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生态立市战略实施问题研究

2010-08-15 00:44中共玉溪市委党校课题组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玉溪市玉溪旅游

中共玉溪市委党校课题组

(中共玉溪市委党校,云南 玉溪 653102)

玉溪市生态立市战略实施问题研究

中共玉溪市委党校课题组

(中共玉溪市委党校,云南 玉溪 653102)

生态立市是云南省玉溪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但目前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难度大、水污染防治形势严峻、矿电业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城市污染治理困难等严重地影响着这一战略的实施,因此,必须通过生态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强化治理等途径来抓生态的建设和恢复工作。

玉溪市;生态立市;制约因素;对策建议

加强生态建设,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安全,破除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云南省玉溪市(以下简称玉溪或玉溪市)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立市之本,既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也是实践的呼唤,是基于对玉溪市情的深刻认识和玉溪未来的科学谋划,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特别是主要决策者的战略眼光和政策水平、理论水平以及领导科学发展的水平。

一、玉溪市实施生态生态立市战略的优势和制约因素

生态资源是玉溪最重要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玉溪最明显的优势,生态挑战是玉溪最严峻的挑战。玉溪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既有优势,也存在若干制约因素。为顺利推进生态立市战略的实施,必须找准优势和制约因素,采取积极措施,扬长避短,发挥优势,逐步减少制约因素,使生态立市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一)优势

1、生态优势。玉溪自古湖“海”相连,山水相映,山水均是玉溪最宝贵的财富和不可或缺的资源。植被较好、森林覆盖率高,污染净化能力强,市内20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224.39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0.17%。“三湖一海”是玉溪人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和生态优势。抚仙湖是全国第二深淡水湖,蓄水量达206.2亿立方米,占云南9大高原湖泊蓄水总量的68.3%,约占全国湖泊淡水总储量的9.16%,自身净化能力强,水质良好,是云贵高原最璀璨耀眼的一颗明珠。“三湖一海”构成了珠江水系最大的淡水湖泊生态系统,是实现玉溪市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齐头并进的前提。

2、区位优势。玉溪市地处滇中,先秦时期是古滇国的中心地带,素有“云烟之乡”、“花灯之乡”、“聂耳故乡”的美誉。交通便捷,北距省会城市昆明86公里,南距国家一级口岸河口约300公里;北上昆明与贵昆线、成昆线、南昆线接轨,到昆明国际机场仅1小时车程;通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区域性国际大通道——泛亚铁路和昆曼高速公路在玉溪交汇,是连接东盟的重要门户和交通枢纽,是中国内陆面向东南亚、南亚经云南“走出去”的战略要地。作为“大昆明经济核心区”和“滇中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上承省会中心城市,下连滇南和辐射东南亚、南亚各国的集散功能,昆玉已呈现一体化发展趋势,“新昆明”和“三湖”生态城市群紧密相连、交融发展。

3、产业优势。玉溪拥有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玉溪市委市政府坚持改革开放,抓住发展机遇,依靠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培育发展了以亚洲最大的卷烟企业集团为代表的一批产业支柱,“两烟”及配套产业的支柱地位不断巩固提高;矿电产业和水能资源以及旅游文化产业的优势正在显现;县区优特产业的发展潜力较大,基础较好;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

4、思想基础。经过七年来生态立市战略的实施,各级党政领导生态意识增强,对生态立市在思想上形成共识,工作上积累了经验,锻炼了干部。“生态立市”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关心和支持,全市上下形成了“生态立市”的浓厚氛围。

(二)制约因素

1、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难度大,水污染防治形势十分严峻。玉溪市水资源保护的压力很大,水污染防治形势十分严峻。“三湖一海”是生态立市建设的优势,但生态脆弱,周边全是云南省精致农业最发达的地区,土地复种指数高达200%至300%,污染物排放控制难度大。玉溪人均耕地仅有0.86亩,低于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土地承载压力持续增大,农业外延扩大再生产仍占一定的比例,广度开发的余地非常有限。由于农药的大量施用,对土壤造成污染,并随灌溉或雨水流进河湖中,加重了水体的污染程度。抚仙湖水质中,总磷、总氮、藻量仍有上升危险,稳定保持Ⅰ类水质的任务极其艰巨;星云湖、杞麓湖水质仍为Ⅴ类;要在三年内恢复到Ⅲ类水质,治理工作任重道远。

