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应权
(屏山县水务局,四川 屏山 645350)
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别,加快城市化进程,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同时也为新时期的水土保持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如果没有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谈不上乡风文明和管理民主。屏山县在以“长治”工程为载体,促进新农村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屏山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金沙江下游北岸,地处川滇两省结合部,是向家坝水库移民大县,同时又是宜宾市目前唯一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总面积1531km2,总人口30.2万人,属山区农业大县。2009年生产总值17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0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26元。
屏山县境内沟谷纵横,生态脆弱,是长江上游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地区之一,1988年全县水土流失面积 994.99km2。1989年开始实施“长治”工程,据1999年10月调查资料,水土流失面积降至 800.48km2(不含新划入的新发乡)。尽管治理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水土流失依然制约着全县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向家坝水电站建设涉及到屏山县“一城六镇”近 6万移民的安置,工程建成后,将淹没全县重要的经济区域和沿江的特色水果产业带,有大量的移民需要后靠安置。为实现 “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这一目标,屏山县以实施“长治”工程为载体,重构县域特色产业,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出了一条“以工程推动产业,以产业促进发展,以发展保障移民和扶贫”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之路。
为有效改善移民接安区域的生产生活条件,培植起能够吸引移民选择安置的产业,破解移民过程中产生新的贫困问题,经上级批准,该县决定在紧靠向家坝库区的兔儿溪小流域、干溪子小流域先期实施“长治”工程,重点做大做强屏山独具特色优势的龙眼、椪柑等优质水果和茶、竹,力求在较短时间内形成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规模比较优势,打造出精品“水保工程”。
“长治”工程实施以来,屏山县共治理小流域 40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416.42km2,项目区林草覆盖率从1998年的32%增加到2008年的 43%,年土壤侵蚀量从1998年的 48.16万t下降到2008年的30.25万t。县政府分管领导、水务局和水保办先后有 6人被长江水利委员会和省水利厅、省人事厅评为长江流域和四川省水土保持工作先进个人或被授予水利行业技术能手和四川省技术能手称号;2001年 8月,屏山县被水利部、财政部联合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十百千’示范县”,清凉沟小流域也同时被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十百千’示范小流域”。
“长治”工程改善了项目区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实现了粮食增收、保障了项目区粮食安全;推行的开发性治理,培育了农村经济增长点,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致富。粮食总产从1998年的1767万kg增长到2008年的3036万kg,人均产粮由1998年的307kg增长到2008年的 494kg,农业总产值由1998年的3917万元增长到2008年的 7590万元,,农业人均纯收入由1998年的1067元提高到2008年的 2329元。与此同时,治理开发典型也不断涌现。
新发乡科技示范园。为巩固水土流失治理成果,进一步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科技含量,增强试验示范的带动作用,在新县城城郊建立了一个包括科学试验、科技展示、成果推广、技术辐射四大功能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为屏山县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供了示范样板,为最终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全面、可持续增长探索了新路。
兔儿溪小流域。通过“长治”工程、以工代赈项目、财政资金专项工程的投入,引进业主参与工程开发,在锦屏镇兔儿溪小流域的锦屏村、集翠村、芋和村改造老茶园 245hm2,新建良种茶园 267hm2,改建茶厂 2个,打造出“玉屏”名茶品牌;栽植苍溪雪梨333hm2,发展优质黄花梨、黄金梨、丰水梨基地133 hm2,修建村级公路17.5km、入户路19.5km,建沼气池32口,最终建成了“屏山县万亩生态示范园区”(1hm2=15亩),解决了当地剩余劳动力 80多人,使全村年人均增收100元,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星村水土保持工程。实施坡改梯 60hm2并全部用于发展经济林,栽植优质枇杷30hm2、椪柑 23.3hm2、龙眼 6.7hm2;营造良种竹 20hm2;配套耕作道路 7.2km、蓄水池35口、排(灌)沟渠 5600m、沉沙凼 60口,整治山坪塘 2口;修建沼气池22口(户);建集中供水工程 2处、水窖 2口 200m3,安装供水管道 5800m,解决了 59户农户的饮水问题。
一是要从宣传入手,打造“人本工程”。“长治”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但要把它变成人民群众满意的德政工程,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为此,我们始终坚持从宣传入手,通过“拉家常”、院坝会等形式,把政策原原本本地交给群众,让群众理解工程建设的重大意义,明白自己在工程建设中的权利和义务,切实让群众参与到工程项目规划、建设、验收、资金结算、兑现公示等过程中,使项目区群众在参与中转变思想观念,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充分调动了干部群众参与建设的热情。我们在干溪子小流域“五星综合示范片”组织施工时,由于宣传引导得力,群众自愿筹资投劳参与治理,还自发为施工队摆酒席“接风”,主动提供住房、锅、碗、瓢、盆等。该村三组要建1口水池保灌溉,但左挑右选都会占到村支书钟镐富的祖坟地。施工队犯愁了,不知如何是好。钟支书得知后,夜里就悄悄把老坟搬走了,没有索赔一分钱。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工程涉及占用田土,群众也主动提供,至今没要任何补偿。《宜宾日报》记者采访时,村主任曾凡先一语道破了大家的“心机”:“施工队是给咱们送财来喽,咱们没有理由不支持!”
