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性高职建设中关于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

2010-08-15 00:47汪召堂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能手职业高职

汪召堂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湖北武汉 430079)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以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为切入点,切实把改革与发展的重点放到加强内涵建设和提高教育质量上来。高职学院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急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显然,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是教师的能力,能力中最关键的是职业能力。要想把学生培养成为应用性的高技能人才,教师首先自己必须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1 高职教师职业能力的现状

以我院为例,我院教师分公共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有本院教师和外聘教师。目前外聘教师约占教师总人数的40%。本院教师来源主要有三个渠道:一是从普通高等学校毕业分配到我校;二是从其他院校调入;三是从企事业单位调入。本院教师中的约80%都来自第一渠道,第二、三渠道各约占10%,外聘教师中大部分从其他高职院校聘请,所以整个教师中约90%都是从学校毕业后又到学校直接从事教育。这些教师大部分都没有职业背景。道桥系的情况要好些,道桥系部分教师有机会到相应公司从事公路设计、建设和监理工作,其他系绝大多数教师一直都在学校从事教学工作,根本就没有机会到企业锻炼。

示范性高职建设以及高职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教师必须有非常高的职业能力,这就要求高职教师必须具有职业背景。教师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主要责任人,如无职业背景,不具备相应职业(专业)岗位的实践经验与相关技能,肯定不能完成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教学任务。可以想象,一位从没有做过工程施工的老师,一定对施工过程中意外情况的处理理解不深,一定对施工的细致过程感受不深,那他怎么能形象生动地教会学生施工呢?书本上的知识、理论上的步骤与实际始终是有差距的,在课堂上可以讲的头头是道,但实际没有操作过,不知道操作过程中的实际体会,这样是不会真正吸引学生的,是不能真正把学生教会的。由于大部分教师职业能力的欠缺,因此部分在教学中理论知识传授较多,在指导学生的技能训练时往往难以做到得心应手,这样是难以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

2 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

有人认为,很多教师都有双证即职业资格证和教师证,已经是"双师",不必去企业了。这是不对的。很多教师的职业资格证都是通过考试考来的,当然有的要经过短期的培训,比如我校很多教师取得了职业资格证,如考评员证、程序员证、会计证等等。这些职业资格证并不是在企业第一线锻炼得来的,显然并不代表职业能力。有人认为,学校有实训设备,教师就在这些实训设备上操练不是照样可以提高职业能力,满足高职教育,这也是不对的。虽然这样可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但离高职的培养目标,离企业的真实生产仍有一定距离。因为这些设备必定是在实验室,它所处的环境和真正的生产有差距,而且这些实验设备往往是有限的、落后的或模拟的,这上面培养的操作技能与实际的需求往往相差很远。有人认为,同类高职院校之间的专业交流研讨也可以提高专业能力,并且见效很快,比去企业强得多 。诚然院际专业交流是必要的,但是高职的培养目标要求教师必须面向生产第一线,要知道人才的需求,按需培养,不是研讨能解决的。

教育部明文要求高职发展必须走工学结合的道路,培养技能人才的模式将采用“校企合作”的形式,教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参加实践或顶岗进修,掌握本专业领域内的某些传统及高新设备操作、维护等技能,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当今时代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高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时代,因此,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至关重要。如果教师不能及时跟进科技的进步,就不能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其在课堂上的执教,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使教师及时跟进科技进步的步伐,可以采取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提高专业技能。教师在企业“摸爬滚打”后,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教师通过在企业的实践,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创新和实践能力,在今后教学中将从工程角度出发,教给学生完成工程项目的步骤和方法;另外,指导学生搞毕业设计也将更有“底气”;教师们通过在企业的实践,积累了许多第一手资料,回校后充实到课堂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通过企业实践,熟悉学生未来就职后的工作环境,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水平,完善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

那么,教师应该去企业锻炼多长时间为宜呢?我认为,时间不能太短,那种短训班(如一两周)式的培训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的。我认为每位教师必须每5 年去企业锻炼1 年,或者每年锻炼两个月较为合适。因为要熟悉企业的环境、流程、制度、工艺方法等,没有一定的时间是学不会的。社会变革非常快,新的事物不断产生,所以学校要把教师去企业锻炼制度化。

是不是只需要专业课教师去企业锻炼,公共课教师和基础课教师就不用去企业了呢?我认为都应该去。公共课、基础课教师虽然未直接承担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教学任务,但从其承担的基础课教学任务来看,也必须具有职业背景。因为公共课、基础课教师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素质、搭建学生基础知识平台的任务。教育部明确提出,高职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而哪些知识是必需的,何种程度可谓够用,不能由教师盲目设定,必须以学生的岗位需求为准。因此,基础课教师既要了解高职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又要了解学生将从事的职业岗位的具体需求。以公共基础课《高等数学》为例,教师既要考虑学生数学基本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同时还应结合学生的就业方向,了解岗位的具体需求,确立教学的侧重点、拓展面,如要考虑程序员岗位群对数学有什么具体需求。

3 外聘教师的选择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外聘教师中大多是在校教师,有的甚至还有没有多少教学经验的硕士生和博士生。根据示范性建设的要求以及高职本身的目标定位要求,高职的外聘教师应主要由来自生产一线的能工巧匠、工程师或企业管理人员这些企业能手组成。

高职学院教师普遍不足,教师职业能力还满足不了高职的培养要求,特别是国家推行高职示范化建设以来,迫切要求高职学院聘这些企业能手走进学校,帮助学校培养企业最需要的应用人才。学校要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既有实践工作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愿意从事教学工作且具备教师基本素质的企业能手充实教师队伍。学校如确有需要,也可让他们当中的一部分成为学校正式的在编教师,但是大部分人应该是以兼职教师的方式参与学校的教学工作。根据实践经验,通过顶岗实习找到并聚集大量的企业兼职教师,可以形成一个数量较大的兼职教师资源库。

聘请企业能手,可以给整个教师队伍带来新鲜血液,给教学带来新的活力。本院教师和这些企业能手之间相互交流,提高了职业认识,对教学一定大有好处。这些企业能手给师生们带来各个行业最新的行业信息,带来了行业的人才需求,可以更好地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使培养的学生更具针对性,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习领域对企业能手的要求是不同的。比如本人所在的专业是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 ,其培养目标是培养高速公路机电系统施工、管理、维护的高技术人才;当学生进行"机电工程施工“领域的学习时,要聘请机电系统集成的工程师,当进行"机电系统管理”领域的学习时要聘请高速公路管理运营公司的管理者来教学;当学生进行“机电系统维护”学习领域的学习时,需聘请有经验的机电系统维护工程师来授课。

当然符合这些要求的企业能手相对其他普通教师是比较难聘请到的,这些企业能手通常也是企业的骨干,他们的自身的工作任务可能很繁重,这就需要学校和企业进行沟通,让企业认识到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也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企业的发展要求,因为学校培养的人才是为企业服务的。

4 结 语

高职教育担负着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关键还在教师,在教师的职业能力。高职学院一定要重视教师的职业能力的培养,要创造条件把教师送到企业的生产第一线去锻炼学习,要形成一种制度,要聘请高水平的企业工程师、高级技术员、高级管理人员来学校从事教学,充实教学实力,这样就一定能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1 范 唯,马树超.关于加快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思考[J ],教育发展研究,2006(10A)

2 周 济.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视频会议上的讲话[Z],2006-11-13

猜你喜欢
能手职业高职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捕鱼能手——重爪龙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五好能手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