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翠
(河北省承德县帝贤中学)
充分备课,活化教材
◆杨玉翠
(河北省承德县帝贤中学)
课堂教学 备课 补充教材 重组教材 “生活化”
课堂教学应从钻研教材开始。只有深刻理解教材,课前准备充分,上课时才能轻松自如,深入浅出。只有对教材的钻研达到一定的深度、广度,才能在课堂上轻松面对教学中的生成问题。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托,明确编者意图,明确每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知识块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初中阶段所处的地位、作用及来龙去脉。
教材是专家编的供学生学习的材料,具有一定的阶段性,也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教师不能迷信教材。如果发现使用的教材内容比较单薄,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或者是发现除现有的课本之外,还有相关有意义的材料,就可以将相关材料引入课堂,使现有课本与课外材料相互补充,使我们的课堂更加有血有肉,更加形象生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传染病》这一节就可补充艾滋病、非典、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内容,这些都是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还应该遵循最重要的一个原则,那就是所补充的材料应该确实能为课堂教学服务,为学生学习服务,而不是牵强附会或画蛇添足。
如果我们简单地按教材教学,会使学生的思维形成定势,这样学生怎么可能有所创造,有所发展?因此,我们要科学地重组教学内容,大胆地改造教材,让教材“为我所用,为生所用”。如《骨骼肌》这节,在学完骨骼肌的结构与功能后,紧接着学骨骼肌群这部分的内容,要比书上的安排——把骨骼肌群放在骨骼内容后面讲的效果要好得多。
教师在备课时要多下功夫,特别对重点、难点问题要反复推敲、琢磨,多查找资料,推陈出新、出巧。巧妙新颖的方法可以使学生体会愉悦,进而产生兴趣,乐学,愿学。如学习“昆虫的特征”一节后,用口诀总结出昆虫的特征:体分三部头胸腹,两对翅膀三对足;体足触角都分节,骨骼奇特生外部。这些就要老师备课时心中有数。运用恰当的方法解决生物教学中的难点,才会使课堂生动,学生喜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活化”就是将知识与生活沟通起来。对于生物学科来说,生物知识、理论与实际生活联系得非常紧密。在备课时,教师要结合知识点预设一些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比如,为什么苹果在塑料袋中保存时间较长呢?松土的科学道理是什么?为什么不能给植物浇水过多?用盐腌制的肉为什么不容易腐败变质?思考“吃梅止渴、谈梅止渴、望梅止渴”这三种反射活动有什么区别?当这些问题在课堂上解答后,学生就会对课本知识理解得更为透彻,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也更为浓厚。学生会惊奇地发现,生物科学离我们这么近,甚至就发生在自己的身上。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使课堂实效性得到了落实。
总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教材,选定灵活恰当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个环节,用生动的、充实的课堂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