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

2010-08-15 00:44张志武
天津农林科技 2010年6期
关键词:赤眼蜂白僵菌玉米螟

张志武

(天津市植保植检站,天津 300061)

1 前言

玉米是天津市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20万hm2左右,是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玉米常发病虫害10种以上,玉米螟是危害玉米最为严重的虫害,一年发生3代,严重影响春、夏玉米的产量和品质。过去,玉米螟防治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防治效果不是很理想。近年来,绿色防控技术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上得到大力提倡和推广应用。近年来,针对天津市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玉米螟危害日益严重的情况,大力探索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 玉米螟发生规律

2.1 危害特点

天津市发生的玉米螟为亚玉米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又名玉米钻心虫。主要危害玉米、高粱、谷子、棉花、大豆等作物。在玉米心叶期以初孵幼虫取食叶肉或蛀食未展开的心叶,形成排孔花叶;3龄后幼虫钻蛀茎秆,危害茎秆、花苞、雄穗及雌穗,受害玉米营养及水分输导受阻,长势衰弱、茎秆易折,雌穗发育不良,籽粒缺损、霉烂,严重影响玉米品质和产量。在春、夏玉米混种区发生重,夏玉米面积大,春玉米面积小,会集中产卵加重危害。玉米螟在盛发期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对玉米造成极大的产量损失,严重地块会减产60%以上。

2.2 生活史

天津地区玉米螟每年发生3代,以末代老熟幼虫在玉米等寄主植物的秸秆、穗轴或根茬中越冬。越冬幼虫5月中、下旬进入化蛹盛期,5月下旬~6月上旬越冬代成虫盛发,在春玉米或高粱上产卵。一代幼虫6月中、下旬盛发危害,此时春玉米正处于心叶期,危害很重。二代幼虫7月中、下旬危害夏玉米(心叶期)和春玉米(穗期)。三代幼虫8月中、下旬进入盛发期,危害夏玉米穗及茎部。幼虫老熟后于9月中、下旬进入越冬。 玉米螟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夜间交配,交配后1~2 d产卵。成虫将卵产在玉米叶背中脉附近,每块卵20~60余粒,每雌可产卵400~500粒,卵期3~5 d,幼虫 5 龄,历期 17~24 d,蛹期 6~10 d。 温度在25~26℃,相对湿度90%左右,对产卵、孵化及幼虫成活极为有利。

3 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

3.1 农业防治技术

一是处理越冬寄主,压低虫源基数。即在春季越冬代化蛹前,通过沤肥、制作饲料、充当燃料等方式把主要越冬寄主作物的秸秆处理完毕。消灭虫源,减少一代虫源基数。二是因地制宜进行耕作改制。通过减少春播玉米、高粱、谷子等播种面积,减少越冬代成虫产卵寄主面积,从而减轻夏玉米受害。三是设置早播诱虫田或诱虫带。利用玉米螟成虫喜欢选择高大茂密玉米田产卵的习性,有目的、有计划地种植早播玉米或谷子,诱集玉米螟成虫产卵,然后集中防治。

3.2 物理防治技术

玉米螟物理防治技术是根据玉米螟趋光性特点,设置诱杀灯诱杀玉米螟成虫的一项有效的控制措施。主要是利用高压汞灯和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玉米螟。在玉米秸秆集中村和春播玉米田安装200 W或400 W高压汞灯,灯下设置捕虫水池,每盏灯有效防治面积16.67~20 hm2。频振式杀虫灯不用设置水池。

3.3 性诱剂防治技术

性诱剂防治技术是利用玉米螟信息素诱蛾的技术。主要做法是在玉米螟成虫羽化始期,即6月上旬和7月上、中旬,在玉米田、麦田、菜田等玉米螟主要交尾场所放置诱捕器,每667 m2设置1个诱捕器,诱捕时间为30 d左右。诱盆可自制,制作一个直径30 cm塑料水盆,内盛清水,可加适量洗衣粉,水面距盆沿2 cm,水盆用三角架支撑在田间,诱芯悬在水盆中间,距水面2 cm,水盆高出作物顶端10~20 cm,水盆内水量不足时及时补充,诱到的成虫及时捞出。

