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阳
(中州大学 办公室,河南 郑州 450044)
浅谈图书馆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责任
赵 阳
(中州大学 办公室,河南 郑州 450044)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有先进的文化为其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精神支撑、道德基础和文化条件。作为公益文化事业的图书馆,是广大群众享受终身教育的课堂,理应承担传播先进文化、建设学习型社会、维系中华民族精神纽带的重大责任。
和谐社会建设;图书馆;责任
1.和谐社会是图书馆发展的基础。和谐社会是图书馆发展的基础,其构建和运行与图书馆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要建立的社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期望达到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社会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我们的图书馆事业必须自觉纳入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大主题中,要自觉地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最大作用。事实上,图书馆也只有在构建和谐社会这样一个宏观框架内才有可能大有作为地开展工作。
2.图书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有先进的文化为其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精神支撑、道德基础和文化条件。作为公益文化事业的图书馆具有保存人类文化成果、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技信息、开发智力资源的基本功能,是广大人们群众享受终身教育的课堂,担负着传播先进文化、提高全民族思想文化素质,维系中华民族精神纽带的重大责任。因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状况往往被当做国家或地区文明程度的一种标志。图书馆从古到今,起着传承精神文明、传播大众文化、教育广大民众、提高人口素质、稳定社会秩序、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为此,要培养高雅、先进、文明的图书馆文化,使图书馆成为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第一,图书馆是协调人际关系和谐的力量。图书馆史学家约翰逊在《西洋图书馆史》一书中指出:“在书籍和图书馆历史中,人的因素始终是最重要的。”图书馆诸多要素中的核心要素是读者,读者是图书馆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依据,图书馆与读者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图书馆的各项工作离开了读者就失去了意义。因此,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对读者充满人文关怀是图书馆与读者关系和谐的关键。图书馆首先要使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使全体人员的职业道德风范统一在一个目标上,树立一种良好的风尚,营造一种催人向上的氛围,增强图书馆的整体凝聚力,从而达到和谐组织和单位的目的。第二,图书馆是建设精神和谐的力量。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内在精神上的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人的内在精神是人类认识自然、适应自然和变革自然活动的理想追求、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的集中表现。造就精神上和谐的人,就是要使一个人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探索求真的理性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自由公正的宽容精神、执著敬业的献身精神。文献信息资源是客观精神的载体,记录社会、自然知识和信息,图书馆则是客观精神得以传递的场所,是维持和继承社会精神不可缺少的社会机构,担负着把社会精神移入作为社会形象载体的用户的职能。通过图书馆,作为客观精神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源被广泛地运用,提高了社会全体人员积极向上的理性信念,使社会全体人员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精神道德追求,以真善美的高度和谐统一为终极价值指向,从人之价值、意义、目的、权利、义务、责任、良心、道德诸角度追问和探寻个体完整人格、完美人性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存与协调发展的人类精神,并把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汇成一股巨大无比的精神合力,进而成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第三,图书馆是促进平衡和谐的力量。图书馆作为国家的上层建筑,是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具有管理、协调与和谐的职能。它的管理对象不仅仅是图书馆资料等有形资产,管理目标不再是简单地提高借阅量,增加流通率,而是平衡调整用户的文化层次和阅读能力,无差别对待弱势群体、特殊人群,为其提供针对性服务,给予他们文化教育和经济资源上的援助,填平他们与普通人群的信息沟通,帮助他们跨越个人发展的障碍,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能力,改善他们的生存状况,使他们能够过上稳定的生活。图书馆的这种协调、调整、管理等职能,无形中解决了人类社会的一些问题,也无形中调和了一些社会矛盾。另一方面,也将图书馆所有的决策和行为都融入到社会大结构中,关注社会发展,关注冲突与平衡、突变与渐变,让图书馆行为与用户的利益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自觉地为和谐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第四,图书馆是构建发展和谐的力量。倡导和谐意识,开创和谐事业,引导和谐行为,赢得和谐效益,已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如果我们能创建一种新型的和谐图书馆体系,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传播职能,利用现代的信息高速公路,建立完整系统的信息资源网络,为用户的需要提供一种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对各种信息与知识资源进行方便获取的服务方式,促进中央与区域之间、区域同区域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中国与国际之间的进一步沟通与合作,在大千世界的社会网络中做好穿针引线、构架友谊桥梁的工作,那么中国的图书馆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宏观历史条件下就可以创辉煌,立新功。
3.图书馆工作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一致的。社会分工的细化使社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越来越激烈,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对图书馆所藏文献资源迫切而广泛的需求。作为人类知识储存、传播集散地的图书馆,发挥自身优势为和谐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图书馆只有在和谐的社会环境里才能建立和发展,才能最好地发挥效能。图书馆是从微观角度为社会和谐进行传递和沟通,为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从这一点上说,图书馆工作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一致的。而社会环境因为有图书馆事业才能更好地走向和谐,更加健康地发展。
1.对国家承担传播先进文化的责任。图书馆是政府主办的公益性文化机构,是传播先进文化的主渠道。作为先进文化产品的集散地,图书馆保存的文化资源具有连续性和完备性,在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方面有重要责任。面对当今世界各种文化思潮,图书馆应坚持用先进文化影响整个社会,影响每一个社会成员。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文化讲座、文化活动、科普知识展览及读书宣传等公益活动,宣传知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法令,培养读者新道德、新观念,让公众认识到自身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权利与义务,从而形成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动力。
2.对社会承担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责任。构建学习型社会是世界潮流发展的必然,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学习型社会具有持续、整体、全面等特点。图书馆收藏有丰富的文献,通过向大众提供知识信息,改变他们的知识机构,提高其知识水平和辨别真伪、是非的能力。图书馆的教育不受时间、空间、年龄的限制,是一种永久的、层次更高的、与社会经济文化建设联系更为密切的教育,其教育特点与学习型社会的持续、整体、全面的发展特点完全一致,是其他教育机构无法取代的。图书馆利用自身优势,在全社会形成爱书、读书、用书的良好社会风气与氛围,起到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城乡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作用。
3.对民族承担维系精神纽带的责任。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中国人民的精神纽带,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这些宝贵遗产具有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社会心理和共同语言,是民族精神的文化象征。图书馆蕴藏的中国历代文化典籍,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是民族文化的个性展示,无论是爱国主义方面的文献、团结统一思想的图书,还是表现中华民族爱好和平、勤劳勇敢品质方面的著作,都在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每一分子,成为强化民族凝聚力、维护中华稳定和谐的精神支撑。
[1]张华.论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图书馆学刊,2006,(1).
[2]刘丽达.和谐图书馆与和谐社会的同步发展[J].图书馆学刊,2006,(6).
[3]马永宽.和谐社会的图书馆服务创新之探索[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5).
[4]王雪红.对和谐社会图书馆工作创新的探索[J].黑龙江史志,2007,(11).
[责任编辑 陈 静 ]
C931.2
A
1671-6701(2010)05-0084-02
2010-06-10
赵 阳 (1970-),男,河南郑州人,本科,中州大学办公室助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