身体姿态,而且能有效地发展腿部、躯干部位的柔韧性、力量和平衡能力,有利于掌握技术细节,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
经过长期的重视和强化训练,学生在舞蹈时就不会再有速度不够,腿伸不直,抬不高,踢不起和动作幅度太小的缺点。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看,高师生在把杆训练时要注意:结合训练者的实际情况,注意力量与软度的训练,注意气息的支点,注意支撑腿的姿势和稳定。把杆训练,是气息、力量、柔韧性及稳定性等的结合,是全方面综合的训练。
现代舞蹈教学,把“呼吸、动作、想象”安排到舞蹈教学中,改变了过去旧的完全注入式的舞蹈教学方法,使舞蹈教学既具备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又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发展。高师舞蹈教学的对象是没有经过系统有章的训练、身体条件并不符合舞蹈艺术美感的大学生,并且大多数音乐教育专业学习的内容十分广泛。正因为教学对象条件和所处教学环境的特殊性,高师舞蹈教学尤其是枯燥的基本训练就更适于以这种教学模式为指导思想,让舞蹈技术理论化、情感化、思想化,使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认知和创造,并在其他科目中潜移默化地体现出来。在日常生活中,一举手、一投足,都是与呼吸分不开的。舞蹈的情感是通过动作来表示的,因而动作必须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刚柔并济。这些有意识的动作,需要呼吸在其中贯穿下去,以使大家接受这种情感,同时又在气的运行中理会这种情感和想象的具体对象。
在舞蹈教学中学生要经常在基本训练、舞蹈小品、体验生活和每段每句的乐句表演中熟练不同的呼吸和想象。如:我们可以列出很多片段的练习,选择一些音乐,或打击节拍,让学生们连成长短不同的舞蹈诗句。如做以下见景生情的片断练习:对月抒怀,花开花落,欢乐的晚上,任重而道远,水的涟漪和波浪等。又如在舞蹈表演的基本练习中,我们要启发学生的内心活动,在不同的境遇中展开不同的想象力,用那些表现至高的爱、善良的心和美的理想去引起学生对美的憧憬。养成在形体训练中呼吸法贯穿动作训练始终的习惯,这样不仅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基训有趣味,而且可以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表演和创作能力。
综上所述,在舞蹈基础训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高师生的具体情况,重视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培养扎实的舞蹈素质,为将来更进一步地学习舞蹈或从事舞蹈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资华筠,刘青戈主编.舞蹈美育原理与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2.
[2]刘青戈.现代舞蹈的身体语言.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