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宇
胎膜早破是指临产前胎膜自然破裂。近年来,孕期妇女发生胎膜早破的比例日益升高,其发生率在妊娠满 37周为10%,妊娠不满 37周的胎膜早破发生率为 2.0%~3.5%[1]。2007年 1月至 2009年 12月,湖南省湘阴县人民医院共收治152例胎膜早破产妇,经过精心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2007年 1月至 2009年 12月于本院分娩 152例,年龄 20~40岁,平均 30岁,妊娠 33~41周。其中 33~35周 18例,36~41周 134例,经常规治疗和护理,48 h内经阴道自然分娩 96例,3 d以上保胎治疗 55例,最长保胎 7 d 1例。经阴道手术 44例,剖宫产 12例,合并胎儿宫内窘迫 8例,巨大儿 13例,卵巢囊肿 2例,头盆不称 2例,无一例新生儿感染及死亡。
2.1 心理护理 大部分产妇入院后因担心母婴安全,显焦虑、恐惧、悲观等心理,做好健康宣教,主动接近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消除陌生感,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取得患者配合。通过患者及家属的交谈以及做治疗护理时的细心观察,充分了解患者的性格、文化背景、心理活动,遵循因人而异的护理原则。耐心倾听其提出的各种疑问,用亲切、友善、关心的语言,不厌其烦为其解释,增加安全感,使之顺利分娩,母婴安康出院。
2.2 病情观察
2.2.1 首先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测量体温 4次/d,如体温超过 37.5℃,应及时报告医生[2]。
2.2.2 监测胎心音,<120次/min,考虑胎儿宫内窘迫的可能;>160次/m in,考虑宫内感染的可能。
2.2.3 间断吸氧,3次/d,30m in/次,氧流量 2L/min,吸氧改善胎儿血氧浓度,增加胎儿的抵抗力。
2.2.4 观察阴道排液情况,观察阴道排液量和性状,注意是否混有胎粪,观察羊水的性状、量、气味,正常羊水清亮淡黄,有保护胎儿的作用。
2.2.5 自测胎动,3次/d,3~5m in/次,胎动是胎儿在母体的活动。胎动正常是胎儿健康的指标之一。胎动减少,提示胎儿缺氧;胎动过频往往是胎动消失的前兆,12 h累计胎动数应≥ 20次,如 12 h<20次,则考虑胎儿宫内窘迫。
2.3 适宜体位 卧床休息,采取臂高卧位,减少羊水流出,防止脐带脱垂,先露头部尚未衔接,采取左侧卧位,减少自发性宫缩,增加子宫血液灌注量,对胎儿的氧供及营养代谢有益,禁止灌肠。
2.4 饮食护理 产妇焦虑,以致食欲降低,应鼓励和帮助产妇坚持进食,为其创造良好的进食环境,促进食欲。指导产妇少量多餐[3]。进食高蛋白、高热量、清汤易消化的食物,以增加机体抵抗力,并注意每天摄入足够的水分和富含纤维素的食品,可有效防止因卧床休息,活动减少而造成便秘,多食鱼、肉类、新鲜蔬菜和水果,可食用含铜量高的食物,如坚果类、海产品、动物肝脏、小麦、小豆、牡蛎等。
2.5 预防感染
2.5.1 积极预防感染,缩短第二产程,避免因破膜时间过多或因产程延长引起的新生儿窒息和产褥感染[4]。
2.5.2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2.5.3 减少肛查次数,如需阴道检查,应严格无菌操作
2.5.4 破膜时间在 12 h以上,用碘伏擦洗外阴,2次/d,观察流出液的气味、色、量并记录。
2.5.5 及时更换、消毒会阴垫
2.5.6 病房应保持空气新鲜,减少探视,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2.6 出院宣教 嘱产妇出院后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避免重体力劳动,禁盆浴及性生活 3个月。宣教孕期保健知识,发放健康小册,做产后恢复操,产后 42 d复查。
胎膜早破裂后可引起早产和脐带脱垂,增加围产儿死亡率,宫内感染及产褥感染率。加强孕期卫生知识教育,重视孕期卫生指导,定期产前检查,及时纠正胎位,避免碰撞及摔跤,加强营养,增加胎膜的韧性,及时实施护理,可预防早产及宫内感染的目的。
[1]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53.
[2]杨黎.胎膜早破的护理体会.中华护士杂志,2007(137).
[3]张娅林.重度卵巢过度刺激证的护理.当代护士(学术版),2009,(12):30-31.
[4]许敏.胎膜早破的护理.中国医学创新,2009,6(15):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