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琼
(上海海洋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上海201306)
远郊办学对就业工作的不利影响及对策研究
李琼
(上海海洋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上海201306)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因素,又有毕业生个人因素。本文重点研究远郊办学对就业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并通过对这些不利影响的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远郊办学就业大学生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及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高校原有的资源已无法满足现有的教学正常运转,为了发展,很多高校在郊区设立分校,或者整体搬迁至远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随之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远郊办学在就业问题上必须正视困难,采取对策,适应这种新的历史时期。
不可否认的是,远郊办学给学校的发展创造了更大的空间,也产生了很多正面影响。但从就业的角度来说,远郊办学还是给就业工作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
1.地理位置的偏远给毕业生就业造成了交通上的困难。远郊办学意味着学校远离市区、远离就业市场,地理位置上的偏远是一个客观事实。这给就业工作带来了第一个不利影响——交通问题。目前,大部分毕业生为了找工作到处赶场应聘面试,交通费成直线上升的趋势,对于远郊的毕业生而言,交通费则更要多出一倍甚至几倍。远郊的毕业生无论是参加招聘会、面试还是进行就业实习都不得不面对“长途跋涉”的交通问题,劳心劳力,就业成本无疑增加。
2.远郊办学给就业带来的第二个不利影响就是信息的相对不畅。虽说信息时代,毕业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相关信息,但并非所有的就业信息都能全部公布在网上,有些企业更倾向于现场招聘。加之有些就业信息没有及时在网上更新发布或者有些毕业生受经济影响没有能力随时上网了解信息,错过就业机会也就难免了。另外,时下也有不少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招聘的形式骗取钱财和个人信息,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更愿意通过直接面对面的形式参加招牌。而校方的就业工作人员受地理位置的影响,与市区的其他高校就业工作人员的联系也势必会较以往有所减少,走访用人单位也没以往那么便利了,获取的相关就业信息也就必然会减少,对毕业生的就业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显而易见。
3.远郊办学对毕业生的就业心态也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来自郊区的毕业生在就业的面试中较市区的毕业生易产生自卑心理或羞怯心理。部分招聘单位对名校毕业生的青睐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非名校毕业生的自信心,远郊非名校的毕业生在招聘会上遭遇的打击就更不用说了。
4.远郊学校举办专场招聘会的难度加大了。对于招聘单位来说,到远郊学校举办专场招聘会的成本也会增加,无形之中减少了招聘单位到远郊学校举办招聘会的概率。校园招聘会作为直接面向应届毕业生的招聘专场,毕业生也可以不用出校门就面对如此众多的就业机会,应该说,每年的校园招聘会都能解决绝大多数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对于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来说,无疑是双赢的上策。一旦这种机会减少,毕业生的就业机会相对来说也就减少了。
1.调整心态,早做准备,努力将交通不便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针对交通问题,首先,毕业生要调整心态,认真筛选,无论是参加招聘会还是实习都要有的放矢,力争做到高效,将成本降到最低。毕业生千万不能抱着“每场招聘会都要参加”的心理,而是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和招聘单位特点,有目的、选择性地参加招聘会。一般来说,应届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是直接面向毕业生的招聘,毕业生应高度重视,做好充分准备,力争在此类招聘会中有所收获。学校也应根据学生需求,统一组织毕业生参加市区招聘会。至于社会上组织的其它招聘会,毕业生应事先进行了解,看看有哪些企业参加招聘,与自己的专业兴趣是否相符,再作决定参加与否。
其次,学校可以尝试在市区兄弟学校或相关单位为毕业生临时住宿租房屋。鉴于毕业生的实际需求和临时住宿的客观前提,同时也考虑市场经济的大环境,远郊学校在市区租房屋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最大化利用。设置为8人间,可以向毕业生适当收取费用,例如每晚10元。为此,我在一所即将搬迁到远郊的大学做了一份问卷调查,对5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38%的学生准备参加5—10次招聘会,26%的学生准备参加5次以下的招聘会,22%的学生准备参加10—15次招聘会,还有14%的学生准备参加15次以上招聘会。以万人大学为例,毕业生一年人数约为3000人,外地同学按一半算,约1500人。根据每个学生大致参加10次招聘会或面试的情况,需在市区住宿的为15000人次。学校如果在市区为男女毕业生各租10间房,一年就能满足5万人次的需求。费用方面,根据现在学生宿舍4人间每年的住宿费共约为6000元,学校为所租的20间房要支出12万元。而如果这5万人次的需求每天都在利用,收到费用就有50万,即使减半利用,也有20多万,除去一些基本的被褥、床单及人工管理费,学校方面即使不会有太大赢利,也不会有太大负担。而对于学生来说,既安全又便利。因此,从效益上来看,对于学校和学生来说是双赢的。
