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学 罗晓东
(1.广东省国防科技高级技工学校 广东 广州 510515;2.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 201418)
关于知识观视野下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评价
刘 学1罗晓东2
(1.广东省国防科技高级技工学校 广东 广州 510515;2.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 201418)
通过比较现代主义知识观与后现代主义知识观的内涵与特点,进一步阐明知识观对当代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评价的影响,提出职业学校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应确立生命意识,培养完整的人,树立生态的、开放性的课程观和正确的教学评价功能观,评价方法和手段以活动为中介。
知识观;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目标,运用一切有效可行的技术手段,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和影响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起着诊断与反馈教学效果、调节教学活动、强化学生学习的作用。所谓知识观,是指对什么是知识、知识应通过什么样的手段获得、什么样的知识最具有价值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或观念。由于教育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知识的筛选、组织、传递、评价的过程,不同的知识观决定教师采取不同的教学行为以及教学评价。笔者尝试在知识观视野下探讨不同知识观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评价的影响以及理想教学评价模式的建构问题。
现代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具有客观性、普遍性与中立性三个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是对世界的描述与解释,是回答诸如“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2)知识是静态的、结论性的,是对封闭的、稳定的意义系统的客观反映;(3)知识是独立于认知者而存在的,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认识的个体会获得同样的认知结果;(4)知识的获得是个体接受知识的过程,知识和知识获得的方式是两个相互独立的概念,知识不会因知识获得方式的不同而不同;(5)知识是分门别类的加以存储、传播的,个体也是分门别类地获得知识的。
后现代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具有文化性、地域性与价值性三个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不仅包括对世界的描述和解释,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而且也包括实践本身,回答“怎样做”的问题;(2)知识是动态的、过程性的,是对开放的、复杂多变的现实的解释;(3)知识具有主观性、个体性和相对性,依赖于学习者的存在而存在,学习者与学习对象紧密联系在一起;(4)知识的获得是意义建构的过程,是基于先前经验对当前认识对象的再解释过程;(5)知识是对世界整体的认识,包括认识主体的情感、态度、认识特点、个性特征等因素,同时也影响着认识过程,因此,知识应该是整体的、综合的,各类知识之间是有机联系的。
对教学评价目的的影响 在人们以往的观念中,教育教学评价的目的就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因为知识是静态的,是结论性的,从而以分数或者等级对每个学生加以标注,所以,每次教学的评价的结果都只是让家长与学校领导了解一下而放入学校档案之中。后现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具有主观性、个体性和相对性,它依赖于学习者的存在而存在,教育教学评价的结果应该是对学习者的一种期望、一种提示,是学生进行决策的参照体。教师眼中的学生是鲜活生动的个体,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需求各不相同,教师应做到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富有个性地发展,在与学生的交往与探索活动中形成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教师在其中也获得自身的专业成长。
对教学评价方法的影响 传统的教育教学评价非常重视客观有效性,采用了大量的技术性方法来收集评价数据,然后从数据中找到评估依据,对比这些依据与预定目标之间的适合程度形成评价结果,这种评价没有或者是模糊了因果关系,因此失去了评价的应有导向、诊断、鉴别、激励等作用。后现代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的获得是意义建构的过程。人类发展的文化本质理论的代表罗高福就认为:传统教学通常使用“流水线集装方法”或“指导的重复法”,两者都借助于这样一种学习知识的模式:教师教授与学生接受,并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因为这些活动并不能给学生以实在的生活意义,与之相反,他要求学生进行那些与别人合作、筹备、组织、最终解决问题的活动,具有实在的生活意义,具有变化参与的过程。教师应该摆脱仲裁者和知识传递者的角色进入学生的情感世界,与学生建立起和睦的朋友关系,关注学习背景,在评价过程中尽可能寻找多种线索去评价,而不仅仅是几次笔头考试。关注学习背景,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学习者已有经验是教学评价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对教学评价个体地位的影响 在传统教学评价中,教师是知识的象征,教师与学生是传授与接受、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主要职责,学生是接受者。在这种关系中,教师与学生都是“知识”的奴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生命的意义得不到表达,使教育失去了很多人情味和生活味。后现代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是对世界整体的认识,包括认识主体的情感、态度、认识特点、个性特征等因素,因此,教师并不是知识的拥有者,学生也不是知识的旁观者,他们在差异中建构双方关系,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叶澜教授曾归纳了中国学校课堂教学活动的三大特征:(1)完成认识性的任务,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或唯一任务;(2)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是教师备课的中心任务;(3)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完全按照教案计划进行,不允许节外生枝。他认为,把丰富复杂的课堂教学过程简化为特殊的认识活动,是传授教学的根本缺陷。本应该更加丰富生动的教育探索、发现、交往活动,变成了单向的知识传递,教育就像是印刷机一样,将标准化的知识与规范律例印刻在学生心中。作为教育另一类型的中等职业教育本身也存在自身更特殊的局限,如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存在学制设置与课程设置过度统一,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相互脱离,对变化着的动态社会缺乏及时调整的机制,过分强调专业的学术性、系统性、完整性和理论性,没有摆脱学科教育的局限,教师职业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扩大,职业学校教师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缺口都非常大等等。面对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作为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指挥棒的教学评价如何发挥应有作用呢?
