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山区特色资源优势推进乐山山区农村经济发展

2010-08-15 00:46蒋万华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乐山山区农产品

蒋万华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四川乐山614000)

充分发挥山区特色资源优势推进乐山山区农村经济发展

蒋万华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四川乐山614000)

推动乐山山区经济的发展,必须转变观念,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山区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等对策措施。山区经济要发展,必须立足现实,突出重点,走特色发展之路,这是实现山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途径。

山区经济资源优势农业结构

乐山地处四川省中南部,面积为1.28万平方公里,地貌呈七山二丘一坝的特点,农业人口125.3万人,约占全市的一半,是典型的山区市。近年来,乐山经济社会整体发展较好,但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山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山区欠发达面貌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生态、经济、社会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格局尚未形成。因此,充分发挥山区特色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加快山区经济发展,成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一、乐山发展山区经济的有利条件

(一)具备了山区经济快速发展的经济基础

经过多年的发展,山区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2009年乐山农业增加值为91.38亿元,同比增长3.5%,农民人均纯收入4892元。林竹、茶叶、畜牧成为山区的三大主导产业。

目前,乐山茶叶在全省占有7个第一,即茶叶良种面积、优质茶产量、茶叶总产值、有机茶面积和产量、茶叶出口量和出口值、龙头企业“竹叶青”的品牌和规模、茶产业链条均居全省第一。全市培育发展了有品牌的茶叶生产加工企业28家,建成了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9家,其中省级3家、国家级1家。乐山森林覆盖率达48.94%,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乐山发展木竹经营加工企业801家,其中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7家(其中省级5家、国家级1家),建成了以四川永丰、犍为凤生为龙头的林纸工业,达到28万吨造纸(制浆)能力;以乐山吉象、井研华象为龙头的林竹板工业,达到了16万立方米的林板生产能力。全市林业社会总产值达71亿元。纸板主要销往国内,部分强化地板出口俄罗斯等国际市场。近几年全市畜牧业发展也很迅速,去年畜牧业的产值达9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0%,出口创汇1000万元美元,全市农民人均从畜牧上获取收入2200元左右。形成了以蓝雁集团、哈哥公司等为主的农业龙头企业.

依托林竹、茶叶、畜牧产业,乐山的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截止到2009年,乐山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50个,带动农户135754户。仅去年就新增农民专合组织69家,带动农户31611户。

(二)生态资源优越,有机农产品发展潜力大

生态是最好的资源,山区经济最大的资源是生态加绿色。乐山山区旅游、矿产、水能、森林等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彝族地区,林地面积和活立木蓄积占全市50%以上,荒山、草场面积3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环保意识的增强,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的消费更趋热衷。目前在国际市场上,有机食品价格高于普通食品50%—200%。丰厚的利润与庞大的市场,为有机食品生产展现出美好的前景。乐山山区人口密度较低,工业化水平相对低,工业和人类生活带来的污染较少,加之耕地受投入能力限制,常年施用化肥、农药较少,山林覆盖面广,生态环境良好。这为山区生产高效生态的有机农产品提供了资源条件,塑造了差异竞争的优势。我们要围绕山区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着力发展竹木、茶叶、蔬菜、中药材、山地畜牧等产业,把绿色产品作为今后的发展方向。

二、乐山发展山区经济的主要困难和制约因素

在发展过程中,乐山的山区经济发展存在如下的困难:

(一)思想观念存在偏差

由于山区发展条件差,经济比重小,一些干部群众或多或少存在着山区发展的快慢对整个地区的发展影响不大的思想,精力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导致对山区发展的重视不够。而山区干部群众受传统思想落后观念的束缚,也存在着“等、靠、要”和“小富即安”的思想,对发展缺乏信心。

