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花顺 殷辉
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aphthousulcer,RAU)为孤立的圆形式或椭圆形的浅表性溃疡,是最常的口腔黏膜疾病之一,具有疼痛剧烈、周期性复发等特点,具有自限性,其患病率高达20%。目前临床上尚无理想的根治方法,本研究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法与单纯西药治疗方法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门诊复发性口腔溃疡的门诊患者86例作为观察对象。男39例,女47例。患者年龄在15~68岁之间,平均42.3岁。以溃疡面为标准将就诊患者分为轻型口腔溃疡(溃疡面直径<2 mm)和中型口腔溃疡(溃疡面直径在2~4 mm),前者51例,后者35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诊断标准[1]:既往有长于2年的口腔溃疡史,溃疡反复发作,至少每隔3个月发作1次;多发生在唇、舌、颊处,数目1~5个,直径不超过5 cm,溃疡充血,基部不硬、边缘整齐、中心稍凹,其上覆以灰黄色或浅黄白色纤维性假膜,可影响进食;除外恶性肿瘤、结核等其他引起口腔溃疡的疾病。
1.2 治疗分组及方法 将86例患者按照口腔溃疡的轻重分层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两种治疗。中西药治疗组43例,西药组43例。中西药治疗方法:取5 mg维生素B2研成细末,涂于溃疡处,4~5次/d;口含1%硫酸锌溶液15~25 ml,含5~10 min,3次/d;自拟中药方:茵陈、生地黄、天冬、玄参、枇杷叶、麦冬各15 g,枳壳、黄芩、石斛、甘草、竹叶各10 g,1剂/d,水煎分早晚2次服,2周为1个疗程。西药治疗方法:给予甲硝唑0.4 g口服,3次/d;维生素B125 mg口服,3次/d。2周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2000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评价试行标准[2]。治愈:溃疡愈合,2年内无复发;显效:治疗后,溃疡愈合,炎性症状消失,间歇期延长至半年以上不复发;好转:治疗后疗程短,溃疡数目减少,直径变小,间歇期延长;无效:溃疡在治疗后无明显变化。
1.4 统计分析 方法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用率进行描述,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中西药治疗组:痊愈25例,有效1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7%;西药治疗组:痊愈16例,有效1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9.07%。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结果,χ2=4.759,P=0.029。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一种以周期性复发性为特点的口腔黏膜自限性溃疡性损害,临床上极为常见。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因复杂。一般认为复发性口腔溃疡与免疫因素(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自身免疫)、环境因素、变态反应、遗传因素、体内铜锌比例失调、内分泌功能紊乱、缺铁、微循环障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系统性疾病等多种因素有关。病情常因烦燥、失眠、疲劳等加剧或反复发作。因其病程长、反复发作,对患者身心健康危害较大。文献报道,目前西医药还没有一种理想的根治方法。
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中医学“口疮”、“口疳”、“口糜”等范畴。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心开窍于舌”,故口疮的发生与心脾关系极为密切。由于心脾蕴热、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节、劳倦内伤,积热上熏于口舌而生疮。《素问·气厥论》云:“膀胱移热于小肠,鬲肠不便,上为口糜。”《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少阳之复,大热将至,火气内发,上为口糜。”《圣济总录》云:“口舌生疮者,心脾经蕴热所致也。”。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在延用西药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内服中药调节体质,西医治标,中医治本,强调辨证施治,临床上应从“证入手,证同治同,证异治异。本文通过对中西医治疗组和单纯西药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发现,中西药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7.7%,西药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9.0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结合了中药和西药的特点,能够达到标本治疗的目的,其治疗效果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
[1]江菊美.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0):3681.
[2]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粘膜病专业委员会.复发性阿弗它溃疡疗效评价试行标准.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1,17(3):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