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与管理体制探讨

2010-08-15 00:43王建新
职业教育研究 2010年8期
关键词:医疗卫生医疗机构卫生

王建新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义乌 322000)

高校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与管理体制探讨

王建新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义乌 322000)

分析了高校医疗卫生机构的现状,提出了高校医疗卫生机构运行的五种模式,探讨了高校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策略。

高校;医疗卫生机构;运行;管理;体制

高等学校医疗体制改革事关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事关高校的稳定与发展大局。在探索高校医疗体制改革时,还要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一切以有利于提高师生健康,有利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为前提。因此,高等学校的医疗体制改革必须从人才培养的大目标出发,从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校园这个宏观目的出发,才能更好地坚持与发展。

高校医疗卫生机构现行体制的弊端

199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颁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明确指出了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同时提出了学校卫生工作的十三条要求。为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1999年2月,教育部颁发了《高等学校医疗保健机构工作规程》,进一步明确了高校医疗保健机构的主要任务:“监测学校人群的健康状况,开展学校健康教育,负责学校常见病和传染病的防治,对影响学校人群健康的有害因素实施医务监督。”各高校根据教育部文件指示精神,相继成立了医疗室或者医院,但运行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究其原因,在现行运行机制下高校医疗机构存在如下弊端:

高校医疗机构工作受质疑 由于医疗机构自己承办,医生属于学校的特殊成员,其实践技能与社会医院医生有一定的差距,并且受体制影响,学生普遍对高校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态度和业务水平以及药品质量不满。面对师生的诸多指责,高校医疗机构也是有苦难言。近年来,医疗费用快速上涨,有限的经费更是杯水车薪,高校医疗机构对学校负责,不能超支太多,只好一切从简,能省就省。

高校医疗机构工作形式单一 目前,高校医疗机构一般都是被动接受学生就诊,学生身体不适,到医疗室或者校医院去就诊,而医生也只是根据学生的病情给予治疗。这与社会医院的工作方式基本雷同,但高校的医疗机构与医院又有很大区别。高校医疗结构不但承担着学生的疾病治疗,还承担着全校师生的健康保健,而恰恰是后者才是高校医疗机构的主要职责。而现行体制下的高校医疗机构的功能非常单一,其健康保健的功能还没有建立起来,学生的健康信息档案还没有建立,这种工作形式的单一与其体制有直接关系,也与分配制度有直接关系。

高校医疗机构资源没有充分利用 现行体制下高校医疗机构的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由于高校师生以青壮年居多,其生病的概率相对较小,真正的治疗也不是很多,而只有极少数高校的医疗机构对社会开放,大多数高校的医疗设备资源处于闲置状态。实际上,在社会医疗资源相对短缺的情况下,高校的医疗机构还是有一定市场的。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高校医疗体制矛盾重重,问题已经非常突出,因此,对高校医疗卫生体制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高职院校医疗卫生机构运行体制的模式选择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少高校医疗保健机构也进行了相应的运行机制改革。有的实行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管理模式;有的采取学校发工资、津贴,自己创收奖金等运营模式。但以上模式都无法保障学生医疗和保健的质量。在深入研究之后,笔者对高校医疗卫生机构提出如下改革建议。

高校医疗卫生机构联合成立高校中心医院 高校医疗卫生机构技术力量、仪器设备不足,故联合起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是一条捷径。可联合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编写教材与宣教资料,进行大学生体检和教工体检;联合进行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创建传染病防治管理网络,建立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管理网络以及联合开发第三产业等。这不仅可以提高预防保健工作的水平,而且也为高校节省了医疗费开支,节省了人员费用开支。高校中心医院的服务对象为师生员工及其家属,学校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能不发生变化。这种模式需要三个条件:第一,高校之间在空间距离上不能太远,大学城或者高教园区是最佳的实施场所;第二,高校之间应有共同的发展目标,有共同的契约;第三,高校应同时按比例提供可靠的经费保障。

高校医疗机构挂靠当地医院 高校医疗机构从高校剥离,整体(包括人员、设备、固定资产)划归大型医院,作为大型医院派驻高校的机构,类似于外包,但又区别于外包,以为学生服务为主,为社区服务为辅,其规模、设置由医院根据需求确定,防止资源浪费,为学生服务按契约运作。高校可充分利用其他医院专业技术水平的优势,充分发挥社会医院医生的作用。高校给予医院一定的补贴,保障医院的经济效益;同时,制定一系列制度来控制医院的盈利行为,例如,对药价进行定期监督,对门诊费、治疗费进行有效监督。采用这种模式需要注意三点:第一,防止医院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变相提高药费、诊断费、床铺费等项目的价格;第二,医院是否能够保障在紧急情况下处置突发事件;第三,医院采用何种机制保障高水平医生进驻校园。这种方式适用于医疗设备短缺、医护人员匮乏的高校。其优点在于能够共享优质的社会医疗资源,缺点在于医院与学校利益的抗衡。

