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菊萍
(定西市卫生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甘肃 定西 743000)
中职生顶岗实习与就业失信行为及诚信教育
陈菊萍
(定西市卫生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甘肃 定西 743000)
现从中职生顶岗实习与就业失信行为的表现和危害进行分析,提出全社会必须坚持诚信原则,弘扬诚信精神,加强诚信教育,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中职生顶岗实习及就业过程中的失信行为。
中职顶岗实习实习;就业失信行为;诚信教育
因此,认真理性地分析中职生就业失信现象及危害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对策,对加强以诚信为内容的中职生德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做好中职生就业指导工作、建设诚信和谐社会有着积极意义,是中职学校的一项重大德育教学课题[1]。
随着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就业压力的增加,顶岗实习生在实习与就业过程中的各种失信行为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在时下的人才市场,最缺乏的不是智慧,而是诚信。失信行为的存在使日益严重的社会信用问题雪上加霜,破坏了正常的就业秩序。
顶岗实习与就业也采取双向选择方式,时间一般安排在8月份左右。严峻的就业形势,使部分学生出现了浮躁等不良择业心理。如我校曾安排中职生到某企业工作,其到单位工作没几天就不干了,说太累、工作环境不好、专业不对口、技术含量低、薪水太低等,总想换工作岗位,想找一个既轻松薪水又高的工作岗位。其实这类中职生根本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这种现象在顶岗实习与就业中较严重,其原因就是中职生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和准确的定位。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找一份工作不容易,中职生如果没有踏实肯干的态度,在社会上是立不住脚的。所以中职生在实习与就业之前,要先认清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绝不能眼高手低,做一件事就一定把它做好。要相信任何环境都是对自己的一种锻炼和社会经验的积累。
现在的企业最看重的已不是工作经验,更多则是偏向于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如人际交往、沟通协调、反应、学习和接受能力等,其次就是为人处世的态度和品行。如我校2007级扶贫班的一名男生,做事认真负责,为人处世能力很强,普通话也比较标准。在选择顶岗实习单位时,经用人单位严格面试被录用了,现在是某一部门的负责人。他之所以能在许多选手中脱颖而出,与他的虚心好学和平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正因为此工作来之不易,所以他更珍惜自己的这份工作,也更尽职尽责。跟同事相处得也比较愉快,工作起来很舒心。他的成功就业给我们一个启示:要在社会立足不但要有真才实学,而且还要在平时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还要有敢于面对各种困难的思想准备,只有不怕困难、坚持到底才是最后的胜利者。而我们现在的中职生在综合素质方面还比较欠缺,有些中职生不会为人处世,在校学习时上课不注意听讲、扰乱课堂纪律、迟到、旷课,教师批评时,不能虚心承认自己的错误,甚至还顶撞教师,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这些中职生在参加工作后一时改正不了自己的缺点和毛病,以至于被企业辞退还不知道为什么;缺乏沟通协调的能力,做事始终得不到领导的认可;做事缺乏积极性,眼中无事,吩咐做什么事才动,否则自己不知该做什么,遇到问题不动脑子想办法解决,张嘴就问等。这些中职生不能胜任工作,也不知道如何去改,只是觉得本单位管理太严,可能换个单位就可以了,继而频繁跳槽,造成违约。我校2010届毕业生在2009年去兰州某医药连锁店实习,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有3名中职生说因本单位管理太严格自己适应不了,提出要到别的单位去实习。这些中职生在实习前就已经和学校、实习单位签订了《顶岗实习诚信合同》,可他们根本无视合同的存在,随心所欲。
顶岗实习与就业过程中的失信行为,对中职生本人、用人单位及学校均造成了一定的损害。对中职生来说,这种失信行为获得的是暂时的眼前利益,但它严重影响了个人品行和未来的发展;对用人单位而言,中职生的失信行为影响了用人单位招聘计划的落实,给用人单位造成工作中的损失;对学校而言,中职生是学校培养的特殊产品,代表了学校的教育成果,他们的失信行为不仅损害了学校的声誉,导致用人单位对学校产生信任危机,并可能使用人单位因此“封杀”该校顶岗实习生,对学校今后的就业工作带来负面影响,严重破坏了顶岗实习就业市场的运行秩序,妨碍了当前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2]。
在目前社会诚信还十分欠缺及就业市场法规尚不健全、管理尚未完善的情况下,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中职生顶岗实习与就业失信行为的发生,应该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中职生顶岗实习与就业失信问题实际上是对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诚信缺失问题的反映。因此,根本的解决办法还在于整个社会形成一种浓郁的诚信氛围,正如马克思指出的:“既然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那就必须使环境成为合乎人性的环境;既然人天生就是社会的生物,那他就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发展自己的真正的天性,而对于他的天性的力量的判断,也不应当以单个个人的力量为准绳,而应当以整个社会的力量为准绳。”良好的社会风气,可以在潜移默化中给人以道德的熏陶,会形成一种强势,促使人们按照社会上流行的行为方式行事,还会在一定的范围内形成一种舆论氛围,给不愿按照这种方式行事的人施加无形的压力。如果这种良好的风气在较长的时期内流行,就会形成不成文的惯例,变成一种行为模式,使人不得不按此行事,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因此我们不仅要在全社会开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继承优良传统美德、加强诚实守信的思想道德宣传和教育活动,培育诚信至上、以信用取信于人的全民意识和社会公德,而且与之相应的要加快健全社会信用制度,用一整套“扬善抑恶”的信用机制来约束缺乏诚信的行为[3]。要在人和制度之间建立一套良性的互动机制,使得每个人能够在自律的基础上,通过制度渠道达到自己的目的。党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将“明礼诚信”作为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足见诚信问题已经引起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我们应抓住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机遇,努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思想道德体系,使全体人民自觉遵守市场经济秩序,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带动和促进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为中职毕业生迈入职场创造一个诚信的外部环境。
