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和发展方向探析

2010-08-15 00:51马黎明
枣庄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泉城济南文化产业

马黎明

(济南社会科学院,山东 济南 250099)

济南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和发展方向探析

马黎明

(济南社会科学院,山东 济南 250099)

本文从济南拥有的地理区位条件、经济发展基础、科学技术水平、社会文化发展状况和城市发展转型等方面,对济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通过挖掘其中内含的文化产业发展机理,研究探讨了济南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与重点。

文化产业;发展基础;发展环境;发展方向①

文化产业是通过人们的创造性劳动,把知识、信息、意象等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产业[1]。然而,文化产业作为一种以创意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其发展不仅需要以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基础,更需要以一定的经济和科技水平为支撑,而社会和文化发展状况等,也都从不同方向构成了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因此,本文拟从济南的地理区位条件、经济科技水平、社会文化状况和城市转型等方面,对济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做一简要分析,以期对济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作出准确把握。

一、地理环境和区位条件

地理环境和区位是一个城市或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条件,不同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不同的自然人文化景观,决定了一个城市或地区文化的内在品质;不同的区位条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可选择性和发展潜能。从这一角度看,济南发展文化产业拥有良好的基础条件。

第一,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为济南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丰富而独特的自然文化资源。

济南位于山东省中西部,处于鲁中南丘陵地带北侧和华北平原接壤带的西端,南依泰山,北跨黄河,自然地理环境十分优越。济南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复杂多样,南部山区属泰山余脉,山地丘陵面积达3000多平方公里,拥有十分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北部平原地势低平,北部临黄带从西南向东北形成了200多平方公里的湿地,商河、济阳蕴含优质的温泉资源。济南拥有黄河、小清河两大水系以及南北大沙河、玉符河等河流,同时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济南以多泉著称于世,自古就以“泉城”享誉中外,泉水深刻地影响了济南的地表景观和城市性格。南部山区作为济南泉水的源头,生态环境优良,并盛产各种林木和水果,适宜发展生态旅游和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等多种文化产业业态。

第二,良好的区位条件形成了济南发展文化产业和融入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大格局的突出优势。

济南是山东省省会和我国东部沿海开放城市,地处京沪铁路和胶济铁路的交汇点,北接京津、南通沪宁、东近沿海、西达内陆,拥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良好区位。在东西方向上,济南是山东半岛城市群与黄河中下游地区连接地带最具实力的中心城市,并与半岛城市群一同构成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广大腹地的出海通道;在南北方向上,济南居于北京、上海两大全国性中心城市之间,是南北交流的重要节点城市,具有对接环渤海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圈的区位优势。同时,作为环渤海地区南翼的中心城市,济南与环渤海经济圈内各大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紧密。济南还是东北亚经济圈中的重要区域性中心城市,具有参与东北亚经济圈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区位条件。因此,从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大格局看,济南所拥有的优良区位在国内城市中并不多见。

二、经济基础和科技水平

文化产业是传统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和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后兴起的,经济实力的增强、产业结构的演进和科技进步是文化产业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2009年,济南市生产总值达到了3352亿元,在经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情况下,仍然比上年增长12.2%;人均生产总值8126美元,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和服务业加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了210亿元,比“十一五”初期增长了63.7%,支撑城市发展的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济南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近年来,围绕交通装备、电子信息和机械制造三大优势产业,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冶金钢铁、石油化工、食品饮料和新型建材四大传统产业,济南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2009年,济南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了39.51%,在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等领域形成了较大的创新潜力。

济南服务业发展迅速,产业结构趋于优化。2009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711亿元,比上年增长13%,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在服务业内部结构中,现代服务业的地位和优势日益突出,占服务业的比重已达到了43.7%。现代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和产业创新具有强大推动力,济南金融、软件信息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已构成了济南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对文化产业发展有着极为深刻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济南市信息产业高度发达,全行业拥有各级企业技术中心48个,软件产品自主知识产权率达到90%以上,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不仅在省内具有突出优势,在全国也处于先进水平。全市目前已形成了以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为核心、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等多个国家级园区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山大路科技商务区已成为长江以北仅次于中关村的第二大电子信息产品集散地,济南已初步形成了国内区域性信息产业集聚中心的地位。

