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弃虚假繁荣,回归学生主体——新课改下的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2010-08-15 00:49姜秀丽
中学语文 2010年15期
关键词:文言文新课改文章

姜秀丽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注重字词教学,老师好像一部活字典,采取“串讲”的形式,逐字逐句给学生解释、翻译,老师讲得口干舌燥;认真的学生在课本上记得密密麻麻,大部分学生感觉枯燥乏味,书本上空白一片,甚至有的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要问文本的整体意思,表达什么思想,抒发什么感情,学生知之甚少!

现在的文言文教学大部分老师已经转变了观念,重在诵读。近来,笔者听了几节文言文课,分别讲的是《劝学》《师说》《齐桓晋文之事》,每节课都以诵读为主,听录音,学生自读、老师范读,齐读、分组读,然后是学生背诵,最后讨论文章写了什么内容。整节课老师说的话很少,但却“热闹”无比,“繁荣”一片,好像是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课后,笔者悄悄地问学生,“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的“绝”字是什么意思,“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是什么句式,学生都一脸茫然。我心中充满了疑惑,难道文言文教学只是为了了解文本的大意?这难道就是新课改下的文言文教学?

不!显然不是!当我们研读了《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目前大部分老师并没有真正领会新课改的精髓!他们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在《〈精读指导举隅〉指导》中指出:“惟有不忽略研讨,也不忽略吟诵,那才全而不偏。”所以,新课改下的文言文教学,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全面推进:

一、注重抓大背景

文学批评有句术语叫“知人论世”,意思就是学习文学作品,必须先了解这部作品及其作者的时代背景。任何一篇优秀的文章都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文言文教学应指导学生利用各种方式来深入研究每一篇文言文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譬如在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时,就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因特网对春秋战国时纵横家游说诸侯,各国争相纳士的时代风气及内在原因进行深入的了解,这样对邹忌和齐威王故事的诠释,就不会仅仅停留在从谏如流、善于反思这一层面上,而是深入研究到当时是一个没有集权、没有禁锢、没有羁绊的自由时代,齐威王和邹忌良好的君臣关系和他们的自我反省意识都是后代的榜样。这样,指导学生把文章放到社会大背景下去理解,可感受中华文化精神,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可以形成更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说的在学习作品前。在文本学习之后,我们可以化用一下“知人论世”这句话,反过来做一做“识人论世”的工作。很多文言文都涉及到典型的人物形象,比如飘沦憔悴的琵琶女、深谋远虑的战略家诸葛亮、思度弘远的外交高手鲁肃、机智爱国的郑国商人弦高……这些形象都以他们超凡的人格魅力在文言文的国度里散发着强烈的光芒。让学生写写对他们的认识,可以使他们更好地认识那个时代,也能更深入地理解作者在繁密的古文字中蕴藏的古今人类共有的情感。

二、注重诵读

文言文经过千百年时间淘洗而流传至今,是诗文中的极品。从内容上看,表现在这些作品中的先哲们的崇高理想、美好情操正是学生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所以这些精华佳作,不能不读、不能不背。从形式上看,中学文言文的选文,文章凝练,语言讲究抑扬顿挫、平仄起伏;结构也讲究起承转合、首尾呼应。这样,教师就应该结合讲解,适当地多运用朗读、背诵这种方法。读有三重任务:(1)读准字音;(2)读清句读;(3)读出语气。读,是文章思想、情感内容的声音化。“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过反复读,积淀了语感,领悟了文章的思想内容,背诵自然水到渠成。

通过读与背,作者深切的思想感情、文章中的语言材料、表现手法上的特点等,学生就会有进一步的领会,特别是那些抒情性比较强的文体,或是文章中写得比较细腻、精妙的地方,有时教师费了许多话反复地讲也不一定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假如多读一读,多背一背,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地加以表达,那么,就能使原作的神韵和意蕴完整地体现出来。朗朗书声中,学生的语感有了,知识积累起来了,能力也便慢慢提高了。刘勰曾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也正是此意。

三、注重自主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第三条就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文言文教学也应提倡自主、合作学习。因文言文距离我们的生活较遥远,学生对文言字词句很难理解消化。在诵读的基础上,学生可借助文下的注释,借助工具书如《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这个过程可分四个步骤进行:一是不看注解,通读课文,勾画不懂的地方;二是参看注解,通晓文章,暴露晦涩难解之处;三是翻阅工具书,互相讨论,解决疑难点;四是教师检查、答疑,补充强调易错的地方。通过这四个步骤,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中始终处于自主地位。随着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会越来越强,对教师的依赖也会越来越小,自觉学习意识就会越来越高。

四、注重道德内涵

道德是我们的立国之本。选入我们中学教材中的文言文,都属于浩瀚的中华典籍中的精华部分,对它们的教学,只限于字、词、句的理解和篇章内容的审美鉴赏,即只注意它的工具性学习是不够的,我们还应注意它的社会功能,即它的向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功能。学习《劝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学习《师说》注重培养学生“从师、尊师”的意识;学习《石钟山记》可以让学生去注重实践;学习《报任安书》可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死价值观”和“正确对待苦难”的精神;学习《陈情表》可以体味至爱亲情,使学生明“孝悌之义”;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可以学习蔺相如的大智大勇和“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爱国精神……道德素质是学生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面对着令人担忧的不少青少年道德滑坡现象,我们更应该认识到通过文言文来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在学习的过程中,给学生的思维一个自由发展的平台,让他们议古论今,我们也能发现他们在古今对照中碰撞出来的思想火花。这样的课堂,深度有了,宽度也有了。学生在无形中也学会了用现代观念去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从中汲取民族的智慧,从而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这也正是文言文教学目标所期望的。

总之,新课改下的文言文教学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形成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真正使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自觉探索,既掌握文言知识,又能熟读成诵,还能从中受到文本中蕴涵的人文精神的熏陶,真正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猜你喜欢
文言文新课改文章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创新实践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会背与会默写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创新教学研究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