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静,陈 浩,朱雪琼,吕杰强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 温州 325027)
关于妇产科学留学生全英语教学的探讨
孙 静,陈 浩,朱雪琼,吕杰强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 温州 325027)
随着医学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国内不少普通高等医学院校陆续开展了全英语医学教育,培养来华的医科留学生。针对即将开展的妇产科学全英语教学,我们对留学生的特点和全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困难进行分析,并从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课前充分的准备及改进教学模式等方面来提高全英语教学水平,从而确保在妇产科学中对留学生进行全英语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留学生;全英语教学;妇产科学
新世纪医学教育已呈全球化发展趋势,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正在借鉴国际标准,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与国际医学教育的接轨。招收外国留学生是高校扩大国际影响力、提高办学质量和多元化、多层次办学的一个重大举措[1]。我校国际教育学院从2006年开始招生,至今已有4个年级的长期留学生,目前2006级留学生已经进入临床医学学习阶段。留学生教育给医学院校提供了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改革的良好机遇,也是医学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需要。针对即将开展的医学留学生妇产科学全英语教学,我们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以确保妇产科学全英语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006~2009年,我校国际教育学院共招收长期留学生300余名,占我校学生总数的3%左右。其中,2006年招收了36名临床本科留学生;2007年招收了136名临床本科留学生,12名口腔专业留学生;2008年招收了103名临床本科留学生,14名口腔专业留学生。这些留学生来自五大洲,包括美国、印度、毛里求斯、巴基斯坦、尼泊尔等近30个国家,其在当地均为高中毕业,我校根据他们的高中成绩择优录取。
这些留学生中除了美国学生的英语发音标准外,来自其他国家留学生的英语发音均带有浓重的地域口音,这给交流带来了不便。另外,留学生具有纪律散漫、思维活跃等特点,这些特点均是专业英语授课中的难点。不同地域英语口音的问题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授课效果,同时也影响着教师对留学生反馈信息的直接回应。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留学生和中国学生不同,普遍缺乏纪律观念,有时甚至当课堂教学进行到了2/3的时候,还有留学生若无其事地进教室听课。而在课堂上,他们思维活跃、喜欢提问,一旦这堂课的内容和讲授吸引他们,他们就会非常认真、投入地听课,反之,则会缺席或者提前离开。
我校留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他们本国国情的、能通过其本国的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具有大学本科水平的高级医学专门人才[2]。通过我们的教育,使留学生具有较广泛的社会科学知识,较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有一定的医学实践技能和解决临床医疗实践问题的能力。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充分认识和了解留学生的知识背景、学习特点,根据其特点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从而提高留学生全英语教学的质量。
妇产科学是一门临床学科,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传授妇产科临床专业知识。全英语教学要求教师用英语作为教学媒介来完成对留学生临床知识的传授,尤其在英语并非是中国教师母语的情况下,更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3]。
我们在基础部开展留学生全英语教学时,就认真组织教师进行听课学习。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虽然学校和国际教育学院对专业课教师加大了英语培训的力度,举办各种英语提高、强化、进修学习班,教师通过这些培训和学习,英语水平也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还是有部分教师难以达到全英语教学对语言的高要求,更难以满足留学生对教师英语水平的期望。教师本身英语水平的局限性极大地限制了其教学水平的发挥,使教师不能流畅地运用英语来全面、准确地传授专业学科知识。少数教师专业知识深厚,富有教学经验,但由于英语表达能力不强,无法与留学生很好沟通。有的年轻教师由于受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制约,原本风趣幽默的授课变得循规蹈矩,加之缺乏临场发挥的经验,上课时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缺乏与留学生的适度沟通、互动及目光交流,课堂上难以调动留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有的年轻教师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却缺乏丰富的专业教学经验,这些问题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全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1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运用全英文授课意味着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授课能力,教师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知识,而且还要能够将掌握的专业知识通过流利而准确的英语表达出来。同时,流利的英语有助于在课堂上创造良好的气氛,促进师生间的互动。因此,教师对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成为提高全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虽然我们具有10余年的妇产科双语教学经验,并有多位专家、教授具有多年或短期的海外学习、工作经历,面对即将开展的妇产科学全英语教学已经具备了充足的师资力量;我院国际教育学院也早在2005年就已经开始筹备针对留学生的全英语教学,开展了留学生英语授课教师培训班等一系列的教师培训,以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但是,面对全英语授课对教师英语水平的高要求,教师仍然需要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加强自身的英语听说能力,提高自身的专业英语水平。
3.1.1 多途径提高英语听说能力 英语听说能力是全英语教学要求的基本能力,也是全英语教学成功的最基本要素之一[4]。许多青年教师在英语阅读方面的能力很强,也有相当的英语写作水平,可是最欠缺的就是用英语进行自如交流的能力。我们鼓励青年教师在工作之余,通过多条途径学习英语以提高听说能力,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收听英文广播;收看CCTV-9的新闻栏目;从网络下载英语学习的一些视听资料等。英语的学习没有捷径可走,但有2个基本要素:恒心和实践。首先,英语学习不应该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应该是点滴积累和持之以恒;其次,任何语言的学习只要离开了实践应用都是失败而没有成效的。我们帮助有志于全英语教学的教师创办英语俱乐部,让大家有一个英语学习的交流平台,并定期邀请外教和留学生来参加俱乐部的活动,通过实际的情景会话与交流提高教师的英语应用能力。
3.1.2 多途径提高专业英语水平 成功的医学专业课全英语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有扎实的公共英语知识基础,还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医学知识和医学专业英语词汇。留学生全英语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互动性,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习课,交流面更广泛,教学和讨论过程中留学生所提的问题不会仅仅局限于本学科的专业术语,还可能涉及其他基础学科或临床学科的名词和概念,因此,进行留学生全英语教学的教师将面临更大的挑战。那么,教师如何进行专业英语的知识积累呢?
