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忠,刘立军
(华北煤炭医学院秦皇岛分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1)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计算机互联网作为开放式信息传播和交流工具,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阵地。要加大网上正面宣传和管理工作的力度,鼓励发布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防止反动、迷信、淫秽、庸俗等不良内容通过网络传播[1]。要引导网络机构和广大网民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共同建设网络文明。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网络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所谓网络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节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2]。简而言之,网络道德是使用网络的行为规范。网上的可接受行为与日常生活中的可接受行为大同小异。例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言而有信,这种思想在网络中同样适用。
网络社会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网络道德与现实社会中的道德相比,有其虚拟性的一面,正因为其在虚拟空间中存在,所以具有新的特点,具体如下。
与现实社会中的道德相比,网络道德呈现出一种更少依赖性、更多自主性的特点与趋势。马克思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这说明人类的自律意识对道德养成的重要作用。传统社会由于时空限制,在一定意义上是一个“熟人社会”。依靠熟人(朋友、亲戚、邻里、同事等)的监督,慑于道德他律手段的强大力量,传统道德得到了相对较好的维护,人们的道德意识较为强烈,道德行为也相对严谨。由此,笔者认为,传统社会的道德主要是一种依赖型道德,是一条由熟人的目光、舆论和感情构筑成的道德防线。
相比之下,网络社会在更大程度上是“非熟人社会”,网络是人们为了满足各自的需要而自发、自愿连接建立起来的。在这个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少人干预、过问、管理、控制的环境中,人们进入了“反正没有人认识我”的界域,自己对自己负责,自己管理自己,并根据自己的需要独立地选择网络服务的项目和内容,发布和接受任何信息。个体的自主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体现。
由于网络道德规范是人们根据既得利益和需要制订的,因此增强了人们遵守这些道德规范的自觉性,要求人们的道德行为具有更高的自律性,实现自我主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真正体现出了人格的尊严和道德的觉醒。与传统道德比较,网络道德的一个突出特点即在于从道德他律到道德自律的明显变化。网络社会中的道德不像传统道德那样,主要依靠舆论来规范个体行为,而是靠网民进行以慎独为特征的道德自律。因此,网民要自我约束自己的网上行为,在网上只发布对社会有用和有益的信息,不做有损于网络道德的事情。
与传统道德相比,网络道德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多层次化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在现实社会中,虽然道德因生产关系的多层次性而有不同的存在形式,但在每一个特定社会中只能有一种道德居于主导地位,现实社会中的道德是单一的、一元的。而网络道德中不同的道德意识、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不受时空限制地经常性地冲突、碰撞、融合和重构,导致了多元文化价值的共存,它使具有不同个人信仰、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的人们增进了相互之间的沟通和理解,达到了融合。
网络道德是时代的产物,为此我们要制订相应的网络道德准则。
(1)充分认识网络思想渗透问题的重要性,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在学校,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使他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大力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倡慎独,倡导网民自律。网民是网络活动的主体,网络道德的提高归根到底需要网民素质的提高。目前应该重视公民的网络道德培养,将网络道德纳入公民道德建设的范畴,在公民道德教育,特别是青少年和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应增加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要特别注意慎独教育,使网民在没有监督的网络空间里,也能自持而“不逾矩”。
(2)构建网络和社会互动的青少年教育体系。网络时代的青少年思想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政府、社会、家庭要互相协作,努力做到3个结合:一是要把传统青少年教育的政治优势和互联网的特征有机结合起来;二是要把党、政府和群众团体的组织力量和培养网上青年志愿者的工作结合起来;三是要把网站的建设工作与对现有青少年组织和机构运行机制进行必要的改革结合起来,以适应网络发展需求。另外,还要着重加强对青少年的社会化教育,提高青少年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使他们勇敢地直面现实世界,积极投入到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去。
(3)制订统一的网络行为规范。到目前为止,一种全球性的网络规范并没有形成,有的只是各地区、各组织为了网络正常运作而制订的一些协会性、行业性规范。这些规范考虑了一般道德要求在网络上的反映,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目前网络发展的基本需要,多具有普遍的网络规范的特征。
互联网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网络,它更是一个由成千上万的个人组成的网络社会,网络系统中的用户应认识到其他网络参与者的存在。每个网络或系统都有自己的规则和程序,在一个网络或系统中被允许的行为在另一个网络或系统中也许是受控,甚至是被禁止的,因此,遵守网络的规则和程序是网络用户的责任。
[1]陈新造.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工作[J].中国教育现代化,2004,8:110~111.
[2]中宣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