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宏杰 崔正默
肱骨近端骨折发生率在 4% ~5%,最常见于老年患者,其发生明显与骨质疏松有关[1],约占老年人全身骨折的 1/3,女性骨折发生率是男性的 2倍。对于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治疗存在内固定失败率高、肩关节功能恢复差等问题。针对此问题,我院自 2009年 1月至 2010年 1月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 18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取得较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18例,男 5例,女 13例;年龄 60~82岁,平均 67.1岁。受伤原因:摔伤 13例,交通伤 5例。根据Neer分型,2部分骨折 12例,3部分骨折 5例,4部分骨折 1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 5例。该组 15例患者入院后 2 d内行手术治疗,合并内科疾病的 3例患者 1周内行手术治疗。
1.2 治疗方法 该组病例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术前检查,合并内科疾病患者进行相应治疗,排除手术禁忌证后择期行手术治疗。患者于全麻或臂从麻醉下,取仰卧位,患肩胛区沙袋垫高。采用自喙突下方起始沿三角肌前缘做弧形切口,三角肌与胸大肌间沟进入,保护好头静脉,部分骨膜下剥离,尽可能减少关节囊的切开,术中注意保护腋神经。显露肱骨近端,牵引复位后,根据骨折线长短,选择合适的锁定钢板,放于前外侧。首先选择加压孔固定,能够有效地提拉远端。然后骨折远近端用锁定孔固定,根据肱骨头骨质的缺失情况,填塞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植入。放置负压引流后逐层关闭切口,术后常规预防感染 3~5 d,48h内拔除引流管。
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 3~12个月,平均 6个月。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术后感染及血管、神经损伤,所有病例均未发生内固定松动、脱出等并发症,未见肱骨头缺血性坏死 。术后 9个月 Constant-Murley评分[2],2部分骨折优良率83.1%,可 16.9%;3部分骨折优良率 79%,可 21%;4部分骨折优良率 61%,可 21%,差 18%。
随着现在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发病率不断上升。且常伴发肩袖损伤、同侧上肢骨折、腋神经损伤等。肱骨近端骨折临床常用 Neer分型:①一部分骨折:包括无移位和轻度移位骨折;②二部分骨折:指肱骨近端四部分中,某一部分移位;③三部分骨折:三个主要结构骨折和移位;④四部分骨折:四个解剖部位均有骨折和移位[3]。对于Neer2部分骨折,目前多主张坚强内固定后,早期功能锻炼,治疗效果明确。对于老年性 Neer3部分及 4部分骨折,目前治疗方法多样化,包括各种坚强内固定,也有部分学者主张一期行人工肩关节置换术,笔者多采取坚强内固定治疗。
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方法较多,有最开始的克氏针、钢丝内固定,及解剖型钢板、肱骨近端髓内针等内固定方法,对于Neer4部分骨折还有人工肩关节置换等治疗方法,笔者认为治疗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
自2003年起,锁定钢板系统已经应用于临床,其特点是:①采用锁定-加压螺孔兼具应用普通螺钉和锁定螺钉的双重功能;②对骨折稳定具有角稳定性,对局部的骨质要求不高;③由于接骨板与骨的有限接触,降低了对骨膜血运的破坏[4]。对于老年性的兼具骨质疏松及粉碎性骨折尤其适用。笔者认为应用锁定钢板系统能够尽量避免对内后侧骨膜的破坏,并减低了关节囊切开的可能性,避免了 Neer3部分及 4部分骨折因骨质疏松导致内固定失败、撞击综合征、骨折不愈合、钢板松动脱出、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本组病例无一例出现钢板松动、骨折不愈合、肱骨头坏死等不良后果。
综上所述,选择锁定钢板系统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可有效的达到老年患者恢复无痛及部分肩关节功能的目的。因此,锁定钢板系统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满意。
[1] 荣国威,王承武.骨折.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549.
[2] Constant CR,Murley AH.A clinicalmethod of functionalassessment of the shoulder.Clin Orthop,1987,(214):160-164.
[3] 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759-761.
[4] 张长青,曾炳芳.四肢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技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