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愉快教学浅谈

2010-08-15 00:49:31邓水祥
中学语文 2010年24期
关键词:教学法课文情境

邓水祥

笔者认为愉快教学就是快乐教学,也就是采用学生喜爱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思考,在愉快中获得知识、锻炼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心理,使学生对语文有兴趣、有感情,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只有这样,语文学习才有愉快可言。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做到愉快教学,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教育心理研究表明,学习过程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语文学习过程也伴有兴趣、情感、意志等活动。古人说得好“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课文是情感信息的载体,它会给人以美感、理智感、道德感等情感熏陶。在教学时,抓住并发挥课文的不同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是取得教学成功的重要步骤。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是采用设疑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设疑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以设疑解难、激疑促思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的方法。学起于思,思源于学。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是阅读能力的核心。设疑法抓住阅读的本质,突出了教师主导作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具体的操作中要做好以下几个步骤:精心设疑、引导质疑、指导解疑。教师要采用“引而不发”的手段,调动学生的内发性动机,变“听而少得”为“思而多得”。

情境教学法是通过表情朗读、动情讲解、多媒体等手段,展现生动的场景,抒发强烈的情感进行教学的方法。情感是文章流动的血脉,是教学中智力活动的清泉。文学作品是利用语言结构中的意象因素创造形象,反映生活的本质。情境教学法要在循文、析象、悟理的过程中领情、注情、传情,充分运用情感在认知过程中的特殊功能,活化心智,陶冶性情,对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具体运用情境教学法时要做好以下几个环节:精心准备,充分酝酿;设置情境,激发情感;表情朗读,激情讲述。

实践证明采用设疑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学生对语文课文有了兴趣,那么,学生学习语文的愉悦感就油然而生了。

二、学而有味、有得

让学生学而有味是实现愉快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清朝人王筠在《教童子法》中说:“学生是人,不是猪狗;……人皆寻乐,谁肯寻苦,读书虽不如嬉戏,然书中得有乐趣。”鲁迅先生也说:“凡嗜好读书,能够手不释卷的原因也就是这样。他在每一页里,都得着深厚的趣味,自然也可以扩大精神,增加知识的……”这些精辟的见解都说明学习要学得有味才能迎难而上。怎样才能学得有味?根据心理学研究,要使学生的学习心理不断失去平衡,感觉旧的知识不够用了,需要寻求新的知识,获得新的平衡,这就产生了求知欲,产生了学习的兴味。如:分析《囚绿记》一课时,我问:“作者为什么喜欢绿?“囚绿”之后为什么又放绿?放绿之后为什么还怀绿?”这三问把他们的注意力“牵”过来了,他们的心里失去了平衡,不能立即回答,因而翻书阅读,思索探求,产生了非要弄个“水落石出”不可的学习兴味。

让学生学有所得,是实现愉快教学的又一重要方法。学得有趣、有味,其最终目的在于让学生学有所得。学生上语文课能获得新的知识,内心就会充满喜悦,就会获得精神满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自然而然地提高。要使学生学有所“得”,教学目的一定要明确,要单一。每一篇课文要给学生的东西很多,从字、词、句、篇到语、修、逻,从思想内容到写作技巧,教师如果把这些一古脑儿地倒给学生,学生反而会迷迷糊糊,得不到要领。要做到教学目的单一,须正确处理“得”与“失”的关系。为了让学生真正在知识与能力上有所“得”教师要舍得割爱,舍得摒弃一些与教学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教师胸中要有全局,一学期通过一本教材究竟要教给学生哪些语文知识?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达到怎样的目的?教的时候要有整体观,哪篇课文落实哪些知识,培养什么能力,要重点突出,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如:《荷塘月色》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可学的东西很多,根据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品味优美隽永的语言和赏析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的教学目的,以此为重点作有取舍的讲解。

三、教而有声、有色

语文学科的教学,是通过一篇篇课文的讲读,通过运用千变万化的语言文字的讲解和接触学生思想感情的实际的过程而进行的,有它独特的引人入胜的特点。教师要善于把握这个特点,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充分发挥我们祖国语言文字的特有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让学生觉得语文有意思,这样学生自然就会去认真听、认真学,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就会被调动起来。

我在教学实践中,较注重以情感人,通过情感来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他们聚精会神地猎取知识。如:讲《故都的秋》,我抓住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三个特点,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和触觉来感受故都的秋,教师融入深沉而细腻的感受、情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景物讲解得有声有色,从而打动学生的心灵。又如:上《雷雨》时,我要求同学们在充分阅读文本,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的基础上,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将课文表演出来,然后在全班演出。再如:讲《我有一个梦想》时,我抓住梦想的具体内容进行深情地讲解,让学生深深地感悟到信念的伟大,然后我动情地范读这一部分,最后让全体同学有感情地一起朗读。这样,师生一起沉浸在这伟大梦想之中,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充分调动起来了。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

孔子曾说:“独学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合作学习是实现愉快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它是在个人思考探索的基础上,开展同伴合作,小组讨论,解决个人思考探索中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具体操作方法有:

(1)改变座位编排形式。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让学生围成半圆形或马蹄形,使学生既能面对老师,又能面对同学,不仅通过言谈,而且通过眼神、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等,沟通信息,交流思想。

(2)采用讨论、竞赛、辨论等形式。在教学中,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交流各自的看法,相互启发。在讨论中,指定一位同学担任组长,负责记录本组讨论情况并代表本组发言。

(3)组织学习互助组、兴趣小组、创办文学社等等。互助组除了在上课讨论及自主学习中加强信息交流外,还在课外互助互学,共同提高。

随着学生对语文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我大力提倡学生多读课外书,多做读书笔记,摘抄优美的语句。每周还开设一节语文自由阅读课,让学生到阅览室自由阅读。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学到了许多课内学不到的知识。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情况,课前三分钟的内容也跟着变化。高一时,让学生作简短的演讲;高二时,让学生鉴赏一首古诗;高三时,让学生作时事短评。实践证明,学生都喜欢这展示自我的三分钟。为了使语文课更富有多样性,我还不时开展一些诸如:语文知识竞答,书法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此外,我还常利用假期带学生走出课堂,深入工厂、农村、居委会开展社会调查,让他们体验生活,扩大自己的视野,加深对生活的认识。许多学生写出了反映社会生活的好文章。这样,语文与生活的距离拉近了,语文学习的快乐也空前高涨了起来。

猜你喜欢
教学法课文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40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4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知识(2014年5期)2014-02-28 21:5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