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飞
四川省绵阳市中医院儿科(621000)
小儿支气管哮喘病因复杂,外因多由外感六淫所致,内因多责之于伏痰,与素体脾肺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从而导致邪气壅肺,气失宣降,或精气不足,肺肾出纳失常。其病机变化多端,传变迅速,随着近年支气管哮喘发病率的不断提高,严重影响健康和生活,寻求解决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方法是目前临床上的热门课题。针对哮喘病机中伏痰留饮,以及“春夏养阳”的思路用中药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患儿均为2006年4月至2009年9月绵阳市中医院门诊患者,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儿科哮喘诊断标准[1]及全国儿童哮喘防治协作组制定的儿科哮喘标准[2]诊断,且处于哮喘缓解期。25例患者中,男10例,女15例;年龄4~13岁,平均6.8岁;病程1.3~4.5年,平均2.6年;排除缓解期伴有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疾病。治疗方法:用玉屏风散合肾气丸加味治疗,如患者畏寒较明显者,可加大桂枝用量;如患者畏寒症状改善不明显,可加重干姜、附子用量。从春夏季节开始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连续治疗两年,疗效标准,临床治愈:哮喘未再发作,感冒次数明显减少,感冒时无咳嗽、气喘发生;显效:临床症状分级下降2级;有效:临床症状分级下降1级;无效:临床症状分级无改善[2]。
通过本治疗方法,在3年中随访结果表明,25例患者中,临床治愈8例(32.0%),显效11例(44%),有效4例(16%),无效2例(8%),总有效率92%。
小儿支气管哮喘病因复杂,中医学认为哮喘发作的主要内因是阳气虚弱,肺、脾、肾三脏不足。气道高反应的重要病理基础是痰饮内伏,痰饮留伏,遇外邪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挟结,阻塞气道,发生哮喘,而痰饮的形成与肺、脾、肾功能失调有关。有人观察到支气管哮喘患儿多见伤脾之症,认识到“脾常不足”、“肺常不足”为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之一,小儿支气管哮喘常因脾虚痰湿壅盛而致肺气升降失常所引起。小儿哮喘是外风引动内伏之风痰所致,外因为感受风邪,内因是风痰内伏,也是小儿哮喘发病的主要内因。哮喘日久,不仅伏痰为患,而且久病入络成瘀,痰瘀互阻于肺,哮喘患儿往往可见诸多部位有瘀血阻滞征象。小儿脏腑娇嫩,形体未充易感受寒邪的特点,一旦感寒触动伏痰,痰阻气道即发为哮喘。尽管支气管哮喘的研究和防治有了长足进展,但支气管哮喘仍未得到有效控制。防治哮喘应从两方面进行:①化体内伏痰而祛除哮喘发作的病理基础;②扶助正气,调节机体功能,抗御外邪侵袭而抑制哮喘发作的诱因。针对哮喘病机中伏痰留饮,以及“春夏养阳”的思路用中药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可取得良好的疗效,“春夏养阳“宜“冬病夏治”,采用春夏季节开始使用扶阳助阳之品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通过激发阳气,提高机体免疫力,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本研究显示25例中,临床治愈8例(32.0%),显效11例(44%),有效4例(16%),无效2例(8%),总有效率92%。说明使用春夏养阳的原则指导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具有极强的推广价值。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1994:77.
[2]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严重度分级及疗效判定标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993,16(哮喘增刊): 5.
[3]崔红生,武维屏,靳德社.哮喘的藏腑论治[J].中医杂志,2004,45(7):546-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