(二)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差,竞争能力弱

受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乐山山区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跟不上发展的需要,成为山区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山区作业区道路建设滞后,交通不便,运输困难,生产成本较高,效益低下。尤其是彝族地区山高路远,肥料上山、产品下山大多还得靠肩膀扛背,劳动生产率低下;信息闭塞,和外界不能沟通,即使有优良的资源,也难以吸引外界进来投资。此外,农业基础薄弱,农业水利设施陈旧、破损,甚至有些地方连简单的水利设施也没有。排水、灌溉和砌坎保土等水利设施建设滞后,难以抗御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有效灌面仅占耕地面积的64.7%,尚有近80万亩耕地无灌溉设施保障,人们的抗灾能力弱,处于靠天吃饭状态,在一些大的自然灾害面前,农业“大灾大损、小灾小损”的局面未能有效解决。

(三)支柱产业薄弱,带动能力不足

1.经营规模偏小,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偏低。主要表现在:土地经营规模小。乐山山区大多自然条件差,土地贫瘠,多坡少平地,地多田少。人均耕地资源少,全市人均耕地只有0.64亩,低于全省0.69亩的水平;人均高标准基本农田仅0.24亩,中低产田土占耕地总量的76.32%。土地平整度差,经营零碎化、细碎化在山区尤为凸现。使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难以形成,也导致了众多小规模兼业农户难以与龙头企业结成稳固的利益共同体,下“订单”难,兑现更难;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弱,作坊式生产、初级产品加工占主导地位,缺乏大而强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带动,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附加值较低;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偏少,流通中介组织不健全,大宗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

2.主导产业不突出。除马边被确定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茶叶)基地强县培育县以外,其余各山区县主导产业不明显、规模偏小,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虽然林竹、茶叶、中药材初具规模,但品种老化、产量不高、效益有限。山区经济发展缺乏鲜明个性,产品、产业结构趋同,停留在传统农业上,土特品种多而不优,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少,支柱产业发展缓慢,知名度、市场影响力、辐射范围十分有限,没有规模效益和产业化经营效益,资源优势很难转化为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

(四)山区财力薄弱,发展缺乏后劲

山区乡镇财政收入普遍较少,而村一级也因生产性经营收入很少,经济普遍较弱。在有限的经济总量与拮据的财力状况下,县乡两级政府仍然首先要挤出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根本无力拿出更多的资金发展经济,没有办法扩大生产规模和调整产业结构。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低,加上区位劣势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乏投资竞争力,使得开放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难度加大,大型项目难以落户,影响了山区经济质和量的提升。

(五)农民知识技能薄弱,发展缺乏带头人

山区由于地理环境所限,大都信息闭塞,文化教育滞后,科技普及不够,农民缺乏系统的农业知识与生存技能,农业生产基本上靠经验与感觉,经济效益差。农业科学技术在农村很少得到推广和应用,致使农业产量一直徘徊不前,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句话在山区农村未能得到落实。在山区,一些头脑灵活、善于经营、先富起来的人大都已“出山”,而一些年富力强的农民也已纷纷外出打工,留在山区的大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或是一些自身素质偏低的劳动力。由于山区相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已经“出山”的能人不愿回来创业,而外地人才也很难引入和留住,人才匮乏,使得山区的发展缺少“领头羊”。

三、推进乐山山区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转变山区经济发展的观念

转变观念是发展山区经济的重要前提,没有正确的观念,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是无法加快的。发展山区经济,一要破除“山区是包袱”的观点。我市“一平二丘七山”的地貌中,“七山”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聚宝山”,发展山区生态经济潜力大,是我市蓄力更快更好发展的新空间。二要破除“农业是低效经济”的观点,要认识到,依靠科技、依靠龙头企业发展现代农业,农业一样可以成为“高效经济”。三要破除“小农”意识,转变我们过去那种“等、靠、要”的旧观念;要树立市场意识和开放意识,政府的扶持要跟上,市场的行为方式更要跟上。更新观念,我们的“七山”不仅不会成为“包袱”,还会变出财富。只有观念问题解决了,在发展上面对困难和问题才能够克服。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消除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山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先决条件。要重点投资道路、农田水利设施、电力通讯设施等改善生存型设施。政府应切实加大农村村级公路建设的投资力度,在不加重农民经济负担的情况下,想方设法加快农村村级公路建设的步伐,降低农产品的运输成本,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民族地区的公路建设要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重点建设好与外界的连线公路,如省道103线马边段(红牌坊至美姑县大湾)、省道乐汉路、马边至犍为清溪与乐宜高速的连接路、县道峨美路、峨沙路等,然后逐步建设县与重点乡镇、乡镇之间的主要干线路,最后才是村道的建设。此外,加大农业水利建设力度,加大投资,铺设小口径水管道,及时满足农民对生产用水的需求,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建设和管好农村基础设施的积极性,使农村基础设施真正走上“平时有人管、坏了有人修、更新有能力”的良性轨道,确保山区农民长期受益。

