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课堂实录及反思

2010-08-15 00:49:31李小丽
中学语文 2010年18期
关键词:植物学家梁惠王语段

李小丽

《寡人之于国也》课堂实录及反思

李小丽

一、导入

师:大家都知道被称为“亚圣”的孟子是儒家的一位代表人物,凭你对他的了解,你认为孟子是一位伟大的家?(板书)

生1:孟子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师:作为文学家,他留下了什么作品?作为思想家,他有哪些思想?

生1:他写了《孟子》;在思想上他主张实施仁政爱民。

生2:《孟子》并不是他写的。

师:那么是谁?

生2:孟子及其门人。就像《论语》也不是孔子写的,而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一本书

师:很好,基础很扎实。

生3:孟子还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

生4:孟子主张“性善论”,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

生5:我知道一个“孟母三迁”。

师:看来,同学们对孟子了解还挺多的嘛!今天我们来学习孟子的一篇代表作品 《寡人之于国也》(板书),首先请两位同学来通读全文。

二、教学过程

1.生6读第一、二、三段,生7读第四段。两位同学都有点紧张,预习也不够充分,好几个字读错了。

师:两位同学都读得不错,只是两位同学扮演的孟子先生啊,可能有点紧张,口误了好几次呢!(生笑)只要不紧张,就很完美了。有没有同学可以纠正一下这些口误呢?

生8:第二段“弃甲曳兵而走”的“曳”应该念yè,而不是zhuài。

师:很好,你能翻译一下这句话吗?

生8:兵器刀刃已经相接,抛弃盔甲拖着兵器逃跑。

师:不错。希望接下去的同学纠正字音的同时,也能解释一下字义。

生9:第四段字音读错比较多。“谷不可胜食也”的“胜”,应该念第一声,而不是第四声,是完、尽的意思。“数罟不入洿池”的“数”,应该念cù,而不是shù,意思是细密的渔网不撒在池塘里。“养生丧死无憾”的“丧”,应该念第一声,因为它的意思不是丧气,而是丧事。“谨庠序之教”的“庠”,应该念xiáng,而不是念“痒”,是学校的意思。

生10:我总觉得“养生丧死无憾”的丧,不是丧事的意思,它应该是动词。

师:很好,那么你觉得它应该是什么意思呢?

生10:不知道。(垂下了头)

师:你发现了问题,这就很棒。至于是什么意思,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拦路虎。“丧死”和“养生”应该属于并列短语,“养生”是什么意思?

生10:供养活着的人,“丧”的意思是“为……办丧事”,为动用法。(很高兴)

师:漂亮!所以疏通文言文字词时,有时要学会从临近的字词入手,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千万不要拘泥于单个字词。

生11:第四段还有念错的地方“申之以孝悌之义”的“悌”应该念tì,而不是“弟”,是敬爱兄长的意思。“然而不王者”的“王”应该是第四声,称王、做王的意思,动词。

师:很好。根据词性读准字音,不错。

师:下面我们一起齐读全文,念准字音,读准句读,同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篇文章记载了谁与谁之间的一次对话?这次对话主要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

师生齐读课文。

生12:这篇文章记载了孟子与梁惠王的一次对话,这次对话主要围绕“民不加多”的话题展开。

师:“民不加多”什么意思?

生12:百姓不增多。啊,不,应该是百姓不更加增多,注释上说“加”应该是“更”的意思。

师:很好,能利用注释,这是一个好习惯;能及时纠正错误,这更是一个好习惯。(生笑)

师:同学们在这节课开始时,告诉了我孟子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那么在这篇课文里,你能不能发现,孟子还是一位伟大的什么“家”呢?给大家5—7分钟时间自由读全文,思考这个问题。

2.生自由读全文。

师:有同学可以说说自己的见解吗?

生13:我觉得孟子是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他相当懂得可持续发展这个道理。(师板书,生笑)

师:可持续发展,这么先进!你从文章哪里看出来呢?

生13:“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细密的渔网不要撒进池塘,不然小鱼儿都捕光了,还怎么繁殖?斧头要按照一定时节进入山林砍伐树木,不然一下子全砍光了,子孙怎么办,怎么可持续发展?如果能做到可持续发展,百姓才有可能安居乐业,王道才有可能开始啊!

师:大家为我们这位孟子的知音鼓鼓掌!说的太好了!(生鼓掌)古人规定,鱼不到一尺不能卖,砍伐树木要根据一定的时节入山,讲的就是这位同学说的可持续发展啊!有谁可以把这段话读一读么?

生14读。

师:大家觉得他读得如何?

生15:挺好。

生16:我觉得在语势方面还要加强,因为这段话是一个排比语段,应该要念出那种铺陈的气势。

师:那么你来念一念?

生16个读。

生集体鼓掌。

师:我觉得还有一点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如果我能听到大家一起把这个语段的铺陈气势念出来,那才好呢。男生念措施,女生念效果,最后两句齐读。一起来试一下。

生:老师,那我们要准备一下。

师:没问题!准备一下,马上开始。

男女生轮流读,齐读。

师:为自己鼓掌!(生鼓掌,群情激昂)只要能理解文本,只要能理解文本的现代意义,只要能体会文言文的语势魅力,我们就能很好地诵读文本,即使它是古文!

