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思考

2010-08-15 00:48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南宁市南宁园区

●郑 敏

南宁市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思考

●郑 敏

在产业建设快速成长的进程中,利用产业转移进行产业引进和转出是实现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方面。商务部2008年4月将南宁列为第二批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地区之一,能否处理好国内外产业的承接成为南宁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深入分析目前南宁市承接产业转移的存在问题,完善南宁市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加快南宁的工业化进程,才能在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大潮中实现南宁市经济发展的突破和飞跃。

产业转移 承接 工业化

产业转移是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某一地区转移到另一地区的经济发展及序列演化过程。发达地区通过产业转移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实现战略目标;欠发达地区通过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就业、财政收入和对外贸易的增长,实现经济发展。

一、南宁市承接产业转移的意义

2007年8月次贷危机从美国全面爆发以来,形成了危及全球的金融危机,欧美进口市场的大量锐减,大批的企业工厂倒闭和裁员,促使降低成本、转移搬迁、调整产业结构的国际产业转移进程加速。在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的珠三角、长三角等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现在都纷纷步入了腾笼换鸟的阶段,附加值低、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大批迁往经济欠发达地区。

进入新世纪以来,南宁市加大了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着力建设物流、商贸、加工制造业三个基地,打造信息交流、交通枢纽、金融三个中心,把南宁建设成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城市、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在全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贯彻“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的进程,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这一要求,更凸显了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南宁市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强烈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1.市场化的推进是南宁市承接产业转移的第一个动因。引进外来产业,必然会进一步弥补目前我们在市场化建设当中的缺陷,从而推进南宁市的市场化进程,加速市场资源的合理流动,完善市场体系,净化市场环境,为南宁市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更完善的市场环境和制度基础。

2.工业化的深入是南宁市承接产业转移的第二个动因。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南宁市的工业化虽然还处于较低水平,但由于已具备了一些发展基础,因而不仅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有着相当强烈的现实需求和动力,而且也有一定的能力和条件来增强对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吸引力及实现自身的产业转移承接目标,并通过这个途径走上工业发展的快车道。

3.城镇化的发展是南宁市承接产业转移的第三个动因。南宁的城镇化水平还很落后,如果城镇化聚集的非农产业只靠本地资本,其过程必然是缓慢和长久的。由于工业化与城镇化彼此间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为促进南宁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依靠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把具有关联性的产业聚集起来并进而在此基础上形成集群,促进城镇发展,也就具有了相当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

4.一体化的建立是南宁市承接产业转移的第四个动因。南宁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城市,又处在泛珠三角经济区地带,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从共识走向实践,南宁成为北部湾经济区的主要倡导者与力行者。在区域合作中,各地区不仅发展水平不平衡、发展阶段不一致且资源禀赋差别大,产业间的互补性也很强。所以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也势必会带来南宁市对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

5.国际化的开拓是南宁市承接产业转移的第五个动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已经发挥扩大多区域合作的平台作用,南宁能更广泛、更便捷地进入东盟大市场,集聚更多生产要素,参与单边及多边合作,开放合作拥有更为广阔的舞台。这样的地方势必会吸引更多的外向型、合作型产业落户、聚集,国际化成为众多产业转移至此的重要吸引力。

二、南宁市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007年南宁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取得重大进展,对外开放出现新局面。全年合同引进资金563.72亿元,增长 23.61%;实际到位资金 280亿元,增长 25.89%;实际利用外资2.31亿美元,增长24.43%。其中,南宁市共引进东部地区项目280个,合同引进工业东部地区资金315.5亿元,同比增长 63.34%,实际到位东部地区资金135 亿元,同比增长56.26%[1]。2008 年 1至 11 月,全市引进内外资工业项目249项,合同引进资金132.8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 94.78 亿元,同比增长 28.48%[2]。

南宁市在承接国内外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中,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与中西部的一些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就促使我们要审视与反思南宁市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存在的问题。

(一)主导产业带动力不够强,产业配套能力不足

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南宁,工业化进程仍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很多产业部门还未得到有效发展,产业配套能力严重不足,大多数产业产品零部件配套率低,很多核心零部件需从外地购进,不少园区项目之间协作关联度不高,物流、研发、熟练工人、原材料等生产性服务业跟不上,从而限制了产业的转移。即便某些企业转移过来,由于中间产品外购成本过高也难以集群植根。据了解,目前已经转移到南宁的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产品自成体系”,零配件内部解决,基本不需要其他企业配套。

