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位龙
贵州电建二公司职工医院,贵州 贵阳 563000
腹腔内任何脏器或组织由于各种原因离开原来位置,经由先天存在的或后天形成的裂孔或间隙薄弱区进入另一部位被称之为腹疝,其中发生在腹股沟区的称为腹股沟疝[1]。腹股沟疝气高位结扎和修补术,是外科常见的手术。近年来无张力疝修补术目前已成为当今腹股沟疝修补的主要术式。目前按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概念手术可分成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两大类。其中开放有多种术式,如疝环填充式,平片无张力,巨大补片加强内囊手术[2]。本研究就我院一年来对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上也称Rutkow术式)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也称Lichtenstein术式)的随访后疗效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对象为自2008年3月~2009年9月间在我院普外科经过腹股沟斜疝、直疝手术的患者168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6.0±1.5)岁,病程10天~30年,平均(3.4±0.5年)。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84例,行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84例,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职业、病情、发病时间上,经统计学检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手术方法 首先对两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或局部麻醉,切口选择同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沿腹外斜肌纤维方向切开,将腹外斜肌腱膜从其下方的腹内斜肌浅面充分游离,游离精索,精索下端游离至显露耻骨结节2cm,上端游离疝囊至腹膜外脂肪处。检查疝环内口大小,及腹股沟管后壁情况确定疝的最终分型,对对照组84例患者将疝行高位结扎,缝合提睾肌后,将平片置入精索后,精索由补片上端开口通过,把补片的下端圆角缝合固定在距耻骨缘1.5~2cm的耻骨面的腱膜组织上二针以上,补片下缘与腹股沟韧带作间断缝合;再将腹外斜肌腱上叶往上牵开,补片的上侧叶缘与其下的腹内斜肌或腹内斜肌腱膜作间断缝合,补片上端开口缝合1~2针,缝合腹外肌腱膜、重建外环,缝合皮下组织、皮肤。对观察组84例患者,如腹股沟疝囊过大可在距离疝囊颈3~5cm处,缝扎并离断疝囊再将成型后的疝囊或能直接内翻疝囊底部与伞状填充物尖端缝合固定一针,再将尖端朝向腹腔方向自环口塞入,其底部与内环口边缘平齐,并缝合4~8针固定,嘱病人咳嗽,以填充物不弹出为度。再同法放入平片,并完成手术。
两组患者全获随访,随访6~24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反应。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45±9)min,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39±8)min,经X2检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疼痛轻微,均末使用止痛剂。对照组84例患者术后复发5例:其中切口感染2例、阴囊积液2例、局部硬结异物感1例,发生率5.9%;观察组术后复发3例:其中切口下积液1例、阴囊积液1例、局部硬结异物感1例,发生率为3.6%;两组患者的复发率经X2检验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1 不同手术类型临床效果分析 腹股沟疝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容易复发。传统的手术方法有Bassini法,McVay法,Haslsted法,等等。这些方法较为繁杂,并且破坏了原有的生理解剖结构,使病人术后产生伤口剧烈疼痛,恢复时间长,而且术后复发率较高。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开展的无张力疝修补术,使疝的治疗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目前临床上治疗腹股沟疝患者有张力的传统的疝修补已逐渐被无张力修补术所替代,这主要是由于传统方法有缝线张力,和在不同解剖层次上缝合的缺点,更由于修补材料的新发展和对腹股沟解剖的新认识[3]。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是近年来兴起的较为广泛使用的两种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式。
3.2 疝气修补术的注意事项 随着新材料的研制和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的大力推广,使疝修补手术术后疼痛减轻,手术时间进一步缩短,术后并发症减少,使疝手术进一步作为门诊手术成为可能。为进一步减少医疗费用支出和医疗资源的浪费提供保障。修补手术后疼痛轻、康复时间短、复发率低、并发症少。
总之,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我国的开展正在走向广泛和成熟,对其不同手术治疗方式的试用有关文献的报道也越来越多,说明该项技术得到了临床医生的认同,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特别在降低腹股沟疝患者复发率方面成绩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1] 马颂章,李燕青,王艳,等.腹股沟疝的分型[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1(6):361.
[2]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成人腹股沟疝、股疝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4,9(1):84-85.
[3] 朱健,顾钧.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及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临床比较[J].临床外科杂志,2005,13(2):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