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华
以网络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新形势下最佳教学效果的实现搭建了使用平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尝试催生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为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和人才培养标准的科学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信息科学的开发和应用将彻底打破传统的黑板教育、应试教育,超越时空,扩大教育的范围和规模,使处在学习化社会中的学习主体能更充分地享受全新的教育服务,从而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
在当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各种信息技术扑面而来,越来越需要人们综合素质的提高,需要教师、学生动用各种知识、方法、手段来获取信息,特别是一些数据信息的处理,借用计算机来完成更加快捷方便。对教师而言,原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材、教参、黑板、粉笔等载体和手段,现在可以被以计算机为主要载体所营造的教学环境所替代,如多媒体学习系统、资料库等,教师不仅有灵活选择一些素材的余地,而且可以大胆创设一些教学环境,设计更加开放互动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识,既增加了课堂容量,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增强了教学效果。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日益普及,PPT(即PowerPoint)软件因其制作简单、操作方便等特点而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成为当下使用率最高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按说,PPT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应该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为,它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增大教学信息量,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生动,如果运用适时、适当的话,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枯燥的概念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从害怕、厌恶变成对学科的喜爱和乐学。在教师的帮助下,一定会给课堂教学增色添彩。可是,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却把PPT这种辅助教学手段当做 “万能工具”,用得过多过滥。有些教师甚至患了“PPT依赖症”,好像离开了PPT就不会讲课。这是教育惰性思维的表现,也是教学乏术的表现。那些习惯了“满堂灌”的教师,现在终于找到了PPT做“帮手”,自己“灌”累了,就让课件“灌”;那些“十年用一案”的教师,做成PPT后就不用动手作教案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年复一年照着PPT念就行了。可想而知,如果一个教师一堂课从头到尾地播放PPT幻灯片的话,学生一定会感到视觉疲劳。再加上,播放PPT幻灯片时,还要拉上遮光窗帘,教室又黑又暗,时间长了,学生怎么受得了?
看来,PPT并非教学无激情的“罪魁祸首”,教学无激情的“原罪”也不是什么“PPT依赖症”,其实就是有些教师的惰性。现在,越来越多的现代教育技术正在走进课堂,可再先进的教学手段,也无法替代教师的教育责任和工作热情。那些患有“PPT依赖症”的教师,应该尽快从幻灯片里走出来,听听学生的心声,想想如何在教学中科学地使用PPT,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焕发出自己的教学激情。
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教师经常布置一些“网络化”的作业,如上网查资料、搜集文章作者的生平及主要作品等,有时还要把资料整理打印装订好。开始时,因家里没有电脑,家长便带孩子到打印社上网查资料、下载、排版、打印、装订成册。经常布置一些颇有难度的“高科技作业”,学生不使用电脑、网络几乎完成不了作业,后来就得买电脑、打印机了。虽然这样确实能开发学生的思维、丰富知识面,但是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不一样,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应考虑到,对一些困难家庭来说,这种作业无疑是个沉重的负担。
其实,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个人及家庭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如有些学生家里没有计算机,就可以指导他们到学校图书馆和学校计算机室里查找资料;有些作业能够用笔写出来,就不必苛求学生一定要打印出来,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书写能力,也可以给家长“减负”,可谓一举多得。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传播媒体的发展给教育现代化带来了机遇,它们在教育领域有良好的、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本身不会孤立地、必然地在教育中发挥作用,信息技术对培养面向未来人才的作用,是要在现代先进的教育价值观念、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才能得以实现。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我们教师只能更好地利用它而不能完全依赖它,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有益作用,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