最后,政府也应为直接降低远郊毕业生的交通费用而做出努力。针对远郊的毕业生在毕业当年参加招聘会、面试等可以尝试公交优惠换乘。效仿现行的大学生火车半价优惠政策,给每位毕业生发一张公交半价优惠卡,根据每个学生大致参加10次招聘会或面试的情况,每次到市区所需换乘的车辆按3趟来算,公交优惠卡里预置优惠次数为60次,如此一来,可以大大降低远郊毕业生因到市区找工作而带来的交通费用。当然,政府和相关部门为此要付出一定数额的费用,但从解决远郊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从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的构建这个高度来看,这种支出所带来的正面意义是巨大的。
2.进一步开发好、运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宣传,获取最大化信息。学校应进一步完善就业信息网络系统,准确、及时、高效、全面地收集、筛选、分析评估各类就业信息,提高就业信息宣传的效率。一方面学校要建立自己的就业信息网,做到有专人维护,及时在校园网上更新各种就业信息。学校还应建立毕业生信息库,将毕业生的基本信息尤其是特长和就业意向登记好,供用人单位浏览。另一方面,就业工作人员还应深入到毕业生中,了解他们在就业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并帮助他们分析和解决。针对部分学生经济能力有限,不能及时上网了解信息,学校应在各公共场合配置可供浏览信息的计算机,以便学生查阅信息。另外,据此次调查,近60%的学生希望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和学院就业老师或辅导员那里获得招聘相关信息。因此,学校还应加大对这些人员的专业培训,同时加强与其它高校、用人单位及地方劳动人事部门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联系与沟通,多获取信息,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社会服务奠定良好基础。
3.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以高度的责任心去帮助那些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对于远郊办学的高校来说,更应加强对毕业生择业观的教育和引导,鼓励大学生创业,引导、鼓励他们到农村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针对容易产生的心态问题和两极分化问题,应积极开展毕业生心理咨询工作,开展由专人负责的就业心理门诊咨询,引导毕业生正确认识就业挫折,增强自信心,走出就业心理困境。当然,学校还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走访,多建就业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在大三下学期后的暑假到实习基地轮流实习,提前感受工作特点,积累实践经验。对于远郊学校来说,充分利用好当地社会资源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最佳方式。
4.校园招聘会是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远郊学校在这方面更应花大力气去加强和落实。根据此次问卷调查,43%的学生希望从校园招聘会获得各种实习和就业机会,占据各种就业渠道之首。学校应利用各种媒体征集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并主动上门了解情况,组织好校园招聘会。鉴于远郊地理位置的偏远,对于那些到远郊学校举办招聘会的单位,政府和学校应通过各种方式给予肯定,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例如学校可以对参加招聘的工作人员给予车贴,提供免费餐饮,给招聘单位颁发荣誉证书等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另外,对于那些经常到远郊学校参加招聘会并成功录用一定数量毕业生的单位,政府在考核其相关指标时给予倾斜或授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奖等。
目前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的毕业生就业难的存在是有其必然性的。远郊办学对我们的就业工作也确实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但只要我们与时俱进,积极主动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就一定能逐渐克服各种困难,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推向新的层面。
[1]赵青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07,(13).
[2]卫静芬,王芳.大学生就业选择的机会成本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7,(8).
[3]王保义.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与对策的深层次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