3.4 生物防治技术

3.4.1 赤眼蜂防治技术

赤眼蜂防治技术是利用松毛虫赤眼蜂寄生玉米螟卵,破坏卵,降低幼虫孵化率的生物防治技术。在越冬代玉米螟化蛹率达20%时,后推10 d为第一次释放赤眼蜂时期,间隔5 d放第二次蜂,共释放两次。每667 m21.5万头,第一次0.7万头、第二次0.8万头。放蜂前注意检查蜂的发育进度,掌握在蜂蛹后期,个别出蜂时释放,把蜂卡挂到田间1 d后即见大量出蜂,雨季要抢晴放蜂,做到大面积连片放蜂,有利提高防治效果。实施松毛虫赤眼蜂防治一二代玉米螟卵,可使卵寄生率达85%以上。

3.4.2 白僵菌防治技术

白僵菌防治技术是利用真菌寄生昆虫使昆虫致死的一种生物防治技术。主要方法是,在早春越冬幼虫开始复苏化蛹前,即玉米螟化蛹前15~20 d,对残存的秸秆逐垛喷撒白僵菌进行封垛。方法是每平方米垛面,用含量100亿/g孢子的菌粉100 g喷一个点。在喷粉前向喷粉器药箱内加入白僵菌防治粉,在玉米秸秆垛(或茬垛)的茬口侧面每立方米用木棍向垛内捣洞20 cm,将机动喷粉器喷管插入洞中进行喷粉,待对面(或上面)冒出白烟时或当本垛对面有菌粉飞出即可停止喷粉,再喷其它位置,直到全垛喷完为止。还可用机动喷雾器喷雾封垛,每立方米秸秆用含量为(50~100)亿/g 白僵菌500 g,加水50 L 喷雾,深度以0.3 m为宜。也可用含量(50~100)亿/g孢子的白僵菌粉加滑石粉或草木灰按1∶5充分混匀,用机动喷粉器或手摇喷粉器喷粉,用量 (1~2)kg/667 m2。实施白僵菌封垛技术防治越冬代老熟幼虫,使老熟幼虫感染率达75%以上。

3.4.3 苏云金芽孢杆菌防治技术

苏云金芽孢杆菌防治技术是利用细菌微生物寄生昆虫使昆虫致死的技术。目前成熟的苏云金芽孢杆菌制剂主要是“B·T”乳剂和“B·T”颗粒剂。方法是在玉米心叶末期前撒入喇叭口内,颗粒剂用量为700g/667m2;乳剂用量为200ml/667m2,稀释后拌炉灰渣治成颗粒剂;也可按667 m2用量稀释1000~1500倍滴心。实施苏云金芽孢杆菌防治一二代幼虫,可使幼虫感染率达70%以上。

4 玉米螟绿色防控意义

实施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一是可减少农药使用量,解决因施用过多农药造成的环境污染、土壤板结问题,符合世界对环境健康发展的要求。二是可使玉米达到无害化生产,实现玉米螟可持续控制,提高玉米品质,益于人们身体健康。三是可减少用工和投入。实施绿控技术,667 m2投入1.5元左右,只是化学农药投入的1/3,用工的1/4,667 m2挽回产量损失20%左右,提高收入至少200元。四是可提高防治效果。常规化学防治,主要在玉米喇叭口期防治一代幼虫,而采用赤眼蜂寄生玉米螟卵技术,可防治一二代卵,卵寄生率可达85%,使用白僵菌进行封垛技术防治越冬老熟幼虫,可控制源头,减少冬后虫源基数,幼虫感染率可达75%。利用绿色防控技术防治玉米螟总体防治效果较化学农药提高60%左右。

[1]丁锦华.农业昆虫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16-235.

[2]朴永范.赤眼蜂生产及应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111-179.

猜你喜欢
赤眼蜂白僵菌玉米螟
5种赤眼蜂品系对米蛾卵和梨小食心虫卵的选择偏好研究
四种赤眼蜂对槐尺蠖卵的寄生能力及适应性
二代玉米螟防治方法
二代玉米螟发生趋势预报
不同储存温度对白僵菌孢子活性的影响
白僵菌属分类研究进展
白僵菌对酚类转化及僵蚕中4-O-甲基葡萄糖苷化产物的研究进展
2种方法复壮马尾松毛虫球孢白僵菌的研究
临河地区玉米螟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
阜蒙县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