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民生思想的价值学思考*

2010-08-15 00:45周国平刘小红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民生价值群众

周国平 刘小红

胡锦涛民生思想的价值学思考*

周国平 刘小红

民生问题是胡锦涛总书记高度关切的一个重要问题。胡锦涛民生思想是由价值涵量、价值主体、价值评判、价值路径等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民富、民权、民质、民意、民适是胡锦涛民生思想的价值涵量,人民群众是其价值主体,社会和谐是其价值评判,科学发展是其价值路径。

胡锦涛;民生思想;价值学

民生,顾名思义,就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等。简言之,民生即人民的生计,就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社会事业。民生问题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胡锦涛总书记高度关切的一个重要问题。自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在多种场合要求党和政府的各级组织和干部要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本文试从价值学维度即以价值为研究对象对胡锦涛民生思想作一分析和解读,藉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更好地学习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推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一、胡锦涛民生思想的价值涵量:“五民”一体

胡锦涛民生思想就其内容来看,极为丰富,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涵盖了收入分配、人权、文化、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笔者将其概括为“五民”,即民富、民权、民质、民意、民适,“五民”一体。

1.经济上,致力民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生产力的发展,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就没有更多的资源可供来实现我们要达到的目的,保障民权、提高民质、尊重民意、提升民适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解决民生问题首先必须解决经济上的民生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广大人民创造丰厚的物质基础。

2.政治上,保障民权。政治民权是广大人民群众最迫切的政治权利需求,它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通过各项政治体制改革,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维护和扩大人民民主权利。这就要求积极稳妥地深化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一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二要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三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四要发展基层民主,切实保障人民享有更多的民主权利。

3.文化上,提高民质。当今时代,文化成为了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标志。可以说,文化是民生之魂。文化的进步反映着社会的文明进步,文化的发展推动着人的全面发展。现在,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全社会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因此,关注民主必须关注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这就迫切要求我们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文化建设力度,加快文化发展步伐,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通过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文化民生工程,不断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民众素质;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4.社会上,尊重民意。早在2003年,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广大领导干部要“认认真真访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把立足民意,推动公共服务改革摆在了重要位置。从那以后,尊重公众意见“表达权”和征求意见、召开听证会等一系列健全公民诉求表达和倾听民意的机制不断创新,日趋成型,架设起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桥梁,从而日益展现出政府民主、开放、负责、透明的现代形象。在一个权利意识日益觉醒、政治文明不断进步的社会,民意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对党委、政府决策的影响势必与日俱增。所以,尊重民意、顺应民意是政府部门树立权威、赢得信任的基础,将公众的意见充分纳入到公共决策体系的考量中,是科学执政的重要手段。当权力部门日益清晰地表现出公共理性,重大项目决策科学化、政府与民意沟通渠道制度化乃至转型社会公共治理现代化,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5.生态上,提升民适。生态环境问题的本质就是民生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如果不加以高度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显性爆发。而优良的生态环境则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城市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民群众增强满意度和幸福感的重要方面。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任务,我们必须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当前发展实际,符合人民群众愿望,积极努力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只有生态文明理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才能得到提升。

二、胡锦涛民生思想的价值主体:人民群众

胡锦涛同志2002年10月在西柏坡考察时提出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三民”思想,是其民生思想的核心,集中体现了胡锦涛民生思想的“爱民亲民重民”情怀。而“三民”思想的最本质、最重要的价值指向就是人民群众,它把人民群众作为当代中国的惟一价值主体,而且是最高的价值主体。这从他对“三民”思想的相关论述中可窥见一斑。

“权为民所用”,蕴涵着对人民权利的本质、实现最广大人民权利的途径和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在我国,权力的基础是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执政为民是国家权力的本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知人民群众的重要地位,深谙以民为本的为政之道,多次强调共产党人要牢记自己的权力是人民给的,要把人民群众的评价作为评判领导干部掌权、用权的最高标准。为此,他作了最精辟的论述:“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情为民所系”,包含着三层意思。第一,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胡锦涛同志指出,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是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协调发展的推动者。我们必须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第二,执政党要对人民充满感激。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来源于人民的执政党,深入基层,亲近群众,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维系党和国家兴盛的关键,是党的执政合法性的来源和基础。第三,执政党要尊敬人民,尊重民意。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以及路线、方针、政策,都必须始终以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为最高标准,并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利为民所谋”。利益作为一种价值,一直为人们所关注。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集中到一点上,就是要利为民所谋。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努力实现人民利益最大化是新时期我们党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问题的最终目的。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将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反复告诫全党同志:群众利益无小事,党的全部工作和全部活动的出发点都是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共产党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这是由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决定的。所以,在实践中,我们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求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三、胡锦涛民生思想的价值评判:社会和谐

价值评判是指价值主体对客体实践结果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人民群众作为最高价值主体,拥有最终决定权。换句话说,就是人民群众是党和政府政策和制度实行效果好坏的最终裁决者。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可以看出,社会和谐是胡锦涛民生思想的基本价值评判。换句话说,胡锦涛民生思想的价值评判是以人民群众对社会是否和谐以及和谐的程度的评价为指针。一个和谐的社会应该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的社会。在这里,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既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反映了胡锦涛民生思想的全面性,同时也是评价社会和谐的重要指标体系。

另一方面,民生问题得到重视和改善的程度则是衡量社会和谐的重要指标,因为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空前的社会变革,使得原有的收入分配方式、劳动就业格局、社会组织形式、社会保障体制、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动,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社会问题。只有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才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社会创造活力,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有效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四、胡锦涛民生思想的价值路径:科学发展

把科学发展作为实现胡锦涛民生思想的价值路径有其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理论上,首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统一的理论是走全面发展之路的理论依据。在发展过程中,不同区域、群体、行业和领域因发展起点、资源条件和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在发展的速度、程度和水平上参差不齐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如果其中某些方面过于薄弱,就会制约和影响整体发展。科学发展强调的全面发展,就是要正确处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关系,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其次,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理论是走协调发展之路的理论依据。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只有推动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共同进步,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生态之间协调发展,国民经济实现良性循环,民生问题的解决才具备了基础和条件。再次,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法理论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理论依据。资源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条件,资源的持续利用和良好生态系统的保持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不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有利于当代人的发展,而且有利于下一代人乃至人类更长远的发展。这是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和最终归宿。

实践上,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使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而我们在总结过去的发展的过程中,发现我们在发展的方法上、发展的路径上出现了一些偏颇,产生了不少盲目,表现为“四重四轻”,即重国外需求、轻国内需求,是难以持续的风险之路;重经济增长、轻资源节约和环境改善,是资源环境难以支撑的负重之路;重技术引进、轻自主创新,是国际竞争力和军队战斗力难以快速提升的低端之路;重经济建设、轻社会建设,是人民群众难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失衡之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发展不平衡,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社会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滞后于物质文明建设,“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没有很好地统一起来,发展目标中见物不见人,等等,都程度不同地影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只有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到科学发展的轨道,坚持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改善民生才不至于变成一句空话而真正落到实处。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国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2]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06-06-30.

[3]胡锦涛.在“三个代表”研讨会上的重要讲话[EB/OL].人民网,2003-07-01.

[4]胡锦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4-03-10.

[5]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 金刚)

book=213,ebook=213

周国平,中共苏州市委党校教育长,教授;刘小红,中共苏州市委党校科研处讲师(邮政编码215011)

D2-0

:A

:1672-6359(2010)04-0020-03

*本文系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解决民生问题的历史经验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民生价值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