2、矿电产业节能减排工作任务艰巨。一是玉溪优势产业中,除烟草及配套产业外,冶金、化工、有色金属冶炼、建材等都属于高污染行业,对环境具有较大的影响。随着矿产等优势产业的发展,加快工业化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矛盾突出,处理不当,生态环境有可能恶化。二是随着“工业强市”的全面展开,产业结构调整也有段过程,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非一朝一日,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部分产业在一段时间内仍以资源消耗型为主,污染负荷相对较高;传统生产方式仍占相当分量,产业层次和科技含量低,外延式扩大再生产短时难以改变。矿产资源的开采造成矿区植被破坏,引起水土流失,自然景观保护难度大。

3、城市环境污染治理难度大。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玉溪中心城区生活污水排放量迅速增长,治理难度大;中心城区机动车尾气污染突出。截至2009年4月,玉溪市民汽车拥有量已达426929辆,在24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每天就有15万辆的车流。车辆的急剧增长导致畅通工程压力大,车尾气污染越来越突出;中心城区的饮食、娱乐、服务企业不断增多,产生的油烟、噪声污染也随之增多等。

二、玉溪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的路径

玉溪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的基本思路应该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玉溪生态市建设为主要载体,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为主要抓手,分中心城区、“三湖”地区、哀牢山区三大片区统筹发展,并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把玉溪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生活宽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最具发展活力、最适宜居住的地方。

(一)一个载体——玉溪生态市建设

所谓“生态立市”,就是要立足玉溪市情,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以建设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谐的生态人居、先进的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坚持在综合循环利用资源中谋求又好又快的发展,在保护建设生态环境中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与生态市的要素、要求和考核指标具有一致性,故可以以生态市建设作为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的载体,生态市建设的目标可作为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的近期和中期目标,为此,要加快制订和实施《玉溪生态市建设规划》。

(二)两只抓手——结构调整、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

1、抓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是“一调管长远”的事,要坚持“在调整中发展,在发展中调整”的方针,调优一产业,调强二产业,调好三产业,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践证明,市委确定的“三优一特”的发展思路是正确的,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有必要对“三优一特”总体产业发展框架下的具体思路进行调整和完善。第一,烟草产业。继续实施提质创新工程,重点抓好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文化创新。第二,矿电产业。矿电产业要创新发展思路,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适度控制规模。在当前市场不景气的形势下,应转变单纯“向规模要效益”的思路,适当扼制大规模开采、大规模冶炼的做法,适度控制规模,休养生息。二是发展下游企业。要努力改变生产销售初级产品的低层次产业发展态势,培育和引进高科技企业,开发下游产品,向精深加工延伸。三是实现循环发展。要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要求,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发展之路,并积极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第三,旅游产业:从玉溪旅游资源的状况、特性及其空间分布,旅游地历史文化背景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旅游者的类别、兴趣及其需求来分析,玉溪旅游业的定位只能是:休闲文化生态旅游。要把玉溪旅游放在云南旅游的大格局中来思考。如果把云南现有的旅游优势区域作为“点”,再将各个“点”连成“线”,大体是一个“h”形,左竖线顶端是迪庆、丽江,中间与横线的交汇点是大理,底端是腾冲、德宏;右竖线顶端与横线交汇点是昆明,底端是西双版纳,玉溪处于中点。结合地理位置和交通情况来分析,玉溪处于昆明——西双版纳两大旅游区的中途,因离省会昆明较近,故境内的各旅游点现在很大程度上仅作为昆明和本地游客当天往返的休闲之地以及外地游客途中小游之所。要消除这一瓶颈,必须有大突破。可以通过建设红塔城市文化旅游园、“三湖”生态公园、哀牢山·红河谷生态风情园,打造玉溪旅游大势,最终达到玉溪旅游“建成大产业,形成大气候,实现大发展”的目标。第四,县域特色经济。从近年来玉溪县域经济发展的情况看,总体上存在发展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经营模式差、品牌效应弱等问题,因此,县域经济的发展要在扩大规模、提高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打造品牌上下功夫。

2、抓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当今世界,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综合竞争力。玉溪具有明显的生态强势,但在中期工业化发展过程中,越是有生态强势的地方越容易出现生态脆弱。因此,玉溪的发展,必须坚持生态第一的理念,实现生态优势和经济优势的最佳组合和良性循环,积累生态资本。要着力抓好农业“绿色化”、“无公害”,工业“清洁化”、“无害化”,有效控制两大面源污染;着力抓好重点区域的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文化建设等工作。

