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军
胃癌居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之首,死亡率高,主要原因是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低[1],中晚期治疗效果差。一般中晚期胃癌的 5年生存率小于 40%,而早期胃癌的 5年生存率常大于 90%,故对于胃癌的早期诊断相当重要[2]。早期胃癌是指病变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只要能发现早期胃癌,才能早期治疗,结果预后好。下面将我院的术前内镜活检病理和术后病理证实是早期胃癌40例进行复习分析。
本组男 30例,女 10例,男明显多于女,平均年龄 58.5岁,发病年龄集中在 52~73岁占 70.3%。来自农村 30例。来自城镇 10例。男性吸烟者占 25例。有 5年以上有上腹部不适的慢性胃病史者 38例,间断性胃痛史 20例;3个月 ~5年胃痛史 20例。有黑便史 5例,有呕吐史者 5例,有呕血史 4例。幽门管癌 7,胃窦胃角处癌 19例,胃体癌 5例,垂直部癌 5例贲门胃底部癌 4例。有 30例患者按普通胃病治疗能缓解或症状消失。40例按日本胃肠道内镜学会 1962年和日本胃癌协会(1998)早期胃癌诊断标准的分型标准及WHO病理分型进行分类。标本置 10%福尔马林或无水酒精固定,选择性取 2~5块肿瘤活组织石蜡包埋,切片厚 4~5um,HE染色,光镜观察。
大体分型:一次内镜检查和活检病理检查定为癌症者 32例,其余 8例进行2~4重复检查并多次病理检查才确诊。I型 3例,Ⅱa型 2例,Ⅱb型 8例,ⅡC型 18例,Ⅲ型例 7,Ⅱa十ⅡC2例。黏膜内癌 22例,浸润至黏膜下层 18例。病理分型:管状腺癌 I级 9例,管状腺癌Ⅱ级 21例,管状腺癌Ⅲ级 3例,管状腺癌Ⅲ级伴部分印戒细胞癌 5例,印戒细胞癌 2例。其中有胃周淋巴结转移的1例。
胃癌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寻找早期胃癌的诊断手段,提高胃癌的诊断率,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3]。青年人所患胃癌的临床症状欠典型,青年人本人和医务人员对胃癌认识不足,早期诊断率较低,从而造成较多的误诊和漏诊病例,青年人已发现就到了中晚期,预后极差。胃癌在我国是消化道常见肿瘤,是中老年人易患的癌肿,发病高峰年龄为 50~70岁,其病死率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的 23.02%,居各类癌死亡的第一位,尤其近年来青年人胃癌的发病在逐年上升,应高度警惕[2]。早期胃癌的临床表现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良性病变不易区别。早期胃癌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消化道疾病相比无特异性,本组分析显示经常出现上腹部不适、胃痛、呕血、黑便等症状,但也无法说明早期胃癌有其特异性特征。且早期胃癌多发生于胃远侧 1/3[3]。
胃癌主要病理类型管状腺癌,病灶类型以凹陷型为主,与国内报道相符。目前认为萎缩性胃炎、非典型增生、肠上皮样化生、胃息肉、胃溃疡、残胃均为癌前状态。胃癌演变规律为:正常胃黏膜一浅表性胃炎一萎缩性胃炎一肠上皮化生一异型增生一胃癌(肠型),所以对癌前病变更不能忽视,对病理诊断胃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及肠化,胃息肉,胃溃疡,长期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伴有淋巴组织增生等,尤应提高警惕。重视癌前状态的观察和随访,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因此,诊断技术的发展,内镜特别是放大内镜可检出较小或微小早期胃癌病灶,内镜黏膜下切除术等使早期胃癌患者单纯局部治疗即可根治术,这样避免残胃高患病率的发生,同时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内镜切除术(EMR)的使用标准为:①癌肿局限于黏膜层;②单一性病灶;③直径 <20mm的隆起型病灶(I或IIa型)或直径小于溃疡瘢痕;④癌肿细胞分化良好。对浸润至黏膜下层、术前组织病理检查不足以证明有无淋巴结转移者,内镜治疗应谨慎。当然也有报道EMR术后有一定比例的患者有病灶切缘残留癌组织,需再次手术。
要重视内镜检查和胃黏膜活检病理普查工作,内镜普查是胃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方法。内镜作为胃疾病首选的又是最终的诊断手段,其重要应用价值在于能发现微小病变同时又能取活检送病理分析,能发现早期胃癌并能进行病理分型。目前认为对 40岁以上、对有胃癌家族史者应定期进行上消化道体检,对有上腹部不适、有胃痛史、黑便、呕吐、呕血病史、大便潜血试验阳性者等患者进行筛查,有助于发现早期胃癌。平时应加强胃癌防治宣教工作,提高全民素质和健康意识,消除人们胃镜检查的恐惧感,让人们认识到胃癌筛查的重要价值,以便能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1] 杨光建.早期胃癌 60例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医学信息,2010,23(1):173-174.
[2] 朱正纲.胃癌研究新进展.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11.
[3] 姜锦贵,陈建华.青年胃癌 49例临床病理分析.临床医学,2005,25(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