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琼玉
剖宫产术中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威胁产妇生命安全。近年来,由各种原因导致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发生率不断上升,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子宫切口裂伤、凝血功能障碍仍是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常见原因[1]。笔者从2004年10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剖宫产术产妇中,发现有12例术中大出血是因子宫下段收缩乏力所致,均经积极处理后转危为安,避免了严重后果的发生。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剖宫产术中因子宫下段收缩乏力所致大出血产妇共12例,年龄20~36岁,平均28岁,孕周37+6~40+2周,平均39+2周;出血量600~1500 ml,平均1050 ml。首次剖宫产者11例,二次剖宫产者2例,胎儿体重3150~4400 g,剖宫产指征: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巨大胎儿、高龄初产、前置胎盘、妊高征、羊水过少、社会因素等。
1.2 临床特征 ①胎儿娩出后子宫肌层注射缩宫素20u,同时静脉滴注20u,待胎盘自然剥离后娩出,组织钳夹子宫切口四周及出血部位,纱布清理宫腔,切口以上子宫体部收缩良好,宫腔内无明显活动出血,但见子宫下段弥漫性血液上溢,呈鲜红色,个别可见活动出血点,或术中即有大量血自患者阴道流出,手触切口以上子宫轮廓清楚,质硬,子宫下段柔软;②术中子宫下段无血液上溢及阴道活动出血,顺利缝合子宫切口并关腹。术后清理阴道时或术毕返病房后有大量血及血块从阴道排出,查宫颈口薄而软,宫口开大3~6 cm,呈袖口状,内口有血块聚积,按摩子宫轮廓清楚,质硬,但不断有大量血及血块涌出。如长时间多量出血,可导致继发性宫缩乏力,加重出血。严重时产妇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面色苍白,口渴,烦躁等休克症状。
1.3 出血量计算方法 ①从手术开始至结束所有敷料、纱布垫的出血量(称重法),负压吸引瓶中及阴道清理的血量之和;②术中及术后2 h内出血量在500 ml以上,并排除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凝血障碍及其他出血原因者。
1.4 治疗方法 ①胎盘娩出后,纱布清理宫腔,切口以上子宫收缩良好,切口边缘无活动出血,见子宫下段有鲜红色血液快速上溢或下段宫壁活动性出血,手触下段肌层柔软。立即吸净积血,以盐水纱垫填塞压迫子宫下段,同时两手环抱压迫子宫下段及血管并行局部加压按摩,以缩宫素注射液20~40u在子宫下段肌层环形多点注射。约2~3 min后缓缓取开纱垫观察出血情况,见局部出血明显减缓、减少或停止,个别活动出血点可用电凝或可吸收肠线“8”字缝合。血止后快速缝合子宫切口,结束手术;②术后清理阴道时或术毕2 h内有阴道大量出血,检查子宫收缩良好,宫颈薄而软,宫口开大3 cm以上,呈袖口状,内口有血块聚积,甚至出现继发性宫缩乏力,立即以缩宫素注射液20~40u经阴道宫颈多点注射,握拳经阴道顶住宫颈,行双合子宫按摩直至出血停止,同时酌情给予输血、补液等抗休克治疗。
12例剖宫产术中、术后因子宫下段收缩乏力致大出血者,经上述方法处理后全部于5~10 min血止,子宫收缩良好,阴道出血转为中、少量间歇性血性恶露。重者经抗休克治疗后,生命体征平稳,严密观察24~48 h无异常,均于术后6~7 d痊愈出院。产后42 d门诊复查恢复良好。
本组12例均为经过试产或已进入产程,宫口开大3 cm以上者,以头盆不称,胎方位为枕横、枕后位,胎先露部深固多见。因胎头下降受阻,使宫颈长时间受容,肌纤维过度伸展致下段肌层的收缩和复缩作用减弱。胎儿娩出后由于子宫下段肌纤维无缩复力而不能回缩,故使宫颈薄而软,呈袖口状,血窦不能闭合,用缩宫素后宫体肌收缩良好,但未经缝合的子宫切口影响了子宫的完整性,使切口以下子宫下段肌收缩不良而发生术中大出血。由于试产时间长,产妇精神紧张,进食少,子宫下段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加之宫壁水肿,影响了子宫下段的收缩力;前置胎盘附着处血窦不能关闭;胎儿巨大,子宫下段肌纤维过度拉长、变薄,不能尽快收缩止血[2];胎头长时间的压迫下段致局部供血不足,肌纤维缺血缺氧,亦使子宫下段缩复力减弱,不能尽快收缩而导致术中大出血。笔者用纱布压迫出血面,并使松弛的宫颈受容,加之缩宫素多点注射使肌纤维收缩,既达到了快速止血的目的,又防止了继发宫缩乏力加重出血。不但争取了抢救时间,也保留了患者生育能力。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情况危急,来势凶猛,短时间即可发生大量出血,产妇很快陷入休克状态,笔者认为,对高危因素的病例预测非常重要,对孕妇病情要做到综合分析,心中有数,在充分的准备下行剖宫产术,一旦发生应沉着、镇静,准确分析出血原因,采取一切处理措施,及时抢救产妇生命。
[1]袁玲,袁春涛.剖宫产术中大出血31例原因分析.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7,4(1):64.
[2]赵宇清.子宫动脉结扎术在剖宫产中的应用.中国误诊学杂志,2002,2:557-558.