(二)产业园区的发展还有诸多限制

1.土地指标和发展空间不足,工业用地困难影响项目落地和建设。受国家整体紧缩土地供应政策的影响,南宁市各开发区普遍缺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预留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全市的工业用地储备不足,建设用地指标中用于工业项目的农转建设用地指标比例较低,各开发区、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涉及大量农保地,项目用地多数不在城市(镇)总体规划的土地利用范围,调规难度大、时间长,项目选址、规划定点困难。

2.工业地价过高,影响项目业主的投资意愿。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县区土地等别及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南宁市除邕宁区外,其他城区土地等别是五等,工业用地最低的标准为每平方米384元[3],地价高和土地紧张导致企业投资考察多,在谈项目多,真正签约落实的项目少的问题。

3.园区产业趋同,优势特色不明显。南宁市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产业定位缺乏科学规划和导向,重点发展产业趋同,在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中存在盲目竞争,既没有形成产业优势,又浪费了土地资源。一些经济区引进企业和项目层次不高,龙头企业不多,产业集聚效应还不突出。

4.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措难。在新一轮加快园区发展过程中,要进一步拓展园区发展空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建设资金筹措压力大。园区要实现“五通一平”甚至“七通一平”,各开发区每年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及增长幅度,基本上都要高于相应财政年度的财政收入及增长幅度。各开发区主要依靠土地抵押贷款来解决,导致了较高的财政负债率。

5.园区缺乏生活配套设施,人性化服务滞后。南宁市的一些园区远离城镇,生活不便,园内也缺乏相应的服务设施。一些入园企业反映,不是招不到工,就是新的招来老的走掉,产业园区像是“北大荒”,没有商业、文化娱乐、医院、银行、邮局,连基本的生活必需品都要到城里购买。

(三)企业资金紧张,项目融资困难,中小企业的产业转移障碍大

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后,信贷规模的缩小对园区项目建设进度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另外,现有国有银行基本不开展对中小企业项目固定资产贷款业务,担保公司担保的贷款只是短期的流动资金贷款,部分重点工业项目因资金短缺影响工程进度,中小企业更是遭遇资金平台困难,很难寻找到担保资金。同时,园区内的标准厂房由于规格较高,费用较大,不太适合中小企业使用,也阻碍了一些中小企业的入驻。

(四)投资环境欠佳,软硬环境都有待优化

1.促进投资和推动产业承接的硬环境不够完善。南宁市道路交通条件不够完善,道路建设赶不上城市发展需要,交通拥堵在部分路段经常发生,铁路、航空建设还有明显差距,城市污水不能完全处理。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城乡基础设施仍未能很好地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经济发展的软环境还有待提升。南宁的现代市场体系不够完善,非公经济发展程度不够,公开、公平、公正和诚信的市场环境、社会环境还未完全建立起来,创新的观念意识比较欠缺,自主创新工作成效不够明显,对进入的企业和项目关卡太多,优惠政策难兑现,服务意识不强,效率低下,损害投资者利益的事件还时有发生。

(五)承接产业转移与保护环境的关系没有处理好

在企业污染成本还难以显性化和内在化、污染行为没有严厉的处罚机制的状态下,许多相关生产标准和管理制度还不完善、不配套,节能减排投入也不足,部分企业开展节能环保技术改造的动力不强,一些节能环保项目还需要建设,企业在环保违法方面成本偏低,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等行为仍然存在。

三、南宁市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

南宁市承接产业转移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推进区域新型工业化,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选准产业转移的承接点,创新承接平台,优化承接环境,努力把南宁市建设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

(一)明确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方向,增强产业承接能力

1.发挥比较优势,选准产业转移的承接点。充分发挥南宁的比较优势,选准产业转移的承接点。根据这样的原则,我们应以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同时加快承接资金、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重点引进石化、机械及汽车零部件、林浆纸、铝材深加工、服装、皮革、家具、钟表、电子、五金、珠宝、日用品、制药等产业。