确定生命意识,培养完整的人 生命具有整体性和生成性,作为关怀生命的教育,职业教育不再满足于教给学生什么,而且提供给学生另一个发展空间,让学生在技术海洋里体验、探索与发现,使教育活动成为一种发展智慧、感悟自由精神的生命过程。改变以往教育目标的确定性、教育内容的同一性、教育管理的控制性、教育过程的静态性、教育评价的标准性、师生关系的对抗性,完全把学生的生存放在被动、服从、消极的境地,漠视生命的存在。当生命的整体性与生成性化身为自身的内在精神时,教育活动就不再是一个纯粹的知识传递过程,而是一个全面提升生命质量与创新能力的过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帮助职业学校的学生树立自信,让他们找到成功的起点,做一个幸福的人;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关注个别差异,关注学习背景,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学习者已有经验,促进每个学生富有个性地发展。
树立生态的、开放性的课程观 在传统的教学概念中,“课程”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课程成为指令,教材成为圣经,学生成为被控制、被支配的一方,这样的课程教学不断变得机械、沉闷。钟启泉教授曾提出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有四种:(1)课程的多样化或微型化;(2)课程的乡土化或实用化;(3)课程的个别化或个性化;(4)课程的综合化或学际化。在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中,课程应该树立生态的、开放性的观念,以市场为导向,以技能为重点,严格质量管理,打造专业品牌,让学生感到在职业学校的课程里总有几门课程是适合自己的。
树立正确的教学评价功能观 教学评价功能观是教学评价的核心部分,它反映了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也决定了教学评价的手段和方法的选择。当代教学评价观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改变以往对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的强调,而注重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注重其促进学生、教师、课程乃至教学本身的发展作用,强调评价主客体之间的合作与支持关系,评价标准多元化。斯塔佛尔比姆有一句名言:“评价的重要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评价的方法和手段以活动为中介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应以活动为中介,而不是书面考试。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和费尔德曼的 “认知发展的非普遍性理论”,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优势智能,我们要充分为学生提供各种平台来发展自己,评价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而要使评价有意义,首先要在真实的活动情景中进行评价。如通过科技文化节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制造出自己得意的出色产品,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服务,从而培养他们的自理、自治能力;通过文艺晚会和体育运动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陶冶自己的情操。总之,一切以为学生提供平台为中心,以活动为中介,让学生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珠海市高级技校考察时说:“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只有我们明白了什么是知识,了解了教育对象,了解了教育目的,了解当今的教育形势与教育环境,运用好教学评价这根指挥棒,我们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出色的技能人才。
[1]胡宇彬.黄炎培的职业教育目的观对现代高职教育的启示[J].职教论坛,2003,(5).
[2]杨文尧.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评价的新探索[J].职教论坛,2001,(8).
[3]郭萍利.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式的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7,(12).
[4]刘宗南.后现代知识观对我国高校教学评价的启示[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10).
G710
A
1672-5727(2010)08-0019-02
刘学(1976—),男,教育硕士,广东省国防科技高级技工学校助教,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罗晓东(1988—),男,华东理工大学助教,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