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公民科学素质 建设创新型城市

2010-08-15 00:43黄新苹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科普素质科学

黄新苹

(郑州师范学院化学系,河南郑州 450044)

提高公民科学素质 建设创新型城市

黄新苹

(郑州师范学院化学系,河南郑州 450044)

提高城市全体公民的科学素质,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基本要求和迫切需要,也是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城市,除了从管理决策层、城镇居民、农民和未成年人四类人群着手外,还要加大科普场馆和科普资源的建设和利用。

公民科学素质;创新型城市;科普资源

建设创新型城市,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优势的迫切需要,是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之举,也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关键是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特别是提高全体公民的科学素质。中国科普研究所 (受中国科协委托)于 2007年 12月至 2008年 2月进行了2007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统计结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 10.4%,城镇劳动人口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 3.0%,农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 1.0%。

一、公民科学素质提高的几个切入点

1.提高领导干部科学素质。领导干部是管理层和决策层,他们的科学素质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执政能力和水平。面向领导干部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对于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增强领导干部自觉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学决策的能力,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提高领导干部科学素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将提高科学素质列为领导干部培训、教育规划和相关计划的重要内容。第二,创建学习型机关,其学习培训制度应体现提高领导干部科学素质的要求。第三,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应将提高学员科学素质列入教学计划,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落实。第四,举办讲座、报告会等活动,编辑出版面向领导干部的科普读物,向领导干部介绍现代科技知识及其发展趋势,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第五,在报刊、电台、电视台和各级政府网站创办有关提高领导干部科学素质的栏目和节目。

2.提高城镇居民科学素质。城镇居民是城市建设最主要的参与者和主力军,他们的科学素质高低对建设创新型城市具有重要影响。所以,应该在城镇居民中倡导和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降耗、安全生产、健康生活等观念和知识,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提高城镇居民科学素质,应该做到:第一,加强对劳动者科技教育培训的宏观管理,进行专门的规划、组织和监督实施。同时,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合理分工、加强合作。第二,将劳动人口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内容纳入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课程内容和培训教材,将有关科学素质的要求纳入国家职业标准,作为各类职业培训、考核和鉴定的内容。第三,在企业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技能培训和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等活动,着力加强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教育,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第四,优化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为劳动者提高科学素质提供更多机会和途径。

3.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农民也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力量,大量农民工为城市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农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对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意义重大。激发广大农民提高科学素质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提高其获取科技知识和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并将推广实用技术与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结合起来,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应采取的措施有:第一,加大宣传和培训。逐步建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适应需求的农村科学教育、宣传和培训体系,开展面向农民的各类科学教育活动。结合实施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计划、绿色证书工程、星火科技培训专项行动、科技致富工程等,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多渠道加大培训力度。重点培育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农户。发挥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农业科教与网络联盟、有关大中专院校和其他农村成人教育机构在农村科技培训中的作用。第二,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下乡和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科普活动。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总结推广科技特派员、科技入户、科技110、科普之冬 (春 )、科普大集、专家大院、科技咨询服务站、科技大王下乡、科教兴村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探索科技人员与农民互动的科技咨询服务长效机制。开展农村科技、科普示范活动,建立和完善示范体系。大力发展科技、科普示范基地,发挥好它们的示范作用。第三,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服务组织网络和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重点扶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专家咨询服务和志愿者队伍,形成动员科技人员为“三农”服务的有效机制;培养农民技术员队伍,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传播能力。加强农村基层科普能力建设。依托农村中小学、村党员活动室、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文化站和有条件的乡镇企业、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农民合作组织,发展乡村科普活动场所。推动乡村科普橱窗、宣传栏等建设,开发和充实适应需求、富有特色的展示教育内容。

4.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主人,提高学校科学教育质量,使中小学生掌握必要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增强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必须做到:第一,开展学龄前科学启蒙教育,积极推广义务教育阶段的综合性科学课程,逐步推进高中科学课程改革;深化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定期监测科学教育质量。第二,提高农村未成年人科学教育水平和质量。结合农村实际,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科学教育资源建设,发展针对农村校外未成年人的非正规教育,开展生活能力和生产技能培训等科普活动。第三,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增强创新意识和提高实践能力。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险等知识。加强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宣传教育。发挥未成年人在家庭和社区科普宣传中对成年人的独特影响作用。第四,通过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科技专家进校园 (社区、科普基地)、中学生进科研院所(实验室)等活动,组织科技工作者与未成年人开展面对面的科普活动。第五,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利用科技类博物馆、科研院所等科普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的教育资源,为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服务;加强现有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综合性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专门的科普活动场所;发挥社区教育在未成年人校外教育中的作用。

二、加大科普场馆和科普资源的建设与利用

1.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对现有科普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充实内容、改进服务、激发活力,满足公众参与科普活动的需求。整合利用社会相关资源,充分发挥科研基础设施的资源优势,发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多渠道筹集资金,在充分研究论证的前提下,新建一批科技馆、自然博物馆等科技类博物馆。在城乡社区建设科普画廊、科普活动室、运用网络进行远程科普宣传教育的终端设备等设施,发展基层科普设施。增强综合性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有条件的市 (地)和县 (市、区)可建设科技馆等专门科普场馆,在一些市 (州、盟和县)配备科普大篷车,以“流动科技馆”的形式为城乡社区、学校特别是贫困、边远地区提供科普服务。

2.提高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第一,加大各类媒体的科技传播力度。大幅增加电视台、广播电台科技节目的播出时间,提高各类科普出版物的品种和发行量,综合性报纸科技专栏的数目和版面,科普网站和门户网站的科技专栏等。第二,打造科技传播媒体品牌。提高科技频道、专栏制作传播质量,培育一批读者量大、知名度高的综合性报纸科技专栏、专版和科普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形成一批在业内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科普出版机构。第三,发挥互联网等新型媒体的科技传播功能,培育、扶持若干对网民有较强吸引力的品牌科普网站和虚拟博物馆、科技馆等。第四,引进现代营销模式与先进编创技术,注重市场调研,提高播出和编辑出版质量。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普出版物发行渠道,加强网点建设,大力扶持科普出版物在农村和边远地区、民族地区的发行工作。第五,提高各类媒体对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指导公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应对突发事件。

3.鼓励原创性科普作品的创作。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加大对优秀原创科普作品的扶持、奖励力度,吸引和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科普作品创作;调动科技工作者科普创作的积极性,把科普作品纳入业绩考核范围;建立将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的新成果及时转化为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资源的机制;鼓励和支持科普创作、科技传播专业团体发挥作用;制定优惠政策和相关规范,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科普资源开发。推动科普、科技、教育、传媒界的有效合作,引进国外优秀作品,借鉴国际先进创作理念和方法,促进我国科普创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4.突出科普基础设施的社会公益性。对科普教育功能薄弱的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完善基层科普设施的功能。引进和开发适应公众需求的活动项目,创新活动方式,增强吸引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增强社区科普设施为老年人服务的功能,为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提供条件和机会。落实科普场馆对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优惠措施,落实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各界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提供捐赠、资助,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专业科普场馆。

[1]任磊.2007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深度访谈报告[J].科普研究,2008,(6).

[2]谢凤娟.浅论科普教育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作用[J].教育长廊,2009,(6).

[3]张增一.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标准定位的思考与建议[J].科学中国人,2009,(6).

[责任编辑 张敬燕 ]

C915

A

1671-6701(2010)05-0077-03

2010-07-10

黄新苹 (1974-),女,河南洛阳人,博士,郑州师范学院化学系主任。

猜你喜欢
科普素质科学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科普达人养成记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科普漫画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