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良凤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 211188)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高校辅导员要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为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奠定基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高校不断扩招,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日益复杂,来自学习、经济、就业、情感、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心理压力普遍增大;社会竞争尤其是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的心理认识和思想认识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和产生的心理问题远大于从前,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不断增加,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也日益突出,如入学适应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求职择业方面的心理问题、恋爱与情感方面的心理问题等,这些问题给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挑战。因此,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高校辅导员参与其中已成为一种必然。
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辅导员工作的一部分。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2008年3月,教育部再一次强调“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议事日程。”没有健康的心理、不具有健全的人格,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不会有正常的教育对象,就不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将其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范畴。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专职学生管理人员,与学生紧密联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辅导员与学生接触较多,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次,辅导员能及时地与家长交流沟通,共同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再次,辅导员能迅速有效地与学校各部门沟通,利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高校辅导员尽管并非专职心理健康教育人员,但因其职务、素质等方面的优势,他们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能解决常见大学生心理问题,配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开展工作,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1]。
辅导员在高校学生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应当主动积极地承担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责任和义务缓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解决大学生的主要困惑,帮助广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目前,大多数辅导员能够对大学生进行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的督促和教育,他们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辅导员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工作依然薄弱,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进入大学后,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方式、个人角色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大学生心理、生理尚未成熟,同时面对学习、就业、经济等方面的压力,以及人际交往与情感等方面的困惑,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这就需要辅导员更多的关注与关心他们,在学习、生活、就业、人际交往、情感等诸方面为他们提供帮助和相关咨询。但是,目前大多数辅导员仍主要扮演着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学生常规事务管理者角色,忽视了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和功能。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很少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一旦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不是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心理疏导和咨询,而是直接上报相关部门并转交给心理教师。这样,必然影响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目前,高校辅导员大多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心理学知识学习,这就制约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面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辅导员不能运用相关的心理学知识科学地分析学生心理问题出现的矛盾根源和性质,仍凭借传统的思想政治知识和经验来对待心理问题,这势必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同时,大多数辅导员也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没有掌握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咨询的方法和技能技巧,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过程中,缺乏有效方法和相应的技能技巧,而采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如谈心、交流等。这样的做法只是对问题起到了缓解作用,治标不治本,不能解决问题[2]。
3.1.1 加强学习和培训,掌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
辅导员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要不断地学习并定期参加培训,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发展规律、心理障碍的类型、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咨询的方法和技巧等相关的专业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并学习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同时,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也会变得越来越复杂,需要辅导员不断地学习[3]。
3.1.2 注重实践,积累经验
首先,高校辅导员应懂得把所学的心理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去,学会运用自己的学识来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解决心理问题。同时,通过所开展的实践活动来巩固和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其次,辅导员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辅导员要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深入到学生中去,如走访学生宿舍了解他们的生活和人际关系状况,深入课堂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生聊天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生活需要和心理需求等,重视不同群体学生的心理问题特点,增强辅导的针对性。辅导员要做好工作记录。辅导员对做过的心理咨询等工作要做详细的记录,在工作之余经常翻阅这些记录,分析自己所做的工作,找出不足之处,总结经验;同时,辅导员还可向经验丰富的同行和专业心理教师请教,借鉴他们的做法,丰富自己的经验。只有不断积累总结,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会得心应手[4]。
3.2.1 重视心理健康普查,科学确定预警对象和范围
要顺利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是必要的前提。许多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其根源是在中学或更早的时期形成的,这些因素若不及时了解和掌握,将给日后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障碍。每年新生入学之际,辅导员应配合专业人员对新生进行心理状况普查,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档案,对可能存在心理状况的学生登记备案,科学确定预警对象和范围。通过心理健康普查,既可以让学生树立注重心理健康的意识,又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还可以及早发现有心理危机趋向的学生和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配合专业人员确定预警对象和范围。
3.2.2 关注特殊学生心理,加强重点对象的预防干预
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对父母离异的、家庭困难的、网络成瘾的、性格孤僻的、学业不良的、人际关系不协调的、身体有疾病的特殊人群建立工作档案,作为重点对象和范围,做到预防工作重点突出。在平时工作中 ,辅导员要多关注这些特殊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们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与跟踪观察,并进行重点引导、关爱和帮助。同时,辅导员要主动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并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具体、有针对性的方法进行预防干预,防患于未然,早发现早治疗[5]。
3.2.3 积极配合专家做好有较重心理问题学生的治疗工作
辅导员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调查、了解学生心理问题的基本情况,对学习、经济、就业、情感等方面存在心理问题程度较轻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并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但是,由于辅导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限制,对那些存在较为严重心理问题如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学生不能做专业的治疗,只能积极配合专家治疗。辅导员配合专家治疗有较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向专家提供详实的相关资料,并配合专家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二是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三是与班主任沟通,让班主任时刻关注学生并及时反馈情况;四是与该生室友们交流沟通,让他们关心、关注他并及时反馈他在宿舍的情况。
[1]吴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及辅导员作用研究[J].华章,2010,(1):70-71.
[2]赵春燕.浅谈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化发展[J].中国电力教育:下半月,2009,(7):47-48.
[3]李智慧,龙跃,齐立强.高校辅导员工作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94-95.
[4]胡芸.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广西教育,2009,(15):39-40.
[5]刘秀荣.试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27(3):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