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凡 黄向薇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又称缺血性心肌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已被公认为是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能改善心肌缺血、解除或缓解心绞痛症状、防止心肌梗死、改善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以及延长寿命[1]。通过术后严密的监护及高质量的护理,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手术效果。本院自2007年12月至2010年1月行冠状动脉搭桥术80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本组8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45~72岁,平均53.4岁;不稳定型心绞痛51例,稳定型心绞痛29例;陈旧性心肌梗死2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8例,合并室壁瘤3例;冠状动脉造影:其中冠脉单支血管病变8例,2支血管病变19例,3支以上血管病变29例;无合并严重瓣膜疾患。
本组体外循环手术20例,非体外循环手术60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24例。其中心房纤颤16例,频发性室性早搏5例,室上性心动过速3例。呼吸机辅助2~12 h,平均7.8 h。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无心绞痛发作。无死亡病例。
3.1.1 心理护理 大部分患者对手术有恐惧与疑虑心理,这时护士应根据患者的性格、职业特点、文化程度不同,采取不同方式尽量解除患者及家属的思想顾虑,介绍手术过程、优点及术后成功的经验。向患者讲清楚术后监护的意义,各种管道的用途及重要性,以便患者术后积极主动地配合护理。
3.1.2 合并症护理 有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通过药物治疗使血压、血糖维持在最佳状态。术前根据病情需要调整好β-受体阻滞剂、硝酸盐类、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的剂量,调节好血脂,控制心率、血压,术前最佳心率在60次/min左右,血压130/85 mm Hg以下。
3.1.3 术前准备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预防、控制呼吸道感染。术前氧气吸入,3次/d,1 h/次。备皮范围前胸至双侧腋后线,剃净汗毛避免损伤皮肤。术前晚沐浴、更衣、更换床单元。紫外线房间消毒1 h。肠道:术前1 d中午开始以番泻叶泡水服清洁肠道、防止术后腹胀及减少术后内源性感染的机会。做好心理护理,稳定患者情绪,保证患者充分休息。
3.2.1 血流动力学监测 血压维持在90~120/60~90 mm Hg、心率60~90次/min、中心静脉压(CVP)8~15 cmH2O 之间。术后患者常因低体温、手术应激、血容量不足、外周阻力增高致血压过高、心动过速及心肌氧耗量增加,适当应用血管扩张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补充血容量、调整酸碱平衡。
3.2.2 术后呼吸道管理 气管内吸痰一定要严格无菌操作,做到“一管一吸”。当患者循环稳定,自主呼吸恢复后应尽早拔管,减少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增加肺部感染的机会[2]。注意观察痰的量、色,及时听诊肺部情况,掌握呼吸音的变化,有无干、湿啰音及痰鸣音等,及时吸痰,吸痰前吸纯氧1 min,以减少吸痰所致的缺氧。拔除气管插管后,要使患者半卧位,尽早下床,使膈肌下降,增加肺的顺应性,防止肺部并发症。雾化吸入,3次/d,15~20 min/次,以利排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治肺部感染。
3.2.3 血糖的监测 患有糖尿病患者,术后血糖均高于正常,必须用药物控制。间断监测血糖浓度,必要时每小时检测一次,及时调整胰岛素及其他降糖药物剂量。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变化及主诉,有饥饿感时及时进食以免发生低血糖。
3.3 康复期护理 教会患者有效的咳嗽排痰,做深呼吸运动,有意识地锻炼肺功能。指导并协助患者进食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脂易消化食物,以增强体质,促进康复,可由流质逐渐过渡到普食。嘱患者低盐、低脂饮食、少食多餐;鼓励患者多吃水果、蔬菜、蜂密等;排便时护士应在床旁观察心电图和血压的变化;教育患者术后戒烟,坚持煅练,改变不良饮食习惯,降低心血管发病危险因素,使患者掌握有关冠心病预防、治疗方面的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改善术后生活、生存质量。
[1]周谦君,朱洪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术后早期运动耐量改善的影响因素.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2,9(3):158.
[2]陈玉红,刘桂英,许建文,等.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早期拔除气管插管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1,36(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