一是利用综合成本优势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南宁的劳动力、工业用水、用电等基本生产要素供应充足、价格低廉,具有综合成本比较优势,可以大规模承接东部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构筑承接产业转移的主力。二是利用区位优势承接市场在外尤其是面对东盟国家市场的产业转移。南宁要充分发挥好中国—东盟桥头堡的区位优势,将要走向西南地区和东盟国家的转移产业吸引过来,鼓励其先在南宁投产,把南宁打造成为我国东部转移产业走向西南和东南亚的交流桥梁和合作平台。三是利用产业优势承接配套产业转移。我们已培育发展了制糖、有色金属、电力、机械、建材、食品、医药等一批优势产业,围绕这些产业发展配套产业也大有可为。要加强与发达地区这些产业的联合与合作,使之进行转移时首先落户南宁。四是利用资源优势承接精深加工产业转移。围绕优势资源开发,承接东部相关的以铝、锡、锰、铅、锌为龙头的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业,发展下游产品,拉长产业链,做大做强资源加工型产业,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2.加大投资完善重大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配套水平。首先,完善产业体系的建设。重点培育铝加工、机械与装备制造业,使之尽快成为主导产业;引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使之尽快成为优势产业;改造提升农产品加工、化工、建材、造纸等传统产业,使之进一步做大做强;逐步形成支柱产业突出、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并存、轻重比例协调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其次,全面实施千亿元工业产业和重点工业产业发展。突出抓好有色金属、食品、石化、机械、电力等千亿元支柱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发展建材、造纸、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皮革、木材加工、医药等优势产业,积极打造铝业、制糖等全国性产业基地和石化、机械等区域性产业基地,不断优化产业区域布局。第三,加快高新科技研发应用。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建设南宁生物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西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非粮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研发中心,重点发展生物工程、电子信息、新材料、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设立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力度,提升产业整体实力。

(二)探索有效的产业招商模式,催生转移产业集群

1.实行产业链招商,发展产业集群。

(1)按照产业链发展的要求,规划发展主导产业、配套产业、服务业及下游产业,形成招商目录和项目库,并按规划招商引资,形成良好的为支柱产业服务的配套环境。

(2)完善支柱产业的分工协作体系,鼓励企业将部分业务外包,如产品设计、半成品生产、产品销售等相关业务,外包给相关专业企业来完成,引导专业化分工。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外包服务,扶持和引导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配套,培育和完善地方产业配套体系。

(3)在规划及建设产业园区等基础设施时,充分考虑产业的专业化和集群性,大力推进适合重点产业发展的技术性基础设施建设。

(4)引导企业通过产业联盟形成专业化协作,鼓励和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研究机构、社会中介机构之间的合作,积极推进产业集群内部的中介服务、科技服务体系的发展。

2.加大工业招商的工作力度,提高产业对接效率。

(1)国内对接。以商招商,通过加强对已经落户企业的服务,帮助这些企业做大做强,吸引其扩大投资并带动其上、下游产品的企业来南宁投资。充分发挥商(协)会的作用,鼓励委托招商,加强与商协会、行业协会、投资中介机构的联络,建立和完善对外招商联络网络和机制。积极推动中介招商工作,依托中介组织、专业机构开展招商活动,推行专业化招商,积极采用网上招商,推行信息化招商,选择客商比较集中、产业转移和扩张倾向比较强烈的城市开展重点招商,重点跟踪一些有转移倾向的项目,增强招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2)国外对接。不断扩大东盟国家和港澳台地区来南宁投资的领域、规模和水平,拓展与日韩、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合作领域,组织赴境外开展产业专题招商活动。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以及联合国其他机构建立起良好的对外联络机制,加强南宁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加大与世界先进城市经济圈政府的联系,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借助全球知名投资促进机构和著名的国际组织建立友好的联系,积极吸引跨国公司来南宁投资。

(三)把产业园区打造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

1.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园区功能规划。进一步明确园区的产业定位和方向,认真抓好园区规划和功能定位,在着力建设好现有园区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地方要建设一批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专门园区。突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把高新区、南宁经开区、东盟经开区、良庆经开区、仙葫开发区、江南工业园、六景工业园、隆安华侨管理区、上林县象山工业集中区打造成为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实现产业集群、要素集聚、服务集成。

2.加强土地储备,科学使用项目用地。充分发掘可供利用的土地资源,如闲置商业场地资源、可用载体资源和辖区内存量企业等资源,积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向区、市申请专项用地指标和争取纳入自治区、市层面统筹推进项目,为企业进驻提供建设用地。积极应对工业用地“招拍挂”新政策,加快工业购地项目评估办法,用好土地储备资金。

3.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大力推进以道路、水、电、气、通信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投资兴建工业标准厂房,鼓励有实力的投资者参与园区建设,推行园区公共设施项目的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加强园区生活能力配套建设,为企业进驻提供良好条件。

4.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南宁条件相对成熟的产业园区可以与其他行政区域的产业园区合作,共同发展“飞地经济”;也可以鼓励东部地区开发区和企业通过租赁、股份经营等方式在南宁现有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内设立“区中区”、“园中园”,通过建立科学的利益机制,实现互利共赢的经济发展模式。

(四)大力筹措建设资金,保证投资项目实施进度

1.积极争取银行资金支持。抓住国家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各家商业银行总行信贷资金向南宁的转移产业倾斜,增加金融资源,加快信贷资金投放。

