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血两虚型高血压60例疗效观察

2010-08-15 00:42:18黄耀凤李昌启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31期
关键词:补气高血压病西药

黄耀凤 李昌启

气血两虚型高血压,以舒张压升高明显,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欠佳。笔者以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与补气滋阴类中药配合使用,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高血压的西医诊断标准按照1999年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制定的标准,中医诊断按照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在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内科收治的气血两虚型高血压患者中选取120例,随机分为二组,每组60例,二组在病程、年龄、性别、高血压分级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二组在改善生活行为的同时均给予氨氯地平5 mg,1次/d;氢氯噻嗪12.5 mg,2次/d。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加用补气养血、滋阴潜阳、镇肝熄风中药方:黄芪30 g,泽泻20 g,桑寄生 25 g,女贞子 25 g,葛根 20 g,丹参 15 g,牛膝 10 g,生龙骨30 g,生牡蛎 30 g,1 剂/d,服药8 周。

1.3 观察方法 所有患者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8周后,测量血压。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参照1993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制定的高血压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 Hg并降至正常,或收缩压下降≥20 mm Hg;有效:舒张压下降虽未达10 mm Hg但降至正常,或收缩压下降10~19 mm Hg;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2.2 治疗结果 降压疗效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组60例,显效41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96.7%,无效2例;单用西药对照组60例,显效20例,有效26例,总有效率76.7%,无效14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明显优于单用西药对照组。

3 讨论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已超过1亿人,患病率高达11.88%[1]。该病具有起病缓慢、病程长、易反复、缠绵难愈等特点,常引起心、脑、肾等脏器的并发症,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因此,早期预防、及时治疗高血压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氨氯地平是一种钙通道阻滞剂,在临床上已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但用其治疗以舒张压升高为主的高血压时,降压效果不甚理想,舒张压虽有下降但难以降至正常。若与补气滋阴类中药配合使用,则能有效降低血压,且症状改善明显,从而弥补了单纯西药降压的局限和不足。

气血两虚型高血压病,症见眩晕、乏力、心悸、气短、少眠、纳差、面色无华,舌质色淡,脉象细弱等。临床上多见于舒张压偏高和中、晚期高血压患者,特别多见于脑力劳动及体质虚弱患者。宜采用补气养血、滋阴潜阳、镇肝熄风之方药。方中黄芪为主药,取其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之功。现代药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黄芪具有双向调节功能,临床用量小时可升血压,重用黄芪则降血压[2]。因此,治疗高血压时,必须重用黄芪,用量常在30 g以上。方中女贞子、桑寄生滋阴潜阳,丹参活血化瘀,葛根升阳解肌,泽泻利水消肿,牛膝引血下行,生龙骨、生牡蛎镇肝熄风。诸药配伍使用,共奏降压之效。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通过调整阴阳、疏通血脉,改善心、脑、肾等靶器官的血流供求关系,从根本上解除引起高血压病的病理因素,减少和逆转高血压病靶器官的损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将会使越来越多的高血压患者通过其治疗而获得康复。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47.

[2]邓铁涛.邓铁涛医学文集.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43-244.

猜你喜欢
补气高血压病西药
Ganoderma lucidum: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phytochemistry,eff icacy,safety and clinical study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今日农业(2022年13期)2022-09-15 01:20:44
补气补阴就吃黄精炖瘦肉
基于“脾为生痰之源”探讨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消渴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82例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
中医研究(2014年6期)2014-03-11 20:28:58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中医研究(2014年4期)2014-03-11 20:28:35
参附芪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0例
中医研究(2014年2期)2014-03-11 20:28:19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