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倩宇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急诊科(450004)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6例
杨倩宇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急诊科(450004)
急性心肌梗死;小陷胸汤;中西医结合疗法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常见的危急重症,近年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其病理改变是绝大多数心肌梗死是由于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破溃,继而出血和管腔内血栓形成而使管腔闭塞而致死亡,是世界上统计范围内主要的死亡原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据1997年全球性疾病调查,估算全世界每年死亡5050万人,其中缺血性心脏病630万,成为全球死因首位[1]。在我国,近年来的发病呈逐年增长趋势。中国多个省市心血管病人群监测协作研究(中国MONICA方案)部分监测人群自1984~1997年14年内男性冠心病事件(心肌梗死或心肌梗死引起的死亡)年龄标化发病率增加67%,平均每年增加2.1% (P<0.05),表明近10年来心肌梗死发病率增长速度加快[2]。因此,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法是否得当,治疗效果是否明显,直接影响到人类的身心健康,现就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给予治疗
1.1 一般资料 36例患者均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38~81岁,平均61.6岁。梗死部位:前壁14例,广泛前壁9例,下壁10例,心内膜下心梗3例。合并症:心力衰竭6例,心律失常32例,休克4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1例,冠心病史20例,肥胖者25例,嗜酒者18例,有脑卒中及心肌梗死家族史16例,糖尿病5例。
1.2 诊断标准 按照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有典型胸痛或胸闷;并有典型的心电图ST-T段动态变化及病理Q波形成;心肌酶学升高,并有动态变化,肌钙蛋白阳性,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过程者。中医证候标准:心胸闷痛或灼痛连及后背,伴胸闷呕恶,口苦痰多,失眠多梦,大便干,舌质暗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或滑数。
1.3 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休息、吸氧、镇静止痛、通便,口服开搏通,肠溶阿司匹林,静滴硝酸甘油,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及抗心律失常,控制心功能不全,稳定斑块等综合治疗。有高血压,糖尿病,肺部感染等病的患者,分别予以常规降压、降血糖,控制感染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小陷胸汤加味:黄连6g,瓜蒌15g,半夏12g,丹参30g,郁金12g,赤芍12g,海藻15g,熟大黄6g。中药免煎颗粒,水冲服,每日2次。4周为1个疗程。
2.1 疗效标准 参照1987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心痹诊断及疗效标准》。显效:症状消失,心电图正常或仅留有病理性Q波存在,ST段恢复正常,血清酶学复查正常。好转:症状基本消失,心电图稳定。无效:症状无缓解,病情反复,甚至死亡,心电图不稳定(超过4周者作无效处理)。
2.2 结果 治疗36例,显效27例,占75%;好转6例,占16.67%;死亡3例,占8.33%,总有效率91.7%。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中医的“真心痛”、“厥心痛”的范畴,最早见于《灵枢·厥病》:“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心痹者,脉不通”(《素问·痹论》)和“阳微阴弦”(《金匮要略》)等基本上较完整地阐述了胸痹心痛的病机。“阳微”即本虚,是指阴阳气血的虚损,是发病的基础,与脾肾的功能密切相关。肾脏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脾胃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心阳非此不能生,非此不能发,故“阳微”表现在心,根源于脾肾。“阴弦”即标实,是致病的因素,包括外邪侵袭、情绪过激、饮食不节、劳逸失度和脏腑病变等。胸痹心痛的发病机理就是在“阳微”即本虚的基础上,在“阴弦”即外界的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合而发病,以至“脉不通”,从而发展成“心痹”。所以其病机可归纳为“本虚标实”,病位在心,与肾、脾等脏腑相关[3]。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环境的变化,导致疾病谱也发生了变化。尤其是一部分人喜嗜膏粱、烟酒成癖、食咸太过。肥腻入口,化为膏脂,形成脂液,充填腠理,腠理致密,阳气不得外泄,内郁生热成毒,毒热浊腐浸于血脉,心脉瘀窄,心体大损,心络闭塞,不通则痛。“火热受邪,心病生焉”(《素问·至真要大论》),“大抵心属火而恶热,气受病则易于生热”(《圣济总录》)。因此,我们认为热毒蕴结、损伤心络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增多的一大诱因。针对这一病理机制,运用小陷胸汤加减,以清热解毒、通络散结为法予以治疗。正合仲景云:“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而滑者,小陷胸汤主之”。之言。方中以小陷胸汤为主药,解毒化痰以通络,佐以丹参、郁金、赤芍凉血化瘀解毒,辅以海藻以散顽结,使以大黄既清热解毒又化瘀散结,使热毒从大便而出,谓邪有出路矣。上药合用,解毒通络散结,使热毒清、闭结散、脉络畅而诸症皆除。
[1] Murray CJ, Lopez AD. Gbbalmorlality, disability, andthe cont rbution of risk factorsG bbalBurden of Disease Study[J]. Lan cet 1997, 349 (9063):1436-1442.
[2] 吴兆苏,姚崇华,赵冬,等.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趋势及决定因素的人群监测(中国MON ICA方案):发病率和死亡率监测结果[J].中华心血管杂志,1997,25(4):6-11.
[3] 张敏州.胸痹心痛与冠心病介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9-24.
10.3969/j.issn.1672-2779.2010.10.043
1672-2779(2010)-10-0051-01
201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