二是要从制度入手,打造规范工程。为确保“长治”工程的质量与效益,我们出台了《屏山县“长治”工程管理办法》,制定并实施了 6项制度:①项目公示制,即对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与要求、资金补助标准、兑现补助资金等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将“长治”工程建成阳光工程和群众满意工程。②投劳用工承诺制,即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采取“一事一议、民主决策”的办法,由村民委员会向项目责任单位报送投劳承诺书。在实施干溪子小流域治理时,五星村群众除承诺投工投劳外,还自筹17700元(300元/户)与建水窖的工程补助资金捆绑,新建了两处集中供水工程,解决了 59户农户的饮水问题。③招投标制,即结合“长治”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探索符合“长治”工程特点的招投标方法,对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坡改梯工程、经果林工程等部分重点工程,采取比选法、竞争性谈判等方法,确定工程建设施工队伍,过程由纪委、监察、财政等单位进行监督指导,杜绝了人情工程、腐败工程,规范了工程项目管理。④政府采购制,即对大宗物资和苗木的采购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制,确保了公开、公平、公正,杜绝了“关系苗”、“人情苗”、“垄断苗”。2004年,兔儿溪小流域 400万株茶苗,通过政府集中采购,以 230元 /万株成交,与原概算及后期市场价相比,仅此一项就节约工程款10万余元。⑤县级报账制,即在坚持权责关系不变的前提下,实行会计核算单位与项目组织实施单位行政隶属分开的资金管理模式,县水保办为会计核算单位,乡镇水土保持工程实施指挥部或领导小组为项目组织实施单位。工程补助资金采取预付验收结算制度,工程进度过半且质量达到要求时,按工程量兑现30%,工程竣工验收后兑现 70%,施工队交10%作为工程质量保证金,经一年自然考验复验合格后退还。⑥建后管护制,即按照“谁建设、谁管理、谁使用”的原则,推行工程建后管护制,将责任和利益挂钩。通过建立建后管护制度,形成了“池有人管,凼有人淘,塘有人修,渠有人护,林有人育”的管护体系,使工程建后效益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发挥。
三是要从项目入手,打造示范工程。在县委、县政府统一协调下,部门、乡镇要密切配合,将相关项目及资金捆绑集中用于水土流失治理,并采取分片包干或分措施负责方式实施,使之迅速形成规模效益。如 2004、2005年度我们在兔儿溪小流域的集翠、锦屏两村的改茶梯工程中就采用了分片包干方式,分别在集翠村的点灯包、拦山包、海子沱实施改茶梯工程133.3 hm2,而在锦屏村的大田湾、通儿湾、烂田坎则将以工代赈项目、财政专项资金集中用于改茶梯工程,共实施166.7hm2,使整个治理区域达到了300hm2的规模。2005年度,在楠木沟小流域的西村建龙眼基地、在书楼村建椪柑基地时,则采取了分措施负责方式,即水保部门负责改果梯及坡面水系、耕作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县扶贫办负责提供龙眼、椪柑种苗,使 48.7 hm2综合治理措施得到了有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