首先要熟读本专业权威的全英语教材,比如《Berek&Novak's Gynecology》(第 14 版)和《WILLIAMS OBSTETRICS》(第22版)等。对生僻的专业英语词汇,要学习其正确发音,力求发音准确。可以通过查阅《医学词典》或通过医学英语软件如“新编全医药学大词典”或“有道桌面词典”来纠正发音。
其次,认真学习国内专家编写的《妇产科学(双语版)》等由医学英文原版教材改编的双语教材,其内容和编排与教育部教学指导方案及全国规划教材一致,符合国内教学实际,同时与国际医学教育接轨,适合双语教学和对留学生的教学。通过对医学专业英语教材的学习,能进一步深化教师对专业英语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巩固已学知识。
同样,对专业英语知识的学习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积累与巩固,是一个“学习—理解—灵活运用”的过程,也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3.1.3 引进师资 我们可以利用引智项目引进既有医学背景,又有语言基础的在国外留学或工作的人员。这样既可以解决目前的教学困难,又可以带动在职教师的成长。
3.2 课前充分的准备
全英语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课前做充分的准备非常必要。
3.2.1 增加全英语教学的备课时间 备课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上好课的前提,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在中文授课中,各级职称教师的备课时间与上课时间的比例分别为:助教8:1;讲师4:1;副教授以上2:1。而全英语教学因其特殊性要求教师有更充足的备课时间。有文献称,英语备课时间是授课时间的20倍[5]。任课教师在备课中需认真写出教案,包括课程名称、授课章节题目、上课年级、授课时间、教学目的、教学基本要求、教学方法、教具应用和教学进程等。同时应提前制作多媒体课件。
3.2.2 教师课前试讲及集体备课 没有英语教学经验的教师和没有参加我校国际教育学院举办的英语教学教师培训以及期满后没有通过模拟课堂考核的教师必须经过试讲且成绩合格后,方能获得讲课资格。教师试讲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试讲考评平均分85分及以上为及格。教师通过课前试讲可以发现自己在讲课中的一些不足,故可在备课和正式讲课中加以改进。而通过教师集体备课可以在课前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任课教师也有机会和一些有丰富英语教学经验的教师就教学要点、教学方法等进行讨论,这对于提高全英语教学的教学质量是非常有益的。
3.2.3 课件的制作中充分利用图片、短片等 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国内外相关专业的优秀教学讲义、课件等,通过借鉴其精华部分,并结合自己的资料,可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全英语教学资料。通过知识的不断积累和整合,使自己的教学讲义和课件尽可能全面而有特色,比如在讲授月经周期、下丘脑-垂体-卵巢调节轴、分娩机转以及一些疾病的诊断流程等内容时,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其中生动形象的图片或者短片除了可以加深学生对医学知识的印象,还可以使教师对一些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更形象地进行讲解,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2.4 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教师要突出重点,同时结合个人的临床经验举例子。举例子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堂内容,并形成相应的临床思维[6]。由于文化背景不同,留学生通常具有活泼好问的个性,因此,与留学生进行互动非常重要,有助于促进师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适当布置一些家庭作业,比如在一节课结束的时候,预先告知留学生下一节课的内容,并要求留学生利用图书馆及网络等去了解相关内容的最新研究进展。
3.3 改进教学模式
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是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仍然沿用传统的以教师、课堂和教材为中心的模式,缺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其交流技能、信息管理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等能力的机制。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学生针对教师提供的临床病例,就其发病机制、发病进程等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现场辩论并做出结论,整个过程有教师在现场参与指导,这一过程可以使学生掌握假设—演绎—论证的逻辑推理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整体性理解,并与临床相联系,扩展学习视野和思维广度[7~8]。PBL教学法可以有多种教学形式,比如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法。它不仅具有PBL教学法的优点,又符合医学教育的特点,在医学临床教育中具有明显的优势[8],也是我们在即将开展的妇产科全英语教学中拟推行的教学模式。
总之,留学生医学教育是新时期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体现,在国内许多高等医学院校都开展了此项教育,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积极的多方面准备和不断探索,我们的教师无论从知识还是从综合能力方面都得到了很大发展。
[1]陈萍,臧伟进,雷莉.中国西医院校外国留学生教学改革思路[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4):349~351.
[2]海米提·阿布都力木,白生宾,钟近洁.浅谈近年来留学生《组织学》教学的反思[J].医学教育探索,2008,7(7):724~725.
[3]王辉,令狐华.妇产科全英语教学的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8,7(2):168~169.
[4]李昱,赵涌,王娅兰.医学院校青年教师开展留学生全英语教学的准备[J].医学教育探索,2007,6(3):269~272.
[5]杨明山,顾璜.医学专业“双语教学”的若干问题[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3:8~10.
[6]吴升华.论 PBL 医学教育模式[J].医学与哲学,2000,21(12):48~49.
[7]李晓霞,钟启平.PBL教学模式是留学生教学的发展趋势[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4):83~85.
[8]陈浩,林李淼,郑君杰.“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消化内科留学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浙江医学教育,2007,6(4):24~26.
G420
A
1671-1246(2010)04-008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