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王建华 张春颖 李鸿雁
现代服务业这一概念最早见于党的十五大报告,当时提出,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改组和改造传统服务业”。此前,国内外学术界和经济界均没有这一提法,就这样现代服务业作为一个正式名称,频频出现在我国产业发展政策之中。实际上,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是工业化高度发展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电子信息高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而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其实质是服务业的现代化[1]。
现代服务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及管理理念发展,促进服务活动广泛化与独立化的结果。其与传统服务业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高科技含量,即现代服务业科技含量高。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以TCP/PI协议为基础的互联网成为主流网络方式。互联网技术创造出了新的市场,新的信息系统和新的配送与通信工具,实现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合一,节省了交易费用。
(2)高知识性,即现代服务业为消费者提供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服务,使知识在服务过程中实现增值。传统服务业大多与消费者生活相关,多数凭借经验、常识即可判断其技术水平和质量优劣,现代服务业提供的服务大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知识性,需要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才能判断其质量的优劣。
(3)高增加值性和集群性,即现代服务业不仅可以使服务过程产生知识的增值,而且可以产生服务的规模效应和各种服务相互融合的聚集效应,从而使得现代服务业大多集聚于国际大都市之中,相互融合生长[2]。
(4)高素质性。传统服务业是重复性高的简单劳动,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不高,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培训。传统服务业对产品质量、工作标准的要求比较简单,贯彻执行起来比较容易,并且这些标准的工种差别比较小。而现代服务业则相反,其产品是重复性低的,智力型密集服务,服务质量标准的稳定性、同质性低,需要员工不断地学习,提高专业知识和技术管理能力。
廊坊市“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翻一番,达到人均4000美元,经济发展步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根据国外经济发展的规律,在该时期逐步提升的现代服务业可以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良好的创业氛围,并与现代制造业形成互动机制,从而强力拉动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
新兴工业化道路,就是在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基础上,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进而实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发展道路。由此可见,现代服务业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具有突出的重要地位。目前,廊坊正处在工业化的中期阶段,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渐增强,现代服务业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作用日益突显。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第二产业的发展也需要现代服务业来推动和润滑[4]。
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经济总量在整个国家、地区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据统计,我国GDP的70%,税收的80%都来自城市。目前,河北省实施的“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战略,明确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彻底改变城市面貌,提高城市承载能力,提升城市服务功能。
各国经济发展经验表明,现代服务业发展上不去,传统制造业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中长期战略来考虑。廊坊市“十一五”规划,提出“实力廊坊”的战略,指明了廊坊要通过不断壮大经济实力,优化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方向[5]。这就要求必须以现代服务业作支撑,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从而改变廊坊整体经济增长的方式,为在更高层次上推动廊坊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提供保证。
当前,廊坊市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后工业时期,应充分利用国际产业转移和消费升级的有利时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推动廊坊服务业的升级改造,进而促进廊坊市产业的合理布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重心的北移西撤,环渤海经济带正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廊坊市地处该经济带的中心区域,地理位置优势明显,自古素有“京津走廊之明珠”的美称。这里基础设施发展较好,境内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服务业的需求旺盛。随着“京廊同城”战略的提出,廊坊与北京、天津的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按照依托京津,服务京津的发展思路,廊坊市提出与京津全天候无缝隙对接的集群式发展格局,依托京津产业的带动辐射以及庞大的消费市场,凭借优越的区位优势以及畅通便利的交通网络,重点发展基础性及生产服务性第三产业,成为地区宜居的综合性服务中心。
