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超
试论山东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宋 超
山东省农村文化服务建设领域存在着政府作用不到位、农村文化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等问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越来越严重。我们要充分意识到当前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强化政府责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多予、少取、放活”,重点做好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执行、努力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和供给方式的多样化、合理开发和利用民间文化资源等方面工作。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农村;文化管理
山东省是一个人口大省,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人口达到6000多万,占全省总人口的2/3左右。因此,加快实现经济文化强省最重要的任务在农村,在全省上下全力以赴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设文化强省的过程中,如何满足农村大众的文化需求、为农村广大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是当前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需要亟待解决的课题。
虽然山东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相对于广大的农村而言,我们的公共文化服务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还远远跟不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能满足广大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目前,山东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府作用不到位,农村文化管理制度存在缺陷。随着国家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日渐重视,我省也陆续出台了涉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法律法规,但是长期以来,各级政府中普遍存在着重经济、轻文化的发展理念,政府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视不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处于农村工作中的边缘化状态,这也导致了农村基层文化在管理体制上的漏洞与缺陷:
首先,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管理部门职责不清,农村文化建设队伍结构老化,人才缺乏,政府行为不到位造成的体制性障碍制约着农村公共文化机构的发展,面临重重压力的公共文化机构很难为农村提供较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其次,目前我省大部分县市还没有建立基层文化建设专项基金,资金短缺和资金投入不足造成了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动力不足,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滞后。再次,尽管我省一部分地区如潍坊、青岛等已经初步建立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大部分地区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状不尽人意,而且城乡差别巨大,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差别巨大。
第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越来越严重。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农村生活的人们对于文化和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现实中由于资金不足和专业人才的缺乏,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资源非常缺乏,现有的公共文化设施陈旧,活动载体不多,一些基本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基本处于瘫痪状态。由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产品供给严重不足,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也成了农村中见怪不怪的普遍现象。
尽管政府为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组织了“三下乡”之类的活动,但是这一类文化活动的数量还远远不能够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同时,政府组织的公共文化活动有的只是临时性的,有的不能贴近农村生活和农民的实际需要,因此,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
第一,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一方面能够满足广大农村群众日益增强的文化需求,抵御低俗文化在农村的蔓延,维护农村的稳定与发展。另一方面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也能够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从文化层面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从而为提高农村的劳动生产力水平打下基础。
第二,山东省农村文化事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自去年以来,省委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战略部署,吹响了我省文化发展的号角,激发了全省上下文化发展的活力。我省先后制定出台了10个推进改革的政策文件,建立完善了推进改革发展的领导和工作机制,省和12个市设立了总额达2亿多元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为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已进入全面推进阶段,文化事业发展也呈现出“各级重视、工作主动,点上突破、面上铺开”的良好势头,这为我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氛围和环境,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条件。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建立适应我省实际情况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当前我们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强化政府责任。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村大众的公共文化需求,提供必要的公共文化服务,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政府是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政府行为的到位和政府责任的落实对于整个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重视文化建设,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最基本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就是坚持以农民的需要为根本,向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必需的文化产品,文化建设的步伐要跟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的需要,文化形式要与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相适应,不断提高农村群众的生活质量,实现农村和谐发展。
第三,“多予、少取、放活”。“多予、少取、放活”是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也应当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遵循的原则。“多予”就是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调整投入结构,争取建立农民文化权益的保障体系和农村文化发展的支持体系;“少取”是指降低文化成本,减少在文化方面加重农民负担的行为和损害农民利益的情况,减少对农村文化资源的侵夺;“放活”意味着创新和发展,也就是解放农村文化生产力,放活农村文化政策,形成开放的农村文化阵地。
除了上述原则,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执行。目前,我省已经认识到了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并提出了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建设县、乡镇和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要推进农村重点文化工程建设等举措。在政策措施比较完备的情况下,我们要使用合理的政策执行手段达到预期的政策目标,提高政策的执行力。例如,各级地方政府要认真领会上级文件精神,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时效性的具体的地方文化发展的政策,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理顺部门关系,以保证政策执行的效果。
第二,努力实现我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和供给方式的多样化。在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政府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力度的同时,也要重视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如民营企业、民间文化团体等组织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中来,形成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大力兴办各类面向农村的文化设施,举办各种公益性文化活动。另一方面,政府还要不断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项目和范围,争取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满足农村中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群体的精神文化需要。
第三,合理开发和利用民间文化资源。作为一个文化大省,各具特色的农村文化是我省的文化命脉,也是我们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资本所在,现在我省的一些地方政府非常重视对当地文化资源的开发,但是,对这些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进行,要合理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要通过适度合理的开发使传统的文化资源发扬广大,要避免单纯因为经济和盈利的目的对农村文化资源的巧取豪夺,从而导致文化资源的迅速衰竭乃至消失,甚至损害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在农村大众中造成非常坏的影响。
[1]杨利英.我国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的新经验[J].理论探索,2009,(4).
[2]安士银.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3]程建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几点思考—以山西省文化建设实践为例[J].理论探索,2008,(1).
(责任编辑 孔祥敏)
book=177,ebook=177
宋超,山东交通学院管理系教师,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邮政编码250023)
G122:D422.6
:A
:1672-6359(2010)04-009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