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实践

2010-08-15 00:51赵志文罗荣凤
职教论坛 2010年26期
关键词:实训岗位职业

□赵志文 罗荣凤

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积极为促进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和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是高职教育得以发展的基础。目前各高职院校办学条件相差较大,不少高职院培养的学生业务能力弱,就业困难,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不够,不能真正胜任一些职业岗位的知识技能要求等问题[1]。究其根源,是人们对高职教育自身的任务、特点认识还不足,办学定位模糊,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特别是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缺乏高职教育自身特点。高职以就业为导向目标的实现,其落脚点是使学生能顺利地走向社会,适应职业工作岗位和社会发展要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一、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

(一)以市场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模式和职业岗位群。在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是根据企业需求培养人才,有的甚至由企业直接负责办学,针对性、实用性极强。企业需要多少什么样人才,就培养一定数量什么样人才。我国现行教育体制虽有别于日本、德国,但职业教育功能相似[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 [2006]16号)明确指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同时,还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瞄准当前经济走向,根据社会职业岗位的需求变化设置专业,做到“按需培养”,“有的放矢”。近年来,我院对人才培养模式始终遵循由学院、专业行业、企业人员组成研究小组,通过对市场、行业、企业的调查,预测人才需求,分析产业发展前景,根据专业开办条件、社会可利用资源等途径,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确立适应市场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职业岗位群。

(二)按需培养,服务区域经济。高等职业教育实际上是一种高等专业技术教育,其目的是教育与培训高级职业人才。可以说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管理方式现代化的产物[3]。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区域都有各自独特的环境、资源、文化、技术、特色经济。随着经济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的不同及行业和区域企业技术构成的不同,对各岗位从业人员的知识能力结构将进一步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即使同一岗位也往往需要形成多种层次的人员结构。高职教育应立足本地区域经济,结合其优势特点开展特色专业教学。如我院地处经济欠发达城市,行业企业规模不大,对人员素质要求综合型知识面广等,因此,我们所面临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才能够符合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我们的专业人才培养,既要适应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要求,又要通过自身结构的优化,服务于更高经济发展,同时,我院又是具有悠久行业背景的积淀,行业优势明显,直接服务于区域经济,服务于行业,以产业结构发展、技术特色作为“突破口”,也是实现学生提高就业率,达到产销链接的重要保证。

二、关注需求变化,设置教学内容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信息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不断变化性和不确定性。高职教育注重实践能力、专业素质训练,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体现了市场对人才需求的不同层面。

(一)更新教育观念,明确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高职学生以动手能力强为特征,但又不同于一般技术工人,是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人才[3]。设置教学内容应关注需求变化、培养目标切入,按需安排,以具体职业岗位的技术要求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参照,达到学用一致。课程设置同样要呈现多样性,要新颖、灵活,以职业能力所需知识和技能组合课程模块,既设显在课程,也设隐含课程,即除具有实践、应变、信息处理、分析、设计等多元复合的技术能力结构,还要具有以科学文化为基础,专业知识为主干,相关知识为辅助的立体知识结构,兼备开拓创新意识、合作竞争意识、职业道德、意志品质等良好的人文素养、心理素质。

(二)“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关注需求变化。按照调研→职业岗位分析→职业能力与素质分析→知识结构分析→岗位职业技能→编写专业教育标准→确定课程体系→编写专业培养方案→专家论证→制定主干课程教学大纲→专家论证→定案的基本程序,对本专业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标准、专业知识、能力结构等几个方面进行社会专业市场调查,分析预测职业岗位群和建立订单培养计划。参照职业岗位标准和能力要求,建立对应知识能力结构,围统能力培养设置多模式的课程体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体现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教育的要求,使实践与理论课程体系并重,理论实践一体化,并提高应用技能的教育比重。

(三)紧跟市场,拓宽专业知识面。改造传统专业教学内容和模式,拓展专业方向,注重专业的潜力与可持续发展。如我院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紧跟市场发展,针对目前我国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和城市轻轨、城市地铁的建设需求,充分发挥我院办学历程悠久的铁路建设行业背景资源,在专业教学内容上即时融入了高速铁路、城市地铁等相关专业知识教学内容,拓宽专业知识面。又如,我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充分考虑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综合型人才需求,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内容选取中,充分考虑必须掌握足够的中小型建筑室内设计知识,装饰材料知识,熟悉装饰报价、施工工艺技术,具备设计创新能力、计算机表现能力和一定的管理、营销能力,依据这些应知应会岗位知识,设计教学内容,制订培养措施,才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应用性。同时,还应对广告设计与企业策划,小区环境艺术设计与施工等从学科交叉性,边缘性着手,促使专业教学既具有艺术特征,又与高科技密切相关;既能适应现代经济,又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强大生命力作为拓展。此外,根据行业企业工作需求开展相关工程建设法律法规、专业规范知识讲座等,如《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安全法》等工程建设相关法律以及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质量问题案例分析”、“装饰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相关要求和规定等专业知识讲座,尽可能及时传到行业信息与社会接轨。

三、教育教学模式实践

(一)尝试和推行模块化项目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课题教学极富现实意义,高职学生要的是够用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对每门课程进行深入细致地探究。