2.积极发挥投融资平台作用。充分发挥政府组建的大型投资公司的投融资作用,完善投资公司信用担保条件,努力扩大投融资规模,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支持企业扩大发行企业债券。

3.积极争取中央投资支持。利用国家扩大政府投资的政策,争取国家将南宁投资量大、产业链长、自主创新能力强的项目纳入中央的投资支持范围;抓住国家加快审批核准符合扩大内需政策的重大项目的机遇,力争一批事关南宁发展战略的重大项目在中央支持下实现突破;抓好中央增发国债并以转贷方式解决地方资金配套的契机,争取更多中央国债转贷资金投到南宁。

4.用好北部湾重大产业投资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从2008年起连续5年每年安排10亿元用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重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分别根据项目的不同性质和实际情况采取投资补助、贷款贴息、资本金注入和有偿使用等不同支持方式,将会给南宁的重大产业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5.拓宽民间投资渠道和领域,引导民间积极投资。批准成立更多的小额贷款和担保公司,扩大担保金额和增加融资扩股渠道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为来自东部的中小企业能迅速在南宁投产提供便利。

(五)注重引进龙头企业和大企业,发挥带动作用

1.加大对世界500强企业的引进力度。鼓励和吸引在东部落户的跨国公司和大企业集团,前来设立生产制造基地、配套基地、服务业外包基地,以及物流采购中心、研发中心、管理营运中心和地区总部。

2.引导中央企业和国内大公司到南宁投资或设立分部。积极做好基础性工作,主动加强与中央部委和中直大企业的沟通联系,掌握中央企业在广西设立直属企业的计划,对可能进入南宁发展的已建立联系的中央企业采取一对一、点对点的招商引资方式,有计划和有针对性地邀请国内有实力的企业、客商到南宁参观考察、洽谈项目。

3.培育壮大本地一批成长性好、带动作用明显的企业。努力培育一批优势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形成一批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30亿元乃至50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重点支持南糖、南化、南南铝业、广发重工等骨干企业尽快上台阶。

(六)大力营造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环境

1.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通与周边地区的交通连接。一是加快把南宁建成区域性国际交通枢纽中心,沟通南宁—新加坡陆路和南宁通往东盟国家航空的国际通道。二是尽快完善铁路、公路网络,构建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降低物流成本,提升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力。

2.完善城市功能。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对外招商和融资的力度,吸引国内外资本参与公路交通、城市交通、水利设施以及城市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旧城改造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3.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着力解决外来企业在南宁市投资建设、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创新服务企业方式,提高服务企业水平,重点加大为转移产业和转移企业服务的力度,推行导办服务、限时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等特色服务,开展集群式服务,主动为投资者着想。

4.抓好人才的教育培养。加大职业技术培训力度,建设一批综合性职业教育培训基地;用好国家对农民工培训补贴的政策,确保培训经费都用到农民工的技能培训上;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开展“订单式”教育培训,大专院校可以为企业代培中高级技术管理人员;在企业的生产发展中培养一大批懂管理、会经营的企业管理队伍。

(七)保护环境,推动承接产业发展循环经济

承接产业转移必须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承接的产业要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本地区的产业发展规划。

1.坚决贯彻产业承接开发目录的要求,做好项目的监督检查。区域承接的产业分为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等,是引导地方承接产业转移和政府管理部门管理产业转移项目的主要依据之一。对入区的项目要在效益和实力、环保、耗能、发展前景、科技含量等方面进行调研和评估,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由科技部门参与项目的立项审查和实施督查。

2.鼓励引进的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设立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研发专项资金和相应的应用示范专项资金,鼓励其在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和废弃物利用等环节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积极探索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模式。

3.建立区域性的环境安全预警预报制度和区域环境重大事故灾害通报制度,提高区域整体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注释:

[1]陈向群市长在南宁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摘要).2008-11-13.

[2]转“危”为“机” 南宁工业总量首超千亿元[N].南宁日报,2009-01-06.

[3]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县土地等别及工业用地出让最低标准.2007-01-01.

[1]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解读[M].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

[2]陈耀.东西部合作互动 集群迁移与承接策略[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9(1).

[3]张冬梅.提升西部地区产业承接能力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08(10).

[4]郭立宏,马雄光,喜济峰.广西如何增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J].学术论坛,2007(11).

[5]李德敏.广西承接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战略思考[J].桂海论丛,2008(2).

F062.9

A

1009-4245(2010)01-0029-05

作者:郑敏,中共南宁市委党校讲师,邮编:530007

责任编辑:黄传英

猜你喜欢
南宁市南宁园区
数读南宁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民主路小学
Sam’s Family
眷恋南宁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关 公
园区的开放样本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南宁出差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感受南宁历史,感受美丽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