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液在老年科的合理使用与常见问题

2010-08-15 00:51常国良赵海英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0年4期
关键词:输液注射液中药

常国良 赵海英

近年来,中药注射制剂不良反应事件接连发生,任何药物都有使用风险,中药注射液也不例外。老年人在生理和机能上均出现不同的衰老特征,加之疾病对机体不同程度的影响,为降低临床风险,在中药注射液使用方面应当更加规范、更加合理。

1.重视中医学的核心思想“辨证论治”、“治随证出”

除去药品本身的质量问题,临床不合理用药带来的中药注射液“医源性”安全问题较为多见。

临床中,不合理使用中药注射液多是不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机械地以药对症的用药方法,并不是“辨证论治”、“治随证出”。这是导致“医源性”中药注射液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清开灵注射液原本是治疗温病的方剂,临床中却广泛用于治疗感冒,而中医将感冒分为风热感冒、风寒感冒等,清开灵仅对风热型感冒有效,用于风寒感冒则是背道而驰。又如双黄连用于抗感染,也只能用于热证感染,否则也将会出现不良反应。

2. 加强输液管理

中药成分多是多糖类大分子结构,具有免疫原性,易激发免疫反应,所以输液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剂量和速度,浓度过高、速度过快,可导致药物局部浓度过高,使不溶性颗粒在毛细血管内聚积、堵塞而致头晕、疼痛、刺激性皮炎、静脉炎等。

不合理的配伍也是不良反应因素之一,中药注射液多为复方制剂,单味药的成分就已十分复杂,再与其他注射剂联合配伍将增加安全风险。应尽量单独使用单味中药制剂,若同时使用中、西药注射液,应在中西药物输注之间用生理盐水冲管隔离开两种药物。

3.老年病科输液过程中常见问题

老年人的多发病、慢性病,使部分老年人常常处于长期的药物治疗中,血管已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疾病本身造成的组织水肿;还有生理老化的特征,如静脉血管蛇行迂曲、硬化,均可使供穿刺使用的静脉血管明显减少。在输液过程中易出现穿刺较其他年龄组明显困难。

3.1 血管不易固定:针尖进皮后,血管随针头移动、弯曲。由于老年人血管内皮增生,中层纤维化和透明变化,使血管发生狭窄甚至闭锁血管弹性下降,加之皮下脂肪减少,组织失水,皮肤松弛等,均可造成上述困难。

3.2 充盈度差、回血缓慢:在部分老年患者中,由于疾病造成的血容量不足、血液循环不良或进食少等,使血管充盈欠佳,加之衰老形成的血流缓慢,穿刺时直接表现为进针后回血缓慢甚至不回血而误认穿刺失败。

3.3 易出现输液反应:由于老年患者心肺功能差,若过多过快输液易诱发心衰或肺水肿;并且由于抵抗力差导致静脉炎发生机会增加。

3.4 出现肝肾功能损伤及其他不良反应:由于老年人肝功能和酶系统活性下降,对药物耐受性差而引起延迟药物反应,又由于肾功能减退,延缓了药物排泄,加大了药物中毒的危险,其他不良反应亦增多。

3.5 渗出:由于老年人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所致或老年性不自主颤动、各种原因所致的尿频、老年性健忘症、痴呆、因疾病而造成的痛苦、烦躁或意识障碍等,均可引起患者肢体活动过多,加之看护不周,均能使针头滑出,胶贴脱落而渗液。

综上述因素,老年科的输液治疗应充分认识老年患者的血管特点,透彻理解、掌握穿刺要点,选择血管时尽量避开关节处;有计划地使用血管;固定好胶贴,必要时夹板固定;对少量输液者,可充分利用手背部及掌指关节血管,行离心方向穿刺;对水肿较重者,先行局部按压使水肿暂时消退,而后快速穿刺;对血管充盈不佳、硬化者可热敷。此外,尽量避免下肢过多过久输液,以防静脉血栓形成。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减少输液反应。

5.加强用药监护

动态观察老年患者的意识、情绪变化,生命体征,皮肤黏膜及肢体活动情况,饮食及大小便情况,重视患者主诉。输液过程中,增加巡视次数,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情况、静点速度,协助完成患者生活所需,对年高体弱者加用保护用具。

猜你喜欢
输液注射液中药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Effects of Shenmai Injection (参麦注射液) Combined with Meglumine Adenosine Cyclophosphate Injection on Cardiac Function and Peripheral Serum Levels of TNF-α,TGF-β1 and IFN-γ in Patients with Viral Myocarditis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血必净注射液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中药零食”怎么吃
UPLC-MS/MS法同时测定血必净注射液中8 种成分
炎琥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