(三)三大片区——中心城区、“三湖”地区、哀牢山区

1、中心城区——红塔区。玉溪中心城区作为玉溪市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要在实施生态立市战略中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根据红塔区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条件,应确立建设生态城市、发展新型工业、优化产业结构的发展路径。第一,要建设生态城市。以创建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活动为载体,以建设现代宜居生态城市为目标,全方位加强生态城市建设。要参照联合国和我国制订的有关生态城市、宜居城市的指标,加紧制订玉溪现代生态宜居城市指标体系,为建设现代生态宜居城市提供指导。第二,要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建设三个园区:在现有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片)和研和工业园区(南片)的基础上,可考虑在北片再建一个工业园区;培植三大龙头:在稳定发展烟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培植两大上档次上规模的支柱产业;最终形成“三龙献宝”的格局。第三,要发展昆明城郊型经济。昆明作为云南的中心城市,已经聚集或将会聚集大量的人才资源、技术资源和比较雄厚的发展资本等生产要素,在推进云南现代化进程中,它无疑起着主导和辐射的作用。玉溪与昆明在地域空间上毗邻,呈现出昆明市郊的特点,所以应该承担起中心城市副都会的职能。可以断言,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和功能的调整,昆明未来部分工业企业的技术、资本等梯度转移到邻近地区势在必行。玉溪应该珍惜这一良机,积极融入“滇中经济圈”,实现从单纯的地域对接,到思想观念、发展思路、产业结构等的全方位对接,努力为促进玉溪的发展创造条件,拓展空间。第四,要打造城市文化旅游。基本思路应该是:建设红塔文化旅游园。分片区设计和开发旅游产品,并以“斑点”、“廊道”相联结,形成各景点既各具特色又相互呼应的红塔文化旅游园。为提升旅游园区的文化品位,要打好聂耳文化品牌、红塔工业文化品牌、生态文化品牌。依照建设聂耳文化广场、出水口公园、红塔公园、玉溪大河一二期工程的做法,用经营公园的理念经营城市。

2、“三湖”地区——澄江、江川、通海、华宁。坚持“因湖立策,治湖为先,治湖为本,湖清民富”的工作指针。围绕“三湖”发展生态经济,围绕“三湖”建设生态环境。第一,建设“三湖”生态工业园区。按照市委领导提出的工业园区化、城市化的思路,可考虑在江川、通海、华宁交界地建设一个上规模、上档次的生态工业园区,将“三湖”四县的来料加工企业迁入园区发展。这样,既有利于整合生产要素,加强统一管理,又可以大大缓解“三湖”的环境压力。“三湖”生态工业园区要按循环经济理念规划、建设和改造,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和工业生态效应,围绕核心资源和技术发展关联度高的产业,使上游企业的废物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料,推动不同行业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耦合,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第二,超前规划、分步建设“三湖”生态公园。建设“三湖”生态公园的构想,来源于对“三湖”旅游资源的特性和打造旅游强势的思考。“三湖”及周边地区既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主要是水态景观、森林景观、田园景观),又有独特的文化景观资源(主要是历史文化、水文化、民间文化),且“三湖”在空间分布上紧紧相连,是世界上独具特色的高原景观,具备打造特大综合旅游区的条件。从生态旅游的内涵分析,生态旅游要求既满足旅游者享受自然的精神需求,又要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而抚仙湖的明净以及“三湖”各自水生态的比较差异,是对旅游者进行环境教育的“活教材”。从打造旅游强市的角度看,只有展示出玉溪旅游的大手笔、大气势、大景观,才能“斩断”国内外旅游者对玉溪周边地区旅游产品的向往和依赖。因此,可考虑利用“三湖”相连的景观分布特征,将澄江、江川、通海、华宁四县纳入“三湖”生态公园的范围,对该范围内的旅游项目、旅游区、旅游点以生态旅游理念进行统一形象设计和功能分区,使其有机地连接在一起,通过分步建设,最终形成一个超大规模的“三湖”生态公园。分步建设“三湖”生态公园,要打好三张牌:一是打自然生态牌。即以“三湖”生态资源和自然景观为载体,设计开发集休闲、度假、康体、娱乐、观光为一体的旅游项目和产品。二是打历史文化牌。“三湖”地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打造旅游品牌的角度,可设想开发六大历史文化旅游项目:“人类摇篮”——澄江帽天山;“沉落之城”——抚仙湖水下古城;“古滇王国”——滇池、抚仙湖、星云湖交汇区;“大理开国之地”——通海;“宁州古城”——华宁;“宣慰都元帅府”——通海曲陀关。要加强对相关历史资料的整理和历史文化的研究,为项目开发提供历史文化资源。三是打观光农业牌。依托“三湖”的自然布局和湖区农业的基础和优势,按照生态旅游要素,规划发展花卉产业,打造鲜花海洋;规划种植烤烟,打造黄金海岸;规划发展蔬菜和水果产业,打造碧玉原野。第三,进一步加强“三湖”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三湖”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已形成了较为科学完整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模式及方法。《云南省抚仙湖管理条例》、《云南省星云湖管理条例》、《云南省杞麓湖管理条例》经省人大批准实施,使“三湖”治理与保护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但“三湖”保护与治理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万不可掉以轻心。今后,应在完善管治机制、加强源头治理、注重科学治污上进一步加大力度。