高校联合当地社区开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高校不设医疗室,而将自身视为所在地社区的成员之一。在高校内部设置社区服务中心,利用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得到医疗卫生行业的支持,并且为社区服务。采用此种方式,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出资的比率可以共同协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供高校和所在社区共同使用,卫生服务中心以合同方式聘请高水平医生,根据工作时间给予一定的报酬,同时,根据实际服务效果给予一定的奖金报酬,并定期邀请一些名医坐诊,提高服务质量。以此种模式开展社区卫生服务,采用“多位一体”的社区服务方式,即对社区相对固定的老年人、妇女、儿童、学生和残废人开展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于一体的基本卫生服务。此种模式具有一定的优点:第一,高校可以节约一部分医疗开支;第二,医疗机构得到充分利用;第三,学生可以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但需要注意避免两个问题:第一,如何保障师生的健康而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第二,如何协调学校与社区的利益。

有医护专业的高校开办两用医院 部分高校有医护专业,具有较好的医疗技术优势,高校完全可以利用现有资源,充分调动医疗专业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开办医院。一是供学校使用,承担全校师生的医疗保健卫生工作。同时,面向社会开放,弥补社会医疗资源的不足,在一定的利润范围内还可以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采用这种模式有如下优点:第一,教师有了实践的科研平台;第二,学生有了实习基地;第三,学校节省了一部分医疗开支。但有几个问题需要探讨。第一,如何调动医护专业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第二,是股份制建院还是学校独立投资;第三,如何合理建立面向学生和面向社会两种收费体系。

外包给优秀高校医疗机构 部分高校附属医疗机构做得较好,形成了较为科学的管理制度、较为合理的收费制度、较为完备的实施、较为完善的服务体系。例如,浙江大学附属医院、北京大学附属医院等等。可将高校医疗机构外包给成熟的医疗机构,让他们来管理、来运营。优点是:第一,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第二,学生可以获得较好的医疗服务;第三,对当地社会的医疗水平也有提高。但需要解决几个问题:第一,如何吸引这些高校医疗机构进驻;第二,如何保障他们的合理利润;第三,如何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

高校医疗卫生机制改革的有效保障

无论选用哪一种医疗卫生机制,都要有效的保障机制。根据高校医疗机构的特点,特提出如下保障机制:

变治疗为主为预防为主 高校卫生机构应改变过去那种只注重临床治疗的做法,应把工作中心放在预防保健上,完善各种预防措施,当好广大青年学生身心健康的指导者和监督人。

加大高校卫生管理机构的改革 改变高校卫生机构建设中大而全的局面,建议除设立必要的科室外,应着重建设好保健科,设立突发事件预防科(或办公室),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科学管理,把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为全科技术人员。加强对各种相关法规知识的宣传学习,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防控传染病的知识和意识。只有这样,当发生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才能够从容应对和科学处理。

应用计算机进行科学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高校卫生工作应用计算机进行管理,把相关的各种信息输入计算机,如学生、教职工健康档案,健康教育课教学内容,学校饮食卫生情况,各种传染病的预防知识,以及门诊病历的存档等,都可应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如有可能甚至可与其他高校联网,共享信息资源,方便教职工、学生获取相关信息。

建立行之有效的各种规章制度 高校卫生工作的重点是以预防为主,根据高校卫生工作的特点和性质,高校卫生机构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用各种规章制度来规定、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首先要建立有效的指挥机构,由分管学校卫生的校领导负责指挥,各相关职能机构负责人员为其成员,作为校内一级指挥机构;高校卫生机构的卫生专业人员、安全保卫人员、心理专家、后勤保障人员为公共卫生事件的具体责任人,组成校内二级机构;院系班级的卫生员组成校内三级机构,收集、反馈信息,协助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应急处理。同时,要有一定的专项资金、畅通的信息渠道、完善的医疗救助体系作为保障。

建立健全专业的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常见病预防、生殖和心理保健;培养师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进行先进的道德和文化教育,提高全校师生的文化和道德水平;以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安全知识、安全心理、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校园安全教育,营建安全和谐的校园文化。建立健全一支专业的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尤为重要,应给予健康教育一定的投资,使这支队伍保持相对稳定并发挥更大的作用。可通过从医院聘请的方式来解决师资问题。

重点关注职工的身心健康 高校的健康保健对象基本是学生,往往忽视教职工这一重要人群,特别是中青年高级知识分子和中高层管理干部,其实,他们的工作和精神压力极大。某些严重影响健康的慢性疾病发病率较高,猝死、轻生在高校教师中也时有发生。应针对高校中的一些特殊人群进行分层次的跟踪服务,建立特殊的健康档案。维护高校职工的身心健康应成为高校公共卫生管理的新重点。

[1]唐冰心.高校医疗保健机构改革中的准确功能定位[J].中国学校卫生,2003,24(6):673-674.

[2]朱梅.新形势下高校医疗机构的改革探索[J].中国校医,2003,17(2):184-185.

[3]严兴成.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促进高校医院可持续发展[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5,21(4):281-283.

[4]池景泉.高校公费医疗超支与对策[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7,4(2):82-84.

[5]陈冬冬.医疗体制改革中的几点思考[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6,5(4):308-309.

[6]朱梅.加强高校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校医学,2004,15(1):38-42.

[7]李保印.新时期高校医院的地位及发展思路[J].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5,2(3):56-57.

[8]黄光明.高校医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构想[J].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5,2(2):57-60.

[9]葛景荣.高校医院社会化改革之我见[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5):55-57.

G718

A

1672-5727(2010)08-0128-02

王建新(1970—),男,浙江义乌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高校管理与服务。

猜你喜欢
医疗卫生医疗机构卫生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卫生歌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
讲卫生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
天津:促进医疗机构改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