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明,张焕春,林 杰
(黑龙江省卫生学校,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
基础检验技术精品课程创建体会
曹德明,张焕春,林 杰
(黑龙江省卫生学校,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
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课件制作
精品课程是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普遍规律,具有严正风范和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性和一定辐射推广作用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课程的规划、建设、发布、共享、应用、评价等环节,系统意识、精品意识、质量意识、过程意识、发展意识指导课程建设全过程。课程建设包含观念、师资、内容、教法和手段、评价、制度等要素,其中课程资源网上发布后的共享及教学应用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和落脚点。
为了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把“应知、应会”内容讲透、练熟,必须明确检验专业岗位需求。岗位需求的内涵体现在开展的项目与方法上,因此,检验科开展的项目与方法是确定教学“应知、应会”内容的基础。2005年始,我校检验学科进行了检验科开展项目及方法的调查,并于2006年8月完成了“检验科开展项目及方法调查报告”。2007年10月,我校检验学科又向省内10所不同级别医院发放调查问卷,追踪检验科开展的项目与方法。
2008年3 月,我校启动了基础检验技术精品课程建设,通过学习讨论学校开展精品课程建设方案,制定了基础检验技术精品课程创建实施计划。
1.1 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需要与其相适应的系列化优秀教材。我国普遍存在教材编写到出版周期过长、形式单一,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的现象,因此,我们围绕检验专业创建基础检验技术精品课程,通过调研,在充分了解检验科开展项目及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及新版《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制定《基础检验技术》编写大纲和编写模版,编写了《基础检验技术》。该书为创建的基础检验技术精品课程的主教材。
创建基础检验技术精品课程,目的是突出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用性和技能性等特点。为此,在编写《基础检验技术》过程中进行了如下尝试。
依据临床检验科开展的项目和方法选择实验项目和方法,有些传统的实验项目,尽管在指导性教学大纲之列,但不选择,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有用的知识和技能。
未涵盖临床检验科开展的所有项目和方法,而是进行提炼、抽取。一方面通过提炼,归纳、总结出最基本的技术,学生掌握后可举一反三;另一方面通过抽取,将具有代表性的实验列出,学生掌握后可触类旁通。
为了学生巩固和拓展知识,各章均编有复习测试题,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题、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和问答题,复习测试题后均附有参考答案。
1.2 教学课件制作
基础检验技术精品课程包括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免疫学检验技术、寄生虫学检验技术、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和临床检验技术。介绍检验技术的课件按原理到操作的顺序制作。从多个不同角度进行讲解,使学生易于理解,并进一步达到理解透彻。在课件制作中不仅采用图片、模式图,还运用了动画形式,以便进行深入讲解。由于形式新颖、生动形象、效果逼真,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技术的掌握,提高了教学效果。
1.3 网上资源积累
根据精品课程内涵要求,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将课程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参考文献目录等内容信息化,我们制定了基础检验技术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技能考核评价标准等,以备开设网上互动平台作用。
精品课程是指具有鲜明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示范性课程,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的高水平课程。
2.1 精品课程建设必须与时俱进
任何一门课程的建设,都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首先,学科在发展,新的知识、新的思想层出不穷,教学内容必须随之不断更新,否则课程就会丧失生命力。其次,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带来了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革新甚至革命,如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将导致原来优秀的课程变得不再优秀,甚至被淘汰。再次,课程建设效果的好与不好,是就一定的教学对象而言的。对象变了,课程建设的内容和目标也要随之改变。因此,精品课程只能说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相对优秀的课程。
2.2 师资队伍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资源、教学管理等方面,其中师资队伍建设是先导。要建设具有一流水平的课程,先要建设具有一流学术水平、丰富教学经验、深厚教育理论功底、熟练教学技能、严谨治学精神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团队。建设精品课程有助于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作为职业学校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应将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实习队长汇报会、实地考察,使教师对临床检验医学的发展有了进一步了解,这必将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在教学课件制作等方面,教师水平都有了明显提高。
2.3 学校对精品课程建设的支持必不可少
精品课程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只有精心组织、长远规划,才有可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学校的支持一方面体现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另一方面体现在进行网络建设,为教师提供精品课程网络建设平台。另外,学校要建立精品课程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创建精品课程的积极性。
G423.04
B
1671-1246(2010)05-00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