4、哀牢山区——易门、峨山、新平、元江。哀牢山区推进生态立市的重点应该是:利用多样化的气候和山区优势资源发展特色经济,依托哀牢风光和民族风情打造旅游强势,针对哀牢山的生态条件和环境现状护理山脉生态。一是推进矿电产业升级(前面已述及,不再赘述)。二是开发特色生物资源。哀牢山区具有发展特色生物资源的独特气候和地理条件,开发生物资源大有可为。要坚持产业化、规模化、科技化、关联化的经营方针,将特色生物资源打造成哀牢山区最大的优势产业。三是建设哀牢山·红河谷生态风情园。哀牢山以其古老(历史上曾有古哀牢国)、原始、神秘,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红河谷更是因为与加拿大民歌《红河谷》同名而占尽名声之先机,并打上了令人向往的美丽、爱情、田园的烙印。这二者之中所蕴含的旅游资源优势不言而喻。因此,建设哀牢山·红河谷生态风情园具有天然的、无可比拟的条件,可将其打造成玉溪境内除“三湖”生态公园之外的另一大旅游品牌,其范围可涵盖易门、峨山、新平、元江四县的所有旅游景点景区和旅游项目。鉴于“哀牢山”、“红河谷”已经具有品牌效应,要加紧哀牢山·红河谷生态风情园的注册工作。由哀牢山系的生态条件所决定,哀牢四县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自然要以山为本,坚持“因山立策,治山为先,护山为本,山青民富”的方针。要建立一套包括森林覆盖率、水土保持率、空气质量、水土污染控制、生物多样性等在内的科学的哀牢山脉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严格按照这套体系来指导和规范环境保护和其他各项工作,确保中国哀牢山的生态完整性,以庇荫我们的子孙后代。

(四)四项机制——依法推进机制、扶持补偿机制、科技支撑机制和干部考核机制

玉溪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必须有相应的机制做保障。从长效机制上考虑,至少要建立四项保障机制:

1、依法推进机制。应制定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的法规政策,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政府职能转变和干部履职等方面的法律规章和指导意见以及相应的配套政策,使生态立市战略依法推进,确保生态立市战略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2、扶持补偿机制。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决不是不要发展,而是为了实现更好更快更久的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玉溪市情,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势在必行。但也要看到,目前玉溪尚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资源和环境压力较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还面临诸多的困难及制约因素。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短时期内必然会给经济发展带来较大的困难和压力。因此,有必要建立相应的扶持和补偿机制。要通过争取资金要政策,针对各县的执行情况予以适当的扶持和补偿。

3、科技支撑机制。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态立市就是科技立市。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生态建设,都必须以科技作为支撑。因此,要牢固树立依靠科技推进生态立市的理念,建设科研机构,开展科研合作,培养科技人才,推广科技成果,发展科技产业,提高科技贡献率。

4、干部考核机制。生态立市战略能否顺利推进,很大程度取决于各级领导干部的作为;而领导干部如何作为、有多大作为,很大程度又取决于干部的政绩观。因此,必须制定符合科学发展观、体现生态立市要求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指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积极推进生态立市战略的实施。

责任编辑:陈文兴

F127

A

1671-2994(2010)03-0038-04

2010-04-09

田绍荣(1955- ),男,云南建水人,中共玉溪市委党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副教授。研究方向:党的建设与区域发展。(课题组长)

课题组成员:张兴林、黄文其、管必英、彭燕洁。

*本文系中共玉溪市委党校2009年度校级重点课题《玉溪生态立市战略实施问题研究》的成果。

猜你喜欢
玉溪市玉溪旅游
玉溪 滇中的清流如玉
玉溪市总工会:开展下乡扶贫义诊活动
玉溪市老年大学书画作品展示
碧玉清溪 墨韵飘香——玉溪市老年大学书画系发展侧记
玉溪市粮食局 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取得实效
献给玉溪师院的歌
旅游
从《玉溪文征》看滇中传统休闲文化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