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不杀刘邦非因“妇人之仁”

2010-08-15 00:49范庆元
中学语文 2010年24期
关键词:范增项王鸿门宴

范庆元

《鸿门宴》中拥兵四十万的项羽听说只有十万兵力的刘邦先破关入秦,不禁大怒,发誓要击破刘邦,情急之下,刘邦听从张良的建议,率一百多人马亲到楚军军营向项羽谢罪,一番情深意切的表白,使得项王怒气顿消,竟不理会亚父范增的举玦示意,最终让刘邦从小路逃回汉营。对于项羽为什么不杀刘邦,纵虎归山,论者见仁见智,众说纷纭。其中大家公认的一点就是,项羽有“妇人之仁”。笔者仔细阅读《项羽本纪》,对此论不敢苟同。

项羽跟随项梁起兵举事,一路走来,慷慨激昂,在许多关键时刻勇武立断,毫不优柔。陈涉等在大泽乡起义,九月,会稽郡守殷通与项梁商议起兵反秦,项梁不肯居于人下,示意项羽斩杀郡守,项籍毫不犹豫地拔出剑来斩下了郡守的头,并且还一连杀了一百多人。后来,项羽屠城阳、杀宋义、坑杀秦降卒二十余万。鸿门宴之后,项羽率兵西进,屠咸阳城,杀子婴,烧阿房宫,大火三月不熄。北进夺齐地、掳妇幼,攻下荥阳城,煮周苛、杀枞公。如此等等,丝毫见不出项羽骨子里有什么“仁爱之心”。项羽进关到戏水之西,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告诉项羽说:“沛公想在关中称王,让秦王子婴为相,珍奇宝物都占为己有了。”项羽大为愤怒,说:“明天准备酒食,好好犒劳士卒,给我把沛公的部队打垮!”这种言行完全是项羽的一贯作派,应该是真实可信的。

至于鸿门宴上,项羽一改宴前的怒气冲天,无视范增的暗示,纵容项伯“翼蔽沛公”,泄露内奸曹无伤,对刘邦脱逃听之任之。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项羽的本性使然。项羽崇尚英武,力能扛鼎,生性率真,好似一个逞强好胜的孩童一般,毫无城府。这种本性使得他喜欢爱慕虚荣,意气用事。当他年轻时目睹秦始皇威仪浩荡的车队经过,观者如堵时,他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在新丰鸿门,闻刘邦欲关中称王,大发雷霆,欲以四十万大军击压刘邦十万军。灭秦之后,有人劝说项羽:“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羽此时却心怀东归意,说:“人富贵了不回归故乡,就如同穿着好衣服在夜里行走一样,谁能知道呢?”兵败乌江时,他拒绝登上乌江亭长的救生船,面对身后的丛林干戈,在残兵剩勇前,仍逞匹夫之勇,力战而亡。

项羽的性格弱点贯穿了一生的始终,他似乎并无意加以改变,这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他政治失败的致命伤。项羽从会稽起事开始,攻城掠地,拔营下寨,从来就不知道世上还有一个“怕”字,诚如他在垓下之围后对他的手下所言,“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即使他只剩下二十八员骑兵,仍能在汉军的重重包围中左冲右突,斩兵杀将,如入无人之境。这种惟我独尊、谁与争锋的气势,足可撼三军,动天地。虎狼之秦尚不在他眼里,区区十万兵力的刘邦又岂在话下。鸿门宴上,刘邦前来谢罪,卑曲称臣,高颂项王,项羽自然沾沾自喜,颇以为得意,遂听从项伯言而“善遇”刘邦。再者,刘邦从项梁起事开始,便紧跟着项氏集团南征北战,抗击秦军。刘邦曾和项羽联手攻打城阳、定陶、雍丘、外黄……可谓是经过血与火考验的“战友”。虽然这次刘邦先破秦入关,多少让项王在天下人面前显得难堪,但他不愿在对方势单力薄之际暗算对手,让自己背负杀友背义的罪名,他宁可在战场上与刘邦一刀一枪地拼命,也不愿玩弄这种不仁不义的阴谋来战胜对手。因此,他才不理睬范增的多次暗示,才宽容了樊哙的不恭。同时,范增为进击刘邦并没有提出足够有力的证据,而且鸿门宴上未经项羽同意,便擅自叫项庄舞剑,借机刺杀沛公,这无疑是给项羽难堪。这种越俎代庖的行为是项羽所不允许的。因此,也就有了鸿门宴上范增“数目项王”而“项王默然不应”的千古遗憾。

项羽是一个自傲的英雄,这种自傲导致他临死都难以自知他死亡的原因。遭遇垓下之围,身陷东城,他依然认为“此天之亡我,非兵之罪也”。正如司马迁所言:“(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史记·项羽本纪》)正是这种自傲,使得他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正是这种自傲使得他在一旦得势之时便无所顾忌,唯我独尊,“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韩信语)。而项羽这种性格心理的形成是与他的经历、修养密切相关的。心理学家认为,人小时候的经历会影响他的一生。“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史记·项羽本纪》),由此可见,项羽少时虽志向远大,但性格浮躁,做事不彻底,正是这种个人修养上的缺失,对其日后性格的形成及一生的事业成败都起到了制约作用。英国狄更斯说:“一种健全的性格,比一百种智慧都更有力量。”性格决定命运。项羽一生的理想只想成为一代霸主,在分封十二王,自称西楚霸王之后,没有更高的追求和更长远的眼光,他要的是衣锦还乡,在家乡父老面前炫耀扬威。他万万没有想到他面对的是流氓出身的刘邦,在政治谋略上,他永远是一个幼稚者,他永远不是刘邦的对手。刘邦曾经这样评判项羽:“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禽也。”在那个群雄争霸的时代,幼稚永远是幼稚者的墓志铭,权谋永远是权谋者的通行证。

勇武无畏的性格使项羽成为一时的霸主,自傲幼稚也使得项羽注定成为让人感叹唏嘘的悲剧人物。

猜你喜欢
范增项王鸿门宴
差点成为“羊二代”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史记·项羽本纪》(节选)
四面楚歌
张居正的反贪“鸿门宴”
军师范增的短板
谋士范增不及格
“鸿门宴”
亚父之死
心太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