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培同
成语辨析是近几年高考必考题之一,它的考查侧重点由一般的成语到如今较多地考察在具体语境中成语的不同含义和用法,增加了测试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弄清词义的基础上注意几个问题:
成语的基本特点是固定性意思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但有些成语比较特殊,具有多义性,它们能适合两种不同的语境,考生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会造成误判。如:
(1)“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2000年高考题)
(2)一百年来,昆剧日渐衰微,在艰难竭蹶的生存竞争中,它一线单传、不绝如缕。
例句的两个成语都是极为熟悉的,然而在考试中得分极低,主要是因为理解单一:“淋漓尽致”不仅指说话或写文章详尽透彻,还可以指暴露得很彻底,用在词句中十分恰当;“不绝如缕”既可以指声音细微悠长,也可以形容局势危急,此处也恰当。
类似成语还有:龙飞凤舞、左右逢源、应接不暇、暗送秋波、秀色可餐、粉墨登场、回光返照、行云流水、想入非非、灯红酒绿、旁若无人、高视阔步、先天不足等。
成语都有固定的含义,其意义往往不是它组成部分意义的简单总和,因此不可以从字面来理解其意义,使用时一定要注意成语的确切含义,不可望文生义。如:
(1)他谦虚地说:“我既不擅长唱歌,也不喜欢运动;除了画画,就别无长物了。”(2004年高考题)
(2)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不仅给社区居民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有损职能部门在公众中的形象。
(3)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别无长物”是指贫困或简朴而不是其他爱好。“差强人意”是指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而不是糟糕的。“屡试不爽”是指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屡”当差错讲,考试既然不理想,用此成语显然不合语境。
此类成语还有:不刊之论、久假不归、目无全牛、危言危行、屡试屡爽、大方之家、不名一文、曾几何时、首当其冲、不忍卒读、万人空巷、功败垂成、不足为训、微言大义、粗茶淡饭、无可厚非等。
有些成语具有特定的适用对象和应用范围,不能够随意地搬用。如:
(1)近年来,一些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让人痛惜不已。(2004年高考题)
(2)云和我是青梅竹马的旧友,当年在女中上学时,我们像姐妹一样常在一起玩耍。(2001年高考题)
(3)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使居室蓬荜生辉。(2001年高考题)
“豆蔻年华”用来形容十三四的妙龄少女,不能用来形容大学生。“青梅竹马”用来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不能用来形容两个女孩。“蓬荜生辉”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字画而使自己非常光荣,是谦辞,不能他用。
常见的谦辞有:抛砖引玉、狗尾续貂、班门弄斧、姑妄言之、信笔涂鸦、一孔之见、不情之请、敝帚自珍等。
常见的敬辞有:不吝赐教、鼎力相助、高抬贵手、大材小用、卓尔不群等;用于男女尤其是夫妻之间的词语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耳鬓厮磨、破镜重圆、夫唱妇随、相濡以沫、举案齐眉、相敬如宾、比翼双飞、天作之合等;用于文学术语的词语有:下里巴人、阳春白雪、脍炙人口、洛阳纸贵、文不加点、一挥而就、挥洒自如、含英咀华、行云流水等。
有些成语看起来意思比较相近,但其所表达的内容常有细微的差别,因此一定要理解确切含义,比较其异同:
(1)只要你身临其境为他想一想,就会同情他的处境,不会对他求全责备了。
(2)在广州混了几年的李一鸣,这次回来搞起了房地产,开着宝马车到处跑,俨然一个大老板,叫人不得不另眼相看。
“身临其境”是指亲自经历某种环境,而“设身处地”是设想自己处于别人的某种地位和境遇,根据语境用“设身处地”比较恰当。“另眼相看”是指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看待某个人不同一般,而“刮目相看”则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多指人的变化大,根据语意用“刮目相看”较好。
类似需要注意加以辨别的成语有:销声匿迹与偃旗息鼓、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通宵达旦与夜以继日、同日而语与相提并论、俯拾皆是与比比皆是、一挥而就与一蹴而就、洋洋大观与包罗万象、骇人听闻与耸人听闻、不以为然与不以为意等。
总之,平时学习成语要在训练中多积累、多归纳,弄清成语的特点和基本用法,才能应变瞬息万变的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