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探梅侍萍离开周家之因

2010-08-15 00:49谢业昌
中学语文 2010年3期
关键词:周朴园周家家族

谢业昌

乙丑岁末,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举办全国优秀语文教师优质示范观摩课,期间我有幸听到北京大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程翔老师为师生们送上的一节精彩的示范课。在课上,程老师以他浑厚的嗓音、成熟稳重的教学风格向在场师生展示了他对《雷雨》独到而深刻的解读。师生互动时,程老师认为梅侍萍离开周家的原因,更多的是她作为女性自尊自爱的自我选择,是反映梅侍萍在维护女性尊严中表现出其性格刚烈、敢于斗争的重要环节,是她尊重自己的爱情和人格,才毅然选择离开周家。程老师的分析符合文本背后作者对封建资本家、对当时社会黑暗的批判,也符合了五四运动以来逐渐觉醒的女性意识、民主进步的思想潮流。我很赞同程老师的分析。

然而,在课下讨论时,有不少老师对程老师的这一观点持不同的意见。他们认为梅侍萍的离开是周朴园、周母,甚至是整个周家共同逼迫所造成的,他们的家庭地位容不下这样一个地位卑下的侍女。这样的分析虽然也控诉了封建资本家的自私和罪恶,但是不管是对造成梅侍萍离开周家原因的合理性分析来看,还是从对作品主题的表现力度来看,都有其破绽。

首先从分析可能逼迫梅侍萍离开的人物入手。周家母子是凶手吗?我们先看周朴园。从他和梅侍萍见面时的那段对话以及他保留对梅侍萍的种种习惯以及摆设来看,周朴园对梅侍萍是存有真爱的。哪怕是最卑劣的人他也有追求真挚爱情的权力和可能,即使他是一个自私虚伪的资本家,这是周朴园人性中最本真的一面。既然真爱梅侍萍,收下她作妾并且照顾两个年幼的儿子是很合理的事情,而且当时的社会并没有要求小妾也必须得大家闺秀,这并不影响他娶个门当户对的小姐来“顺应时代潮流”,增加自己家族的势力。因此,为什么要赶走自己心爱的女子呢?相反的,他甚至会想方设法留下梅侍萍。

当然,就如同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悲剧一样,梅侍萍和周朴园中间也隔着一个周母。为了门当户对,为了家族的荣誉和清白,为了“锦上添花”娶个有钱有势人家的小姐,周母基于自己家族的利益考量,肯定容不下梅侍萍。可是可怜的侍萍是作妾不是为妻,门当户对有妻匹配,家族势力有妻子边上“衬托”。收个小妾在当时并不是什么稀奇事,大户人家甚至以此为傲。看看人家冯老爷子,都一脚跨进棺材里了,还不是仍想着如花似玉的鸣凤姑娘。而且,既然梅侍萍生下第一个儿子时周母没有赶走他,还让梅侍萍生下了第二个儿子,这难道不是一种默许?如果周母认为这样的行为有辱门风,败坏周家清誉,那么她早该在梅侍萍生下第一个儿子时就赶走她,甚至会杜绝梅侍萍生下周家孩子的可能,但是文本呈现给我们的是梅侍萍生了两个儿子之后才离开周家。对封建家长而言,给一个家族延续香火不是最重要的吗?要不为什么千百年来的女子都期望着自己的肚子“争气点”?要不哪来“母凭子贵”的说法?梅侍萍不需要矜贵,但是凭她对周家的“贡献”,难道周母还会赶走她?

