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类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2010-08-15 00:51:36孙长海王诗晗
卫生职业教育 2010年4期
关键词:医药卫生院校改革

孙长海,王诗晗

(辽宁中医药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1)

医药卫生类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孙长海,王诗晗

(辽宁中医药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1)

医药卫生;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

近年来,医药卫生类高等职业院校在规模扩大的同时,在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等方面同样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教学模式也随之不断改革与创新。许多医药卫生类高等职业院校以专业教学改革试点推进专业建设进程,且有的专业已经建设成为示范专业和精品专业。然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课程建设。因此,课程模式改革与创新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1 医药卫生类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模式改革的现状

近十年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注重质量提高,重视内涵建设,已经成为医药卫生类高等职业院校的共识。一些教学改革处于领先地位的院校,对我国创立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逐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正在形成自己的特色。

1.1 “双证融通”的课程模式走向成熟

医药卫生类高等职业院校应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中对学生就业有帮助的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相关职业资格考试培训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将该考试大纲与教学大纲要求相统一,使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普适性能力的基础上,完全按照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来确定。职业技能模块层面的“双证融通”课程模式即按照模块式课程体系,根据培养目标及在分析职业能力的基础上依照教学规律,归纳和组合相同、相近的能力,形成职业技能模块。该模块中的课程包含了职业所需要的通用课程、专门课程以及实训课程,根据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

1.2 项目教学的课程模式正在形成

项目教学将职业技能按类别分为若干技术或技能单元。每个技术或技能单元作为一个项目(由一门课程或若干门课程组合而成),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单元式教学。每个单元的教学都以学生能够运用技术或技能完成作业结束,然后进行下一个项目的教学。

1.3 工学结合的课程模式已经引入

工学结合是以工作过程为主导,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校企合作为途径,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的课程模式。其特点是以典型任务为基础,使学生在贴近实际的情境中学习,与工作所需要的能力直接联系,从而获得综合职业能力。

1.4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正在开发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即按岗位需要选择教学内容,以任务组织教学内容,基于工作过程,以项目为载体,开展教学活动,最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课程模式。

2 医药卫生类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模式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模式改革理念还不够清楚

部分教师的课程理念基本停留在能力本位上。专业课程模式特征并不明显,既难将其归入某种特定的模式中,又无法归纳出其自身的特色。一部分专业课程体系还没有脱离以“三段式”为代表的学科系统化课程模式,忽视将知识与具体工作相联系,且并不能实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标,因此其已完全不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

2.2 课程模式改革缺乏先进理论指导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改革与教学理论多来自于国内一些知名高校和相关研究机构的专业理论研究者。他们多注重理论探讨和体系建构,较少亲临教学现场。而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虽熟悉教学实践,但习惯于采用经验感知的方式观察、分析问题,其实践很难上升到理论高度。医药卫生类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大多来自非师范院校,没有系统学习过教学理论,因此很难用先进理论指导课程改革。

2.3 已有的课程模式能否完全适用于医药卫生类高等职业教育有待进一步探讨

医药卫生类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虽具有普遍性,但也具有其特殊性。一些教师盲目照搬已有的教学模式,没有结合专业或课程实际进行改革与创新,效果并不理想。

2.4 教师进行课程模式改革的动力不足

由于课程模式改革涉及课程理论、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施等许多方面,有些专业课程体系需要整体重构,工作量大,教师要做出很大的努力,有时可能会使某些只能适应单门课程教学的教师无课可上,因而不少教师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缺乏进行课程模式改革的动力。而高等职业院校的激励政策滞后或不够,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参与课程模式改革的积极性。

3 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课程模式改革与创新的建议

3.1与时俱进,更新观念

教师要不断学习先进教育理论,彻底冲破陈旧教育观念的束缚,坚持以更新观念为先导,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进行课程模式改革与创新。

3.2 加强课程模式改革与创新的理论研究

吸收更多的一线教师组成一支专兼结合的课程模式改革研究队伍,大力开展以课程研究为核心的教育研究。通过研究,构建具有医药卫生类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完整的课程理论体系,其中包括课程模式、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的理论建构和方案设计。

3.3 结合精品课程建设开展课程模式改革与创新

在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同时,对现有课程进行深入改革,根据专业特点和课程性质开发新课程模式和新课程资源,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新实训体系,使课程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更符合医药卫生类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培养目标。

3.4 健全激励机制,吸引教师积极参与

教师只有参与课程模式改革,才可能对新课程模式有深刻理解,才能按照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因此,开展课程模式改革,必须以教师为主体。要想最大限度地吸引教师参与课程模式改革,就应健全激励机制。例如,将教学研究工作量核算为教学工作量、将教学研究成果作为评定教师职称的必备条件等,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课程改革与创新的积极性。

[1]向丽,刘晓欢.高职院校课程模式的现状研究——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4:40~42.

[2]赵丹丹,赵志群.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12~15.

[3]洪运国.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模式的比较与分析[J].辽宁高职学报,2006,4:15~17.

G423.07

A

1671-1246(2010)04-0007-02

猜你喜欢
医药卫生院校改革
欢迎关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新媒体
欢迎关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新媒体
改革之路
金桥(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20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传记文学(2014年8期)2014-03-11 20:16:48
欢迎订阅《现代医药卫生》杂志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