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哲曼
(启东市东元小学,江苏 启东 226200)
新课程提出了“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多元智能理论对实现“三个发展”,尤其是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学科间的渗透和融合,是现代课程改革的趋势,挖掘各学科的人文资源,研究和把握学科之间知识技能的迁移和横向联系,利用各科感觉的相互沟通,发展学生的知觉能力,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升华,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效果,更有利于学生综合思维与综合研究能力的培养。
美术与语文之间架起桥梁,既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又符合学习者的需要。通过美术与语文进行综合性与探索性的学习,促进美术领域不断地深化与扩展,使美术内涵得以深化与外延的扩展。在教五年级《元宵节里挂彩灯》一课中,我和同学们一起研究元宵节的风俗民情、传说故事、传统文化、传统活动,以及描写元宵节的诗文、故事、歌曲等内容。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经验、条件、能力等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让他们到书中、到大自然中、到生活中搜集资料,在轻松的环境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做到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综合统一;然后回到课堂中互相交流所找到的资料和所学到的知识;接着我引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作品的创作。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也就有了表现的欲望与冲动,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分工合作,收集整理资料,创作各自的作品,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并踊跃进行汇报交流。在主动参与中,学生个个情绪高涨,观察力变得更加敏锐,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学生都能创作出风格各异的图画,令人耳目一新。
美术来源于生活,形象地反映生活。新课程尤其重视与学生经验的结合,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切身体验,深入思考,积极地发现美、感受美,进而大胆地表现美、创造美。美术课程建设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美术课程设计向真实生活情景转化是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当代学习理论表明,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即教学中的某些观点融入美术创作教学中,举一反三,立竿见影,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才能促使我们学生真正全面地发展。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综合性学习内容。第七册美术教材中《家乡的桥》这一课教学时,我结合家乡时事——崇启大桥的建设设计。通过课堂交流,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充实了教学内容,使学生亲身体验设计崇启大桥,特别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激起了学生的热情和兴趣。正因为与时代精神相联系,这一课就拓展为充满人文精神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并且,学生带着自己为家乡设计新时代大桥的豪情,合作完成一件件充满创意的作品,有绘画,有泥塑,有纸工,有泡沫等综合材料,五花八门,件件都倾注着学生爱家乡、爱启东、爱崇启大桥的情感,展示了学生创造的智慧,体现了综合学习的魅力。
自然环境中有着无穷无尽的综合性学习内容,自然世界没有感知生活的基础,也不可能产生丰富的想象,也就没有了生活气息的作品,生活也就绝对没有美感了。因此绘画创作的过程都是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的过程。充分利用周围的自然资源,可以拓展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的领域。秋天到了,秋风送爽,各种颜色、不同形状的叶子像蝴蝶般飞满校园。这时我让学生不失时机地发动采集各种树叶,在美术课上召开一个色彩斑斓的赏叶会。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理解对采集来的叶子进行选择和归类,例如按颜色归类、按形状归类,然后让学生将自己的归类内容说给大家听。在介绍树叶名称和树叶归类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发展了语言能力。把叶子进行归类后,让学生探讨:可以用这些美丽的叶子做些什么。引导学生在群体合作的氛围中画画自己喜欢的树叶,用树叶贴画,还可以和同伴一起自制叶片标本。对此,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展示自己成果时的一张张自豪、喜悦的笑脸,真令人感动。在综合性学习中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音乐与美术同属艺术,艺术家们一直在探索音乐与美术的联系与整合。在现实的艺术活动中,所谓音乐中的画面和绘画中的音乐感,往往是艺术家们经常谈论的问题。德国美学家费歇尔说:“人的各个感官不是孤立的,它是一个感官的分枝,多少能相互代替,一个感官响了,另一个感官作为回忆、作为和声、作为看不见的象征,也就是共鸣。”这种经验表明了美术与音乐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在美术课堂中,我应用音乐来培养学生想象力,来增强学生美的感受,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向立体化发展。声形并用,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受力,使学生融入美术作品中。在耳濡目染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感受能力。实践证明,以美为本,是一条科学的教育之路。把音乐融入到美术课堂中,可以达到图音并茂、声色俱全的效果。实践证明,打破学科界限,将音乐融入美术课,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更好地拓展艺术空间,增强艺术趣味,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的审美能力、操作能力、表演能力得到了同步提高,使他们的身心得到了艺术的洗礼和熏陶,并赋予了他们用美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看待整个世界的能力。
创新,是现代教育的新使命。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教学媒体普遍运用于美术教学将成为新世纪教育最具特色的一道风景线。《教育发展改革纲要》明确提出的“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技能”,这就为美术教师带来时代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让现代教育理念融入到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这就要求美术教育中教师应该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掌握现代计算机美术技能。计算机辅助教学,从使用对象看,不仅是教师操作,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例如我在教二年级下册电脑美术《画花边》中,运用Windows画图板,让学生使用臂刷工具勾线,用填色工具对勾出的图形填上自己喜好的颜色并对这个纹样进行复制、粘贴形成连续纹样。直观、生动、形象的图形通过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激情顷刻间变为形象的画面,学生易于接受,把美术学习作为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减轻了心理压力,将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计算机辅助美术教学唤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情趣和思维,最大限度地作用于美术课堂,让学生在美术教育中真正实现愉快式教育,为学生理解美术、表现美术、创造美术、表现自我提供一种充满乐趣和信心的途径,从而使美术教学更为生动、活泼。总之,计算机辅助美术教学是一种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可塑性强,它以生动的形式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肯学、乐学,同时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培养了学生对艺术创造力的兴趣。
在新课程的视野下,美术不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各种知识在美术课堂上相互交汇,融合,升华,取长补短,这种综合性的美术教学模式的呈现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关注社会现实,能丰富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成果表现形式多样化,既能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又能使美术课堂成为开阔学生眼界,拓宽学生知识面的重要阵地,发挥“1+1>2”的倍增效应,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1]美术课程标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