济南经济总量的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十二五”时期济南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和科技基础。

三、社会和文化发展环境

文化产业发展以有效的市场需求为前提,市场需求的形成既需要居民人均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又需要社会发展保持和谐与稳定。近年来,济南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维护省城稳定、发展省会经济、建设美丽泉城”的发展思路,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来谋划城市发展,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态势。一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9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722元,比上年增长9.2%,农民人均纯收入7770元,增长8.2%,两项收入指标分别比全省平均值高出27.57%和26.98。二是就业形势保持稳定,2009年安置就业再就业14.8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8.8万人次。三是社会保障范围逐步扩大,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呈现出了“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趋势特征。四是公共服务政策不断完善,极大地推动了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公共事业建设和公共服务的社会共享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五是和谐济南建设扎实推进,涌现出了泉城义工、公交温馨服务、贴心民政等一批精神文明建设品牌和历下区、市中区等一批国家、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大幅提升。良好的社会发展状况,导致近年来济南市城镇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逐年提高,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满足城镇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的一种必然要求。

在社会发展状况不断改善的同时,济南市与文化产业发展直接相关的文化发展环境也日益优化。一是以泉城特色为内核的城市文化个性得以确立和提升,打造“泉水之都”的城市形象和重现“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城市特色,已成为全市人民的共识。着眼于对泉城特色文化的完整把握,济南近年来深入推动了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三个层次的保护体系建设,使泉城特色文化得到了进一步修复和完善;通过实施大明湖扩建工程、护城河改造工程,强化了泉水景观带和泉城水域体系的整体景观效应,进一步突出了泉城特色的整体文化氛围。二是文化体制改革获得重大突破,通过对原市文化局、市广播电视局、市新闻出版局的行政职能整合,组建了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实现了“三局合一”,同时组建了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局,推动了文化市场管理的综合执法;济南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取得了新突破,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得到深化,在市场准入制度创新和推动文化业态创新方面作了新的探索和尝试,推动了非公有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进程。三是全面推动网络式文化设施体系的规划和建设,按照创建文化先进县区、社区的要求,建设和完善了县(市)区级、社区(乡镇)级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覆盖城乡的文化设施网络。同时积极打造文化活动品牌,群众性文化活动全面展开。目前,济南推出的较有规模和影响的文化品牌活动已达50余项,其他文化活动260余项。这种文化环境的优化与完善,从多个方面为济南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结 语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济南已经形成了发展文化产业的坚实基础和内在动力,同时拥有发展文化产业的独特优势和良好环境,因此,“十二五”时期,济南必须进一步加大文化产业发展力度,力求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把文化产业打造成济南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基于济南文化产业所拥有的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济南应进一步理清自身文化脉络,找准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一方面,济南应彰显以泉水自然人文景观为核心的城市文化品质,借助城市发展转型和五大区域服务中心建设来推动一系列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包括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和商业性娱乐设施建设,打造具有浓郁泉城特色的演艺节目、重大节庆和会展品牌,同时积极推行节约土地资源和资本投入的原则,通过艺术创意和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对老城区、旧厂房及历史文化街区加以创造性改造和利用;另一方面,应突出发挥济南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优势,以产业园区和重大项目为依托,大力推进文化与科技的结合,着力发展互联网、动漫游戏、电子出版等新媒体产业及其它新兴创意产业,积极促进文化艺术表现内容、表现形式的创新和各种文化行业的融合,同时借助区域交流和合作平台,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升级和市场拓展。显然,济南文化产业所拥有的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不仅为济南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独特的内涵和方向,而且也为济南文化产业提供了多种模式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1]祁述裕.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黄鹤.文化政策主导下的城市更新——西方城市运用文化资源促进城市发展的相关经验和启示[J].国外城市规划,2006,(1).

[责任编辑:胡小林]

F062.9

A

1004-7077(2010)06-0101-03

2010-10-28

马黎明(1959-),男,山东莱阳人,济南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研究。

猜你喜欢
泉城济南文化产业
泉城
《曲艺泉城》
邂逅泉城
夜“泉城”消费地图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Paving Memory Lane
济南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