(1)做好中职生的诚信教育,可以使学校在用人单位中和社会上获得良好信用度和知名度。一所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仅在专业知识、业务能力上为用人单位所推崇,而且更要在道德品质上受到用人单位的赞赏。因为任何用人单位都需要敬业、真诚、守信、协作的人才。厦华公司高悬于生产车间的醒目标语“一份工作,十份热情,百份回报”就非常贴切地说明了现代企业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即要用十分珍惜和十分热情的态度对待自己谋得的这一份工作,才会获得百份的报酬和收获。而中职生无论是在求职过程中,还是在日后工作岗位上的失信都是对学校声誉的伤害。因此,学校应重视对中职生的诚信教育,从思想源头上教育好中职生,使他们走向社会后,以自己的守信行为为学校增辉添彩。因此要把诚信教育纳入学校日常教育体系,开展全员、全程诚信道德教育。努力建设一个从学校各级领导、全体教职员工到每一名学生都诚实守信的环境氛围。首先从领导、教师做起,言必行,行必果,真正起到为人师表、潜移默化的作用。从学生入学教育到毕业教育以及日常的各基础课、专业课教学,都要贯彻诚信教育。德育课是实施诚信教育的主要途径,其内容、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要从过去的政治化、抽象化、空洞化说教中走出来,回归生活,关注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要让学生从自己的内在需求和现实特点出发,以典型事例教育学生,使其认识诚信的重要性,产生诚信情感体验,进而形成一定的诚信信念并将其内化为诚信行为,即实现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其次在实施诚信教育时,还要找准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有效突破口和切入点,通过开展形式多种、方法灵活、针对性强的实践活动,如开设诚信教育讲座,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辩论赛,成立模拟道德法庭,进行对现实经济生活中诚信建设的调查研究等,在校园内倡导诚信风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诚信就像法律一样神圣不可侵犯,逐步形成道德判断能力[4]。
(2)学校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应在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上下工夫。在指导中,应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了解自我,要教育学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思想,形成新型的以人为本就业观念。中职学校的就业指导不应是少数人的工作,而应是全校师生员工人人参与,就业指导工作不仅与毕业班有关,而且应贯穿于中职教育的全过程。除了职业指导课作为进行就业指导教育的重要途径外,还可采取其他方式,如利用补充读物、声像资料、参观访问、劳动实习等实施职业指导,将职业指导有重点地渗透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和阶段中。对于顶岗实习与就业的中职生,除了加强信誉意识、法律意识、契约意识教育,逐步提高其信誉观念、法制观念外,学校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还应将就业指导教育的重点逐渐由共性指导向个性指导转变,通过开展心理咨询指导、信息咨询指导和校正性指导等方式,扎扎实实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和社会需求,熟悉就业制度与就业环境,正确评价自我认知与职业生涯设计的要求,懂得根据社会需求正确改善自己的性格特点,发挥性格优势,为学生分析就业市场走向,在学生签订协议时为学生提供法律、是否合适等方面的咨询。从而帮助学生在择业中准确定位,减少择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3)严把顶岗实习与就业中职生的就业推荐关,规范“优生先推荐、后进生缓推荐”的原则。在推荐过程中,学校应严格要求班主任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中职生认真进行综合考评,对考核优秀的中职生和学生干部优先推荐,尽可能优先安排到适合他们特点的工作单位。对受到纪律处分的后进生,一定要经过核实撤消处分后才能推荐。顶岗实习学生推荐表必须经过班主任签字,经用人单位面试合格后,统一加盖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公章,每人仅有一份原件,以取信于社会和用人单位。此举对于有效预防和控制毕业生就业失信行为的发生起到积极作用,对低年级学生也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
加强诚信教育是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学校要教育学生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引导他们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讲诚信、守信誉,树立自身的诚信形象,为将来从事职业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解决顶岗实习与就业失信问题,建立求职中的诚信制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相信只要坚持诚信原则,弘扬诚信精神,加快法制和信用体系建设的步伐,充分发挥就业市场机制的作用,就一定能够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的顶岗实习和就业风尚,提高顶岗实习就业工作实效。
[1]胡解旺.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2]张玲.诚信缺失,就业市场谁受伤?[J].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2003,4:15~18.
[3]邱伟光.学校诚信建设教育的问题和方法[J].思想·理论·教育,2002,2:2.
[4]姜正冬.论社会诚信[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18.
G630
A
1671-1246(2010)12-0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