其次从当时的社会状况分析。在中国古代,妻妾成群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乃至民国时期,这种蓄妾制度仍旧很普遍,甚至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反映这一时期的作品里也多有表现,比如苏童的《妻妾成群》。即使是康有为,自己一生也有六位夫人。偌大一个周家,保留一段风流少爷和美丽侍女的爱情故事并不会很难,将这位侍女收作小妾甚至是为社会所接受和认可的,这并不会妨碍周家娶一个阔小姐,更不会损害自己的家族利益。作为封建家长的周母,在不用考虑利益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如此前卫地要求自己的儿子一辈子对一个女子忠贞不二的。所以从以上种种分析来看,周家母子不会是赶走梅侍萍的凶手。

我认为,梅侍萍离开,更多的是因为爱情理想的破灭,以及对她自己深爱着的周朴园的绝望。

从人物的性格特点来看。梅侍萍是一个善良、正直、勇敢的劳动妇女形象,虽然生活贫苦,但穷的有骨气,而且这骨气不管在任何时候都存在着。这从三十年后的她捡到钱包时便可看出,主人让她自己挑选一样东西作为奖赏,而她并不是一个贪图金钱富贵的人,所以在众多珠宝里面她挑选了一个女儿喜欢的不值钱的顶针,还因此被鲁贵责骂。作为一个纯真自然的女性,梅侍萍对爱情决绝坚贞。涉世不深的她认为爱情应该是平等的、纯洁唯一的,她也坚信周朴园会给她这样一份爱情。但是当他们的爱情当中插进了世俗利益时,周朴园的爱情便显得不堪一击了。周朴园眼中,先是利益,才能考虑爱情,所以真爱的表现就是,留下梅侍萍当小妾,这已经是对她最大的恩赐了,同时这也是他们的门第高低所决定的,娶蘩漪是必然的事情。对梅侍萍,可以是唯一的爱,却不能是唯一的妻。当周朴园到了需要娶妻的年纪时,阶级观念开始体现出来,他们之间对这段感情的不同理解也表现了出来。年轻时的梅侍萍敢和周朴园在一起,绝对不是为了享受荣华富贵,她勇于冲破少爷和丫环的身份阻隔,从某种意义上就是为了心中最纯粹的爱情而冲破了封建社会的藩篱,年轻的梅侍萍对爱情以及当时的社会抱有最真的幻想。梅侍萍的这种女性意识,在蘩漪身上体现的更是明显,蘩漪无视名分、身份、地位、道德、伦理,为了爱情,她宁愿放弃周家太太的身份,不惜违背伦理道德,做一个“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的角色,她追求的就是一个真实自然的女性心底毫不被压抑的最真实的渴望,这是曹禺的进步思想,也是作品流露出的不同于当时封建社会意识的进步的一面。周朴园的现实与虚伪、自私与丑陋迫使梅侍萍不得不毅然离开,当初她放弃自己最珍贵的一切并不是为了一个抛尽自尊当小妾,委曲求全享富贵的结果。当她发现自己最初的幻想和坚持只是空话时,让她如何自处?此时此刻的周朴园已经不是当初她为之奉献一切的那个人了。因此女性的自尊让她选择毅然离开。

从表现作品的主题来看,作品要批判的是封建资本主义毫无血性的自私与冷酷以及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摧残,批判当时社会的黑暗与罪恶,梅侍萍的选择离开更好地表现了这一主题。梅侍萍怀着一份自尊自爱的心离开周家,但是当时的社会并没能给她一条出路。三十年的悲惨遭遇、痛苦经历使她尝尽了人间的酸辛,也把她磨炼得更坚强勇敢,对冷酷的现实有了清醒的认识,但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刚毅、顽强。最后不再年轻的她悲愤地喊出:“这些年我早学乖了。”一句“学乖”我们不难感受她受折磨的痛苦的岁月,她以她大半辈子的岁月时光和劳苦生活为代价来看清这个社会的黑暗。她必须承认她犟不过这个她无法天真的社会。而这就更能体现出环境对人物无情的摆布,也更能体现当时社会的罪恶。这样一个自尊执著的人最终逃脱不了命运的无情,她的“学乖”是对社会最无奈最悲愤的控诉。一个纯洁自尊的人物最终只能这样草草收场,梅侍萍的遭遇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悲剧。梅侍萍被逼离开远不如自己离开来得更有悲剧力量,这也更符合作品的所要表达的主题。

猜你喜欢
周朴园周家家族
杵坨
周家生
周家生
HK家族崛起
从人性的一面看周朴园
《小偷家族》
家族中的十大至尊宝
《雷雨》(节选)
葡萄牙
浅析周朴园性格的二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