师:还有同学可以说说,你认为孟子是一位伟大的什么“家”吗?

生17:我认为孟子还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重视学校教育,反复陈述孝敬和尊敬兄长的礼仪,这都是教育的措施,最后达到“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这种境界,尊老爱幼也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师:不错,孟子还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板书)。这位同学做得很好的一点的,在回答之后,马上找出文本的依据,非常好。

生18:我觉得孟子是一位伟大的动植物学家。从“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可以看出来。种桑树,蚕吃桑叶,吐丝,然后五十岁的人可以穿丝绸的衣服;家畜不要错过繁衍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按照时节去种植,数口之家就可以不挨饿。

生19:我倒觉得这个语段并不能说明孟子对动物和植物有多了解,动植物学家应该是了解动物和植物的构造和生理特点的,孟子能吗?我认为这个语段应该表现出孟子是一位伟大的社会学家。只有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社会才有可能稳定,才有可能实现王道。刚才这个语段就统统是物质基础,孟子深深地知道物质基础对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他自己也说了:“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师:动植物学家,社会学家,同学们更倾向于哪个?

生(异口同声,包括回答是动植物学家的同学):社会学家。

师:我也倾向于社会学家(板书)。但是我认为觉得孟子是动植物学家的同学也很棒,他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同时在别人反驳自己观点时能认真的听,并毫不掩饰自己的赞美,刚才他可是用很钦佩的口气说赞同是社会学家的呢!很好,这是一个现代人应该有的素质!(生笑)

师:这个语段引起了大家的争鸣,有争鸣才会有火花。看看我们的朗读能不能给这火花增加一些更绚烂的色彩呢?女生念措施,男生念效果,最后的一句我们一起念,也要注意排比语势,准备一下,马上进行!

男女生轮流读,齐读。

师:读书,其实真的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啊!真希望以后能多听到大家大声读书的声音。

师:还有同学可以说说自己的看法吗?

生沉默。

师:在刚才我们说了这篇文章是一场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一个是君,一个是臣,想想我们以前学过的《烛之武退秦师》《廉颇蔺相如列传》是不是都有类似的场景?

(很快地)生20:我觉得孟子还是一位伟大的辩论家,或者说心理学家。在回答梁惠王的问话时,他并没有马上说该如何治理国家,而是先用了一个比喻,而且选择了梁惠王喜欢的作战作比喻,充分了解梁惠王的心理,也使梁惠王更易于接受他的见解。

生21:还让梁惠王自己说出了民不加多的原因。

师:一位伟大的辩论家或心理学家(板书)。这个孟子啊,真是太厉害了。你们也很厉害,我只是一提示,你们马上就知道了。如果你是孟子,你会用怎样的语气去说这句话?

生22:狡黠。

生23:一本正经。

师:念一念?

生23读。

师:这样的孟子似乎与我们印象中的有点不一样,好像与我们的距离有点拉近了,好像更有人情味了,不错,我喜欢。大家一起再念念这段话,好吗?

生齐读第二段。

三、总结

师:我们这个单元的话题是“我有一个梦想”,《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的一个梦想,它代表孟子的理想国,里面包含着孟子的教育理想,环境理想,社会理想,等等,时至今日,你觉得这个理想国离我们是慢慢近了,还是愈发遥远了?课后请以“我有一个梦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小短文,也要注意运用排比句式哦!

下课!

四、教学反思

1.孔子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但是,问题的设置应该层层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本课设计的第一个问题是立足于学生已有基础:孟子是一个伟大的什么“家”,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随着学生研读课文的深入,追问这一问题。这样一来,问题的设置既有延续性,也因学生研读课文的深入程度而具有了梯度性。

2.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发展的场所。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或是没有学生的真正参与,就谈不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完成教学任务也就成为一句空话。教师的工作不是“教给”学生什么,而是努力构造学生的知识结构,并用这种方法来刺激学生的欲望。这一点对于文言文教学尤其重要。本课教学设计本有这样一个环节: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思考:孟子的哪些措施具有现实意义?在实际上课过程中,这个环节已经融合在“你认为孔子还是一位伟大的什么‘家’”的问题中了,而这一融合就是学生自主独立完成的。

3.探究时,不仅要在时间上等待,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去读书,去思考,还要在评价上等待,等待学生的“百家争鸣”。对学生的发言要暂缓评价。而评价时,则应当在自己的“心理预期”上等待,找出每位学生的闪光点再做适当评价。当学生说出孟子是一个伟大的动植物学家时,教师没有马上制止或纠正,而是进行冷处理,很快的另一个学生指出了错误。这样,学生在互相探讨、争论的互动过程中,激活了思维。

浙江省永嘉中学。

猜你喜欢
植物学家梁惠王语段
蒲公英
读者(2022年15期)2022-08-08 13:48:08
藏起来的书
【重点】语言文字运用:语段压缩
浅谈低年级语段仿写的指导策略
不能“五十步笑百步”
我国著名的植物生态学家、地植物学家
——侯学煜教授简介
草原与草业(2017年2期)2017-07-31 18:59:01
引而不发,跃如也
淳于髡发声看时机
THEA SINENSIS
汉语世界(2015年3期)2015-03-28 07:03:59
依存消解、一致性计算与浮现和语段计算理论
外语学刊(2011年1期)2011-01-22 03:3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