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宝娥
患者女性,19岁,G1P0宫内妊35周,既往身体健康。本次孕期无患病用药史,营养一般,下肢水肿3d,头痛、头晕、眼花1d,半小时内抽搐2次急诊入院。查体:T 36.8℃,P 120次/分,R 20次/分,BP 24/18kPa,神志不清,嗜睡状,皮肤、黏膜无明显黄染,颈软无抗,心肺(-),肝脾未触及,宫高26cm,腹围86cm,胎心140次/分,无宫缩,下肢水肿+++,神经系统未见异常。
实验室检查:Hb 93g/L,RBC 3.0×109/L,WBC 12.2×109/L,N 0.82,L 0.18,BT 0.5min,CT 2.5min,PTs 160×109/L,BUN 4.21mmol/L,Cr 52μmol/L,HbsAg(-),ALT 85U/L,总胆红素91.6μmol/L,尿蛋白(±),尿比重1.012,尿胆红素(-)。
治疗经过:患者入院后即给予镇静、解痉、降压、利尿等治疗,抽搐控制。入院第2天出现低热,体温38℃,皮肤、巩膜轻度黄染,B超提示胎儿双顶径8.0cm,胎盘Ⅱ期,胎动弱。口服己烯雌酚片5mg,3次/d,次日即阴道分娩一死男婴,产后2h出血1000mL,呈失血性休克。抢救休克的同时,给予缩宫素,子宫收缩良好,但子宫流血不止,且皮肤、黏膜黄染迅速加重,尿少浓茶色。叩诊肝实质略小,脾未触及。BUN 8.5mmol/L,Cr 77μmol/L,PTs 100×109/L,尿胆红素(-),尿蛋白++,试管法凝血时间30min,B超见肝略小,实质回声增强。拟诊“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凝血功能障碍”早期。
在纠正休克的同时,输浓缩红细胞2U,冷沉淀6U,子宫出血减少。在保肝、保肾、纠正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同时,每日静脉滴注能量合剂、胸腺肽8mg等治疗,于产后第6天病情明显好转,体温正常,神志清,黄疸明显减轻。继续治疗共18d,黄疸消失,一般情况好,2个月复查转氨酶正常。随访半年无异常。
据现有国内外文献报道“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百余例,其病死率高达85%,病因不明[1-4]。本病发生于妊娠28~40周,以初产妇多见,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双胎,男性易发。初起以持续恶心、呕吐、乏力、上肤痛或头痛,数天至1周出现黄疸,进行性加深,并出现精神症状,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凝血功能障碍,肾功能障碍,低血糖,代谢性酸中毒,低蛋白血症,短期死亡。肝功能转氨酶轻度异常,尿酸、尿素氮增高,直接胆红素>171µmol/L,尿胆红素(-)。B超“肝略萎缩,回声增强”的“明亮肝”可确诊。早期诊断、早期剖宫产终止妊娠是保全母婴的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自然分娩会加重病情,存活率极低。
本病例抢救成功的关键有以下几点:①早期诊断,及时处理。患者以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子痫入院,次日出现黄疸,进行性加深。其起病急,进展快,具备以上特点。②及时终止妊娠,为抢救创造了有利条件。③大量输注冷沉淀,其富含凝血因子,纠正了凝血功能障碍。输注红细胞,纠正了贫血。④产后应用胸腺肽对抢救成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胸腺肽是一种免疫增强剂,主要作用于T淋巴细胞,调节和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我们予8mg每日静脉滴注,用后第3天病情即好转,继续使用共18d,配合保肝、保肾、纠正酸中毒及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使本病例获得了抢救成功。就妊娠急性脂肪肝再次分娩问题我们进行了随访,该妇3年后以妊娠36周先兆子痫入院,以剖宫产终止妊娠,母婴平安。又2年后再次妊娠39周先兆子痫入院,剖宫产终止妊娠。两个孩子均健康。肝功能检验及肝脏B超均未见异常。
[1]孙溪滨,苏佩敏,周芝芳,等.妊娠急性脂肪肝和重度病毒性肝炎的鉴别[J].中华传染病杂志,1994,12(2):108.
[2]王德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诊断与处理[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8,14(4):199.
[3]顾润琛.妊娠急性脂肪肝的诊治进展[J].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88,4(1):39.
[4]余敏敏,郭彩立. 妊娠急性脂肪肝[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1(16):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