(三)因地制宜,合理调整山区农业结构

产业结构的调整要在市场的引导下,突出本地资源特点和资源优势进行统一规划,应根据不同区县,不同乡镇来确定该地的主导产业,不搞大而全,小而全。如井研可以依托哈哥兔业、蓝雁集团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畜牧及相关加工业;民族地区根据山区空气清新,污染少的特点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如马边的有机茶、山地鸡等。

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要改变过去那种以多取胜的生产方式,注重优质高效,靠农产品的新、优、特来占领市场。乐山农产品由于贮藏能力不足,大部分农产品收获后在短时间内集中上市,造成价格下跌,效益下降。大部分农产品都是卖原料,初加工产品多,深加工的少,形成名牌拳头产品的更少。因此要努力更新品种,实施品牌战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这些,要求建立科学、完备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逐步改变农产品无标生产、无标上市和无标流通的状态,尽快做到与国际标准接轨。同时,也要十分重视农产品的安全卫生,加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四)依托山区资源优势,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山区经济最大的出路是加工加基地。山区经济之所以被误认为是“低效农业”,关键在于它的粗放生产,靠天吃饭。要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关键是龙头企业这一强大的引擎。龙头企业或组织可以是企业、专业市场,也可以是各类中介组织。龙头企业一头连接国内外市场,而另一头连接基地、农户,它的实力大小决定着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和成效。抓好了一个,就能带动一大片。

山区应在经过充分调查、摸清情况的前提下,依托本地区的优势,发展市场前景较好、有竞争力的水果、茶叶、中药材和其他优质高效的经济作物。在认真搞好规划的基础上,向产业化、规模化、商品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突破口,发展高质量、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以大幅度提高农产品比较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互相促进的产业链,实现农产品的深度开发和多次增值,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要用大企业带大基地,对外抓大订单、对内抓大基地。乐山山区的林竹、茶叶和畜牧业发展有一定基础,要抓住这一优势,扩大生产规模,并进行科学的培育管理,做好山区林竹、茶叶和畜牧发展的文章,扩大规模,使山区农民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

(五)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知识技能水平

加强农业科技实用型人才培训,提高干部服务技能和农民生产技能。通过专业培训班、农广校、农函大等多种渠道,强化干部群众的先进适用技术培训,使干部在服务中能做到有的放矢,群众在发展中掌握更充分的文化科学技术和更专业化的生产经营技能。可以聘请专业人才对山区农村初级中学的相关教师进行培训,然后教师利用地方课和寒暑假时间并通过实地观摩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培训。也可鼓励和选派一定数量的职业学院大中专毕业生到山区农村去创业、去发展,并对农民进行技能培训,为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持和智力保障。同时,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转移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方式,山区一定要想方设法加强培训,组织农民外出就业。

[1]陆远权,蔡扬波.西部贫困山区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

[2]唐新平.调整优化西部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J].经济研究导刊,2009,(4):34-36.

[3]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8-10-13.

[4]方一平.中国山区发展的战略影响与国家导向[J].决策咨询通讯,2009,(2).

责任编辑:秦利民

book=44,ebook=48

F32

A

10.3969/j.issn.1009-6922.2010.04.15

1009-6922(2010)04-44-03

2010-07-08

蒋万华(1981—),女,四川简阳人,中共乐山市委党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工业经济。

猜你喜欢
乐山山区农产品
文化遗踪——峨眉山—乐山大佛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上)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山区修梯田》
《赠乐山五言律诗轴》
山区
以标准化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新乐山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彰显乐山旅游的文化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