近年来,廊坊市依照“森林中建城市”的绿色城市理念,全面推进“蓝天、碧水、净土、绿化、宁静”环境工程,倾力打造“园林式生态型”宜居城市[6]。城市环境持续改善,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高达339天,其中一级天数达68天,使得廊坊连续8年成为省环保目标考核优秀市,跻身全国7家“保护臭氧层示范省市”行列。不懈的环境保护努力,不仅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城市赢得了“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等二十多张闪亮的城市名片,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目前,廊坊经济已经步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在全市经济中的的主体性地位完全确立。主要表现为,一是主导产业初显端倪。金属冶炼、食品加工与制造、汽车零部件等3个产业总产值超过100亿元,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金属制品等4个产业总产值超过50亿元,这些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在全市工业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二是电子信息产业异军突起。富士康、华为、京东方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投资超百亿元的大项目相继落户廊坊。三是龙头企业大量涌现。2005年全市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83家,实现增加值146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8%。国外经济发展的规律表明,一个国家工业发展到中期阶段,由于工业规模放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迫切需要第三产业迅速增长,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三大产业增加值和就业人数中比重最大的产业。
现代服务业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需要各种类型的人才支撑其发展。因此,人力资源的丰富程度就直接影响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廊坊市拥有拥有清华科技园、中科院廊坊产业基地等众多国家重点科研单位,21所高等院校和20所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同时,廊坊根据坊产业发展的需要,加强了人才引进力度,每年引进400余名博士、硕士、高级职称或高技能人才。而在劳动力成本方面,廊坊市则远低于全国及京津主要城市,劳动力成本大致只相当于北京、天津的40%。这种富有竞争力的人力资源,为廊坊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提供了坚实人才保障。
现代服务业是一个门类众多而复杂的日渐成熟产业体系,每个部门对于经济的贡献率不尽相同。廊坊市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必须根据自身产业结构的现状和经济发展水平,确定战略重点产业。
廊坊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其历史悠久,境内既有被誉为“地下长城”的宋辽古战道、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廊坊大捷”等传统旅游资源,也有香河第一城、文明中华城等现代旅游景观。2008年廊坊市会展旅游产业共接待游客571.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5.8亿元。现有会展旅游业发展的坚实基础,成为其进一步扩张提供了有利条件。为此,廊坊应该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会展旅游业的发展:
(1)加强会展旅游机制创新。按照市场发展要求,积极培育市场化会展旅游主体,推动专业园区、专业市场、大企业集团组建会展旅游公司,同时积极引进国际及全国的知名会展旅游公司进驻廊坊,逐步形成以会展旅游设施为依托,专业会展旅游公司为主体,会展旅游及相关服务企业相配套的会展旅游市场主体体系。
(2)强化会展旅游品牌培育。按照区域化、国际化的要求,培育会展旅游品牌,即“5·18”东北亚暨环渤海(廊坊)国际商务节、“9·26中国(廊坊)农产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渔具展”、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乡村旅游,使廊坊成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会展基地,成为环北京旅游市场的组成部分。
物流业是整个经济链条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廊坊地处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地带,拥有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区位、交通、产业优势,应认真谋划,大力发展,重点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明确方向,制定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依据廊坊市区位优势和基础条件,借鉴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城市的经验,彻底改变交通、商业、物资、外贸、生产等部门各自为政搞物流中心的状况,合理利用、开发现有的仓储、运输等物流设施,优化资源配置。
(2)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引进先进管理经验与技术。抓住当前世界产业转移的有利机遇,积极引进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改造廊坊的物流设施、设备,加快物流配送设施的发展与建设,积极进行物流配送中心的技术改造,努力提高廊坊物流现代化的水平。
信息服务业是廊坊现代服务业中的优势产业。自2005年以来,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富士康、华为、京东方等一批高技术含量项目落户廊坊。在“十二五”期间,廊坊市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促进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
(1)培育行业龙头。依托富士康、新奥博为等重点建设项目,加大工作力度,争取在半导体材料、计算机及外设制造、电子材料等行业引进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大项目。以期早日将廊坊打造成为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基地。
(2)打造产业集群。依托各个专业的产业园区,建立完善液晶面板配套件、半导体、计算机及其外设三条产业链,建立形成研发型产业基地。 重点推进华为、中兴、京东方等一批关联度强、影响力大的建设项目,围绕这些重大龙头项目的主导产品,实施有针对性的专业化招商活动,促进产业链条的延伸和产业集群的形成。
(3)提供政策支持。争取把华为、富士康等列入省重点产业支撑项目。在财政税收上,对于地方留成部分采取项目贴息、转移支付、投资入股等方式扶持企业。在土地使用上,采取“一厂一策”方式,给予优先解决。在项目环评等方面,开通绿色通道,提供高效服务,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早日达产生效益。
[1]刘志彪.发展现代生产服务业与调整优化制造业结构[J].南京大学学报,2006(5).
[2]江小涓,李辉.服务业与中国经济:相关性和加快增长的潜力[J].经济研究,2004(1).
[3]黄维兵.现代服务经济理论与中国服务业发展[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1).
[4]黄繁华,洪银兴.加快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路径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7(7).
[5]廊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Z].廊坊:廊坊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6(2).
[6]廊坊市产业发展规划[Z].廊坊:廊坊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