在教育模式上,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即由一位教师在一段时间内负责完成一门 (或几门)课程的教学。这使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减弱,学生很难系统地把握学科知识[4]。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尝试和推行模块化项目教学,如我们尝试将同期开出的建筑装饰设计、建筑装饰构造、建筑装饰施工技术教学的分部分项实训都围绕一个项目来开展,增强课程间的知识关联性,“教学做”合一,理实一体化。

实践性教学体系我们实施构建三大模块化,即基本知识技能实训、技能证书实训和岗位能力实训。基本知识技能实训是指学生通过实训,熟悉或掌握基本理论的一种单点实训或实验,如:装饰材料实验、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等;技能证书实训主要是在课程教学中融入一些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考试基础内容,学生通过相应课程学习,考核取得各种证书的实训,如:CAD证书、计算机等级证、助理室内设计师证、室内设计员证、预算员证、施工员证等。岗位能力实训主要是职业岗位标准,通过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综合考核适应岗位的能力,推动就业机制。

实训内容选题均来自实际工程项目,如居室室内装饰,通过完成现场房屋丈量获取基本数据、与客户交流、建筑装饰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等,通过结合职业岗位进行课题设计,涵盖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训练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每个环节考核的推行过程考核,如现场房屋丈量、绘制建筑设计图主要是考核正确获取基础数据和信息的基本能力和方法,同时,考核先导课程掌握和熟悉情况;根据建筑设计图和客户交流信息要求进行功能分析布局形成装饰设计方案图,其过程可以考核设计创意,图形表达表现,再确定的方案基础上,完成施工图设计,重点考核设计图的装饰构造和施工工艺过程的体现等,这种课程之间从各课程任课教师到学生训练有机结合,改变了传统的课程模式,将知识有机联系起来学生从原先的盲目被动灌输,变成了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解决问题,有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发散思维和实际解决问题的技能。

(二)倡导教师知识结构的重组更新。教师是课程的指挥者和组织者,如何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教育教学思路,有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5]。教师应清醒地面对高职教育的发展与观念的变革,使自己的观念意思与时代保持同步和具有前瞻性,切忌满足于随着自己阅历增长而日积月累的“已知的知识”而又很自信地将其“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学生,要竭力健全、完善甚至重组自身的知识结构,建构宽阔的知识网络和熟悉现代教育发展动态,并积累自身的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方可形成教学课程氛围的只是互动,达到师生共享学习过程之乐趣和教学相长。

(三)依托行业实施课题双轨制教学,形成教学模式“多元化”。德国是职业教育最为发达的国家,“企业+学校”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战后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6]。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依托行业优势,根据实际情况,整合学校、企业和社会的可利用资源,探索学校教学与社会实践一体化教学,取得了可喜成绩。我们尝试两种方式,形成“多元化”职教模式。第一,和许多现行高职院校一样,成立了校办企业实体,或与企业、行业联合实施“项目教学”,企业提供实际工程项目和委派专业技术骨干,学校提供完成项目所需的知识技能专业学生和骨干教师,产学结合,以教促产,以产养教。教学中实训内容以真实的企业委托具体工程项目来组织教学,分别有学校教师进行理论基本知识教学,和由企业专业技术骨干、一线师傅直接指导学生完成真实项目,参与从接受任务到实施过程,直至工程项目竣工交付使用、信息反馈等,提升动手能力和对接职业岗位。第二,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基地,依托行业推行“订单教育”,实施课题双轨制教学,让企业参与高职教育全过程。在教学上,采用“2+1”模式(两年在校学习,一年在企业实训的)或“2+0.5+0.5”模式(两年在校学习,0.5年在校内综合实训,0.5年在企业顶岗实训)。对学生进行双轨制教学,一方面可由教师进行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教学,另一方面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一线工程师、高级技师授课。以生动形象的具体现实,能激发学生求知欲,让他们懂得与市场、与职业岗位的融合,形成了既有职业素养,又有科学技术使用头脑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教育。

(四)强化实训实践课程实效性。加强综合性实践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使静态教学逐步转向动态实践教学形式[7]。我们在建筑装饰专业综合性实训教学实践中,强调能力的多种教学方式,如协作式学习、项目小组等,这种方法更加注重学生自主的学习和参与意识,团体合作性。在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让学生体验合作的重要性很有必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实效性,通过合作完成实际工程项目,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资料处理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知识扩展能力、合作能力、应变能力等得到全面的培养,此时,教师对课程的组织与引导作用,要切实使学生认清实践课的目的意义所在,这种教育模式即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是学习者在一定情景和社会文化背景下,对知识的掌握与学习者根据自身体验的综合能力而获得。

四.结语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办好高职教育,还需要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齐心协力。高职教育教学要面对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学生的培养还需要渗入动态管理和在教学中实施多种模式教学理念,从人才培养方案、职业岗位群确定,到课程体系和教学环节实施,各个职业院校都在积极开展和探索适合于行业及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解决宽进口窄就业的就业难问题,形成非常具体的具备崭新的教育理念,切实推进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

[1][4]方华.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教学管理改革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7(9).

[2][3][6]陈解放.“产学研结合”和“工学结合”解读[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6(12).

[5]黄春波.专业改革创精品产学研结合出特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11).

[7]金大胜.关于高职教育中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力能力和素质的培养[J].成人教育,2001(4).

猜你喜欢
